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4
/ 2

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李倩

广元市中心医院感染老年科 628000 四川广元

【摘要】目的:评价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药物措施对静脉血栓的形成施以预防。参照组护理干预在其病情稳定后的1周后开始,即为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患者病情稳定后24小时后开始护理,即为早期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的发生率、生活能力和负面情绪评分两项对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护理结束后,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生活能力较护理前均有提升,同时观察组患者生活能力明显强于参照组;负面情绪叫护理前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负面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脑梗死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积极影响,同时本研究也进一步说明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重要价值,不仅可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还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降低患者的负面情绪,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运用。

【关键字】早期护理干预,老年脑梗死;下肢深静脉血栓

据有关研究表明,脑梗死疾病与年龄成正比例关系,即随着年龄的增长,脑梗死发病率也成上升趋势[1]。脑梗死发病后会出现阻碍脑部血液正常流通的情况,导致部分脑组织死亡,通常会出现运动功能障碍的并发症,同时针对患有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多数情况会长期卧床,自身无法行动或行动极为不便利,致使身体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加大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概率。有关临床医学研究表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临床常见血栓之一,一旦病发,若得不到及时科学的治疗,极易导致致死性肺血栓,迫使患者为此付出更高的代价,甚至包括生命[2]。因此,为了降低老年脑梗死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概率,本研究对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脑梗死患者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发现对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其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能够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自身的生活能力,改善患者心理负面情绪,现将具体研究内容做如下阐述。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为了确保本研究的可行性,先对本研究所需的研究对象进行选取,基于纳入标准选取了100例符合要求的老年脑梗死患者,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参照组中包括23例男患者和27例女患者,患者年龄59-82岁,平均(69.21±6.34)岁;观察组中包括24例男患者和26例女患者,年龄61-84岁,平均(70.32±4.58)岁。对两组患者的信息施以统计分析,发现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本次选取的100例患者入院后,均通过药物治疗的方式对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进行预防。其中参照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的1周后对患者开始进行护理干预,即为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患者病情稳定后24小时后开始护理,称之为早期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护理干预的具体内容如下:

(1)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向患者和家属对脑梗死及血栓的知识进行讲解,包括治疗方式、病情症状、疾病危害、日常护理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以此提升患者对治疗的配合。(2)心理辅导:受脑梗死疾病的影响,部分患者深受疾病的折磨,心理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护理人员要结核患者具体情况,多与患者沟通,讲解康复小常识,帮助患者缓解内心负面情绪,端正心态,积极配合治疗。(3)饮食指导: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如多食用蔬菜、水果等高纤维的食物,饮食清淡,适量多饮水,避免便秘情况发生,确保大便通畅。(4)功能训练: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实际情况,指导其开展适当的功能训练,包括关节伸展、弯曲、内旋等,条件允许可以指导患者在家属陪同下下床活动,功能训练要循序渐进,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同时护理人员也要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定期进行下肢按摩,帮助患者促进深静脉血液循环,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3]

1.3 观察指标

护理结束后从两个维度进行比较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1)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生活能力和负面情绪方面,其中负面情绪包括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两项。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涉及的所有数据经由Excel予以统计,并采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采用2t对相应数据实施检验,差异(P<0.05)则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

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看,参照组发生7例,发生率14.00%,而观察组仅有2例,发生率4.00%,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1。

1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发生率

参照组

50

7(14.00%)

观察组

50

2(4.00%)

2

5.708

P

0.001 

2.2生活能力和负面情绪评分对比

护理干预结束后,从生活能力和负面情绪对患者护理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对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后得出表2结果,观察可知护理后参照组和观察组生活能力和负面情绪(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同时从参照组与观察组之间的评分进行比较可知,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能力和负面情绪(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方面的改善明显优于参照组,生活能力增强了,焦虑和抑郁情绪缓解了,这都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积极效用,(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两组患者生活能力和负面情绪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例数

生活能力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参照组

50

70.66±2.08

82.11±2.09

49.17±3.12

29.33±3.22

37.59±4.98

21.22±2.51

观察组

50

70.45±2.18

88.56±4.87

49.99±3.44

20.12±3.22

38.65±3.21

16.11±2.31

t

0.079

6.542

0.038

11.673

0.0231

10.351

P

0.988

0.001

0.896

0.000

0.596

0.001

3 讨论

脑梗死作为常见的脑细血管疾病,患病后通常表现出语言、吞咽及运动等障碍,对患者的身心造成极大不良影响[4]。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受限,致使身体局部深静脉血液循环受阻,血流不畅,同时,脑梗死疾病治疗药物中含有脱水剂,增加了血液的粘绸度,两者均利于血栓的形成[5]。早期护理干预的介入,在饮食方面指导患者以清淡饮食为主,并多饮水,避免血液高凝状态的形成;健康教育促使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提升,心理辅导缓解了患者内心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均利于提高患者配合实施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措施的依从度;功能训练过程中,指导患者舒展关节,适量活动,并指导家属为其提供对应的按摩,促使深静脉血液流动,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综上所述,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深静脉血液循环情况,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因此,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尤燕燕. 综合护理对老年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影响和护理质量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 2022, 12(11):135-138.

[2]方兰莺. 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手术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影响[J]. 当代护士(综合版), 2021, 028(001):74-75.

[3]孙哲. 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 山西中医, 2022(008):68-70.

[4]李德光. 预见性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DVT发生率及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伤残医学, 2021, 29(12):96-97.

[5]刘红芝, 刘先娟. 基于Caprini DVT风险评估量表的早期护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河南医学研究, 2022, 31(1):17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