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青年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4
/ 2

电力企业青年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李成 ,张慧 

阜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省阜新市123000

摘要:青年兴则企业兴,青年强则企业强。青年人才是促进企业发展的人才骨干,加强青年人才培养对于促进企业长远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当前青年群体的主要特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以组建的青年人才发展班培养模式为引领,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提出青年人才队伍培养的管理创新手段。

【关键词】:青年人才;培养;管理创新

一、引言

近年来,二级单位从战略角度,每年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招录高等院校全日制毕业生,大大充实了企业的员工队伍,进一步优化了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人力保障。为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必须充分发挥好青年员工的优势,通过不断完善青年人才培养管理机制,激励广大青年以学习实践为途径,以岗位成才为目标,将实现个人价值融入到岗位建功中,造就一支具有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积极作为的高素质青年人才队伍,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总体思路

作为生产型企业,青年人才的培养管理工作须与企业发展的战略需要紧密结合,根据企业的发展要求适时调整培养目标,把工作要点放在如何更好培养,如何提升其发展潜能方面。针对当前青年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企业重点从抓好教育培训、搭建成长平台、强化激励机制、营造良好氛围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实施青工培养工程,多渠道为青工搭建锻炼成长平台,形成了“思路清晰育幼苗、组织保障促成长、轮训锻炼熟业务、培训学习出潜能”的复合型青年人才培养机制。

三、青年员工队伍状况

从青年员工的特点看,一方面崇尚张扬自由个性,目前企业青年群体以“80、90”后为主,注重个性展示,强调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行为方式,由于是独生子女,吃苦耐劳精神有所减弱,团队协作意识有待加强。另一方面受房价、婚姻、等社会因素影响,生存压力大,价值观呈现多元化,从青年员工的需求看,他们渴望拥有良好的福利待遇、成长环境、发展平台、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企业文化,希望得到组织的关怀和领导认可,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个人价值。

四、内涵和做法

4.1 培养方式及内容

为优化企业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企业组建了青年人才发展班,学员范围为近3年入职学员及优秀青工,经过逐级筛选、审核、推荐确定为发展学员,旨在让青工在政策理论、业务技能、能力实践等方面给予充分的指导,实现科学化管理、精准化培养。以加快青年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实现学员综合素质和岗位成才双提升为培养目标,形成了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统筹加强青年在科技创新、生产技能、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素质提升的的七大培训板块。

4.1.1“初心堂”培训板块。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把思政素养、职业道德作为学员的重要培养内容,通过党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学习,提升学员的政治站位,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依托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感染和熏陶学员,组织学员到革命纪念馆、红色文化基地参观,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吃苦耐劳、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增强敬业奉献、团队合作的意识,通过每月开展一次“研习”精品课堂,邀请党校的专业讲师面向学员开展党史教育,激发学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敢为人先、拼搏创新等意识,实现个人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4.1.2“贤言堂”培训板块。培训方式为领导亲自授课。领导是企业的宝贵财富,每个企业的领导都是从基层成长起来的,通过多年的领导岗位锻炼,他们能以更高的视角敏锐的发现企业运转过程中的不足。通过领导授课,对学员进行专业培训、经验介绍或者形势任务宣讲等,使学员及时了解企业所面临的形势任务,熟悉企业基本生产运营状况和流程,提高学员思想站位,开拓眼界。

4.1.3“思齐堂”培训模块。通过发挥榜样作用建立高标准的工作理念。定期邀请企业劳动模范、优秀班组长代表、优秀青工代表等为学员进行培训,介绍自身成长经历和工作经验,快速提高对自身岗位的认知及专业技术的学习,增加学员工作积极性。通过高水平的专业导师强化优秀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一批优秀的青年“领头雁”。在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上开展“师带徒”活动,加快优秀青年“领头雁”的步伐。本着双方自愿,双向选择的方法,让青年人才与部门主任、副主任、技能大师开展师徒结对。通过角色换位,定向培养等方式提升活动效果。通过定期考核、实施过程监控和追踪进行成果检验,对青年人才划分考评等级,避免人才培养“一锅粥”的弊端,做到合理分化,实现梯队人才布局。

