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背景下数学实践课程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4
/ 2

基于双减背景下数学实践课程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李祯

重庆市字水中学 重庆市400023

在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如何开展校本课程研究,尤其是结合数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育的困境

在当前的教育政策背景下,双减政策的实施对中小学的数学教育带来了不小的影响。面对这种困境,初中数学教师们必须认真思考,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挑战。

首先,双减政策使得初中数学教师们需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课程,而且很多基础学科课程被并入到其他学科中。这可能会导致教师们缺乏足够的时间来深入讲解每个知识点,无法达到学科教学的高峰。同时,学生的数学素养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于初中数学教育同样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教师们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素养水平。

其次,在双减政策实施后,教育资源的不断减少,也加剧了初中数学教育的压力。一些校内外数学竞赛、辅导等活动可能会不得不取消或减少。这给有志于参与数学竞赛的学生们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给长期关注数学竞赛的教师们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最后,双减政策的实行也加大了初中数学教育的考核压力。学生们的成绩和排名直接影响着教师们的个人职称和评级,甚至对于学校整体的声誉和评估也会有重要的影响。这使得一些教师可能会陷入纯粹讲授考试知识点的怪圈,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

二、校本课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针对当前双减政策的实施和初中数学教育面临的挑战,进行校本课程设计已成为学校应对这些挑战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将介绍初中数学校本课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首先,校本课程设计的第一个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们在设计课程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力求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达到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提升素养的目的。

其次,注重实践与应用也是校本课程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学习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促进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和应用。

最后,摒弃单个教师的孤独作战方式,加强教研力度,通过小组讨论和反馈,促进校本课程设计的持续优化和改进。

三、数学活动在校本课程中的应用

1、实践活动的定义和类型

实践活动指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操作和实验的活动。实践活动有多种形式,如探究性实验、模拟实验、研究性实践、教育游戏等。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对数学知识的了解和理解程度,还能从实践中获取相关经验和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和创新能力。

2、实践活动在初中数学校本课程中的应用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克服惰性,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实践、街头问卷调查、远足和考察等方式来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

(2)促进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

从纯理论学科向专业实践型学科转变是当前初中数学教育中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不仅可以全面认识数学知识的运用,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数据分析、数码图形制作、运用计算工具等方面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3)达到多方位的综合评价

通过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教师可以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向与方法;另一方面,老师的反馈也让学生更有信心、更愉快地体验到学习的知识和过程,并最终有效提高学习成果。

(4)构建团队合作精神

实践活动常常涉及小组配合的活动,体验了解团队合作精神。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关注彼此之间的扶持、互相帮助,倡导实现“竞争合作”的教育理念。

(5)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必须通过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就需要学生克服困难和困境,不仅能够提升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也能促进学生思维方式及方法的形成和优化。长期下去,综合素质也会有很好的提高。

3、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

(1)创设良好的实践环境

在实践活动设计阶段,老师们应该为实践活动的开展创设良好的实践环境,如图形化交互式演示,模拟和仿真等教育软件,游戏化活动等创新性工具,这些创新工具会更加深入学生的心灵,在活动体验中产生更多意料之外的“收获”。

(2)选择学生喜爱的实践类型

学生具有时代特征,喜好也比较具有时代性。对于进入新时代的学生群体而言,教师要关注学生兴趣

四、实证研究与成果分析

1.方法与数据

本研究采用多元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在4所学校内进行实验,收集了来自不同年级(初一、初二、初三)共289名学生的数据。在试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运用实践教育模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操作,并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我们收集了诸如学生数学成绩、课程评价等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其中,在关键节点进行抽样调查,包括实施后

2周、1个月、2个月和3个月。

2.实验结果

(1)实践教育模式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我们发现,在实践教育模式下,学生数学成绩得到了显著提高。对于参与实验的289名学生而言,他们在试行实验后实际成绩平均提高了12.3%。而相同年级其他班级的成绩没有明显变化。

(2)实践教育模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从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学生们普遍对实践课程表示了热情和兴趣。特别是在对待几何图形和数据处理等抽象和理论化知识时。而在探究问题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加显著,这种主动性反而促进了他们后续学习兴趣的保持,并产生了各种目的明确、有活力的问题的解决方式。

(3)实践教育模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影响

我们观察到,在实践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比如,一些实验组学生在制作几何模型时,通过自己的百般尝试拓展空间想象力,从单纯模仿获得基本技能知识的过程。

3、成功案例总结

“蜗牛壳几何模型”实践——在初二课程中,教师将几何学知识点与手工制作结合,在学生制作蜗牛壳模型,课程完成后的测量结果与初中物理学知识进行贴合感受,体现出优美的艺术形式和数学感性认知的规整性。反馈良好。

“真实世界的数学应用”实践——在初三课程中,教师鼓励学生了解真实世界建筑设计中应用到的数学原理,并鼓励他们重新设计自己住宅或者其他物品。该实践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和应用,提高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专项题目的提高练习”——在各个年级的课程里,教师以巩固学生基础知识为重点,提供大量复杂题目的练习机会,强化了学生们在数学领域思维能力的提高,并为参加竞赛等活动提供了支持。

研究的实证结果表明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动手实践十分必要,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教学模式还能为学生创造利于思考、字符推导、归类总结的硬性环境与条件,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发现数学的应用领域。在具体落实实践教育模式时,教师需要增加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基于以上结论,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实践课程开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尤其是在教育教学转型的时期下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可以展望出以下方向:继续深入挖掘和总结实践教育模式在初中数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并促进其推广和普及。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能力提升,提高其开发、实施实践课程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