4.1.4“酬勤堂”培训模块。通过开展专业技术、技能考试,督促学员定期定量地吸收理论知识,迅速提升学员专业技术、技能知识。为有效提高学员自我学习能力,利用网络信息化,借助网络平台和微课平台,开展网络建班、微信公众号宣传等方式开展线上培训,持续进行碎片时间学习、测试、调查、反馈,同时也可以作为线下培训的辅助手段。各部门、分场根据学员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学员年度培训计划,明确技术及业务提升目标,并进行分解,跟踪督导。根据班级学员分布,开展互助学习培训,发挥多专业互补优势,激发互学互助精神,实施学员互助教学培训,按运行、检修、管理三个专业学员分别对其他学员授课,在互相学习业务专长同时,锻炼学员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4.1.5“芳华堂”培训板块。为保证学员全面发展,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由团委牵头每月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公益活动以及献工活动。围绕思想教育,从思想品德、政治觉悟、职业道德几个方面组织开展党课学习、义务献工、养老院敬老、参观万人坑纪念馆等系列活动;围绕企业文化认知,开展“参观厂史馆、邀请老同志座谈”等活动,全面强化学员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和承继;针对学员自我意识相对较强,团队意识不足的特点,陆续组织开展各项文体和素质拓展活动,增进团队交流,增强团队意识。围绕学员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提升,有计划的联合本地高校开展管理知识讲座、沙盘模拟训练、管理沙龙等培训项目。

4.1.6“书香堂”培训板块。针对学员普遍存在的读、说、写能力的短板,开展每月读一本书,写一篇心得体会活动,让广大学员从优秀作品中汲取营养,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从而提高文化底蕴和文化修养。

4.1.7“关爱堂”培训板块。青年员工培训包括入职引导,职业规划,如今的青年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入职初期承担角色与所处环境发生变化,容易产生惶惑与不适应的感受,需要单位关怀性的培养,不停汲取营养强壮自身、扎稳脚跟,尽快完成角色转变。通过入职教育,引导青年员工建立企业认同感。召开座谈会暨心理辅导讲座,拉近彼此距离,解决他们所想、所需、所难的问题,帮助员工解决生活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培养学员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通过建立微信群,加强思想动态跟踪,关注思想情绪变化,畅通诉求通道,支持鼓励基层管理人员多与员工沟通,通过谈心谈话及时解决学员思想问题,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减轻工作压力,感到鼓舞和激励,从而提升其幸福感、归属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4.2考核机制

为增强人才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可评价性,科学客观的考核学员的学习成效,精确、详细制定了各阶段培养实施细则,结合学员岗位层级和专业分布编制《青年人才发展班学员选拔及评价标准》,明确学员及职能部门职责分工,确保培训内容项点规范、标准统一、考核到位,实行月度评分、季度公示、年度考核模式,完善考核工作流程,严格落实积分量化考核制度,综合运用荣誉激励、机会激励、发展激励等多种方式,强化考核结果应用。通过建立完善的发展班班规,使发展班的学员努力“分值化”,成果“可视化”,同时对学员的评价也真正做到有据可依、奖惩分明。

五、实施效果

5.1经济效益

发展班专项培养以来,学员在党群事务、技能水平、班组建设、安全文化、信息管理等方面,个人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有效提高了人才利用率,通过开展“一线岗位”锻炼、“轮训岗位”提升、“师带徒”活动等多种模式培养,提升了其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学员能够迅速融合到分场和部室的日常业务工作中,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5.2管理效益

通过对学员的教育培养、考核激励及监督约束等方面进一步细化、量化和规范,充分挖掘出其工作潜力,提高了他们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效益意识。同时企业的年龄结构和岗位结合均得到了优化,各岗位“老、中、青”搭配合理,人才断层现象得到缓解,初步形成了年轻干部队伍梯队建设格局,年轻后备力量得到了充实,管理效益初见成效。

5.3社会效益

通过开展与地方企业、政府机关团青工作联合的培养模式,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形象。企业为青年员工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平台,使一批优秀青年员工脱颖而出,在集团公司、省、市各级技能比赛、专业调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公司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六、结语

作为国有企业,在青年人才培养工作上仍然任重道远,企业应该时刻关注青年人思想、工作、生活发展的脉络和动向,既要正视青年人身上的一些优缺点,由于当代青年人身上存在着一些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烙印,要因势利导,去粗取精,实现传统与现代思想的更好融合,同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历年,不断创新培养手段,从而制定出更适应企业发展,适合青年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机制。

参考文献:

〔1〕刘胜男.企业青年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J】.全国流通经济,2021,006:82-84.

〔2〕刘小溪.增强国有企业青年员工培训有效性策略研究【J】.经济师,2018,00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