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初探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4
/ 2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初探及对策

林翰君

广州市司法职业学校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0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工匠技术、推动技能型劳动人才建设、推动创业和就业方面日益收到广泛的关注。中职学生普遍在15岁左右入学,身体的各项机能在职校三年培养教育过程中,除了对学生授之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应在培养健康身体和心理方面加大投入。

一、中职学生身心特点

从实际年龄出发,该阶段学生普遍入学年龄15岁,中职毕业年龄在18岁左右。这一阶段显著特点是身体机能逐步趋于成熟,对独立和尊重的需要较强烈,对同伴的依赖和来自于同伴对自己的影响力较大,同时逆反心理突出,性意识觉醒,心理发展还处在青春期未完全发育成熟,带有较强心理和生理发育不同步的特点。由于普遍对就读中职学校学生带有“学业较差”等偏见,大部分入读中职学校学生带有较强烈的不满、自卑、焦虑、难过等负面情绪。经统计调查显示,出现以上情况学生家庭多有如下情况出现。一是家长对孩子爱的忽视。来自于留守家庭的学生,或多子女家庭,父母对子女的关注有限,孩子容易不同程度的被忽视,自律意识不强,学习动力不足。二是的源于爱的控制。多表现为溺爱,或以爱的名义来控制孩子。三是在以往的上学过程中受到过校园霸凌,存在人际交往障碍,情绪表现为不稳定,在进入全新教学环境下,容易感到渺茫、无所适从。负面情绪若持续时间较长,更容易导致行为异常,不利于学习生活。在这种矛盾的冲突之下,若不及时处理,容易加剧矛盾的发展,导致更严重心理问题的发生。因此,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和研究显得格外重要。

二、家校开展协同共育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一)理解

    在初步甄别出孩子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后,家校都应该树立一种观念,即将心比心。无论孩子遇到任何问题、自身状态如何,家校都应该给与充分的尊重,积极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孩子的处境,感受他的痛苦,与之产生共情,才能更好的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给与有效的建议,缓解其心理的痛苦,发掘出孩子的潜能,促进他发现自己的潜能,从而进行自我调适,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降低矛盾的破坏性。设身处地的理解孩子,更容易获得孩子的信任,更有利于孩子主动寻求家长或者教师的帮助。

(二)真诚

青春期的孩子比较敏感,真诚以待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的重点。真诚能拉进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有利于孩子对老师和家长的坦诚交流。教师和家长的真诚的展示自己、温和对待孩子,不经能使得孩子充分的信任自己,还能给孩子树立榜样,更愿意向老师和家长敞开心扉,袒露心声,这对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和专业的服务提供了可能。

除此之外,还应把教师和家长的权威型的语气用于,如“要求和命令”口气变“商量”口气;主动的将孩子视为自己的“同事”或“朋友”尊重待之,平等的身份更有利于双方的沟通;积极的让孩子“参与”家中的大事,让他更有参与意识,让他觉得自己收到尊重,让他分忧和分担家庭困难,遇事共渡难关;善于从孩子的态度发现自己教育方式中的问题,及时寻找解决办法;学校要关注孩子最好的朋友及相关家庭背景;主动的关注孩子的兴趣所向,尽可能地与其共同欣赏,再引导他的兴趣;给孩子以信任;为他的善良、成功、负责表现而骄傲。

三、家校双管齐下、多层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连续、长效开展针对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家庭是每个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塑造孩子心灵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学习态度、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等都是孩子模仿的来源。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有莫大帮助,反之则容易变得敏感、叛逆、焦虑。如何有效帮助学生塑造健康心理,家庭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在固定时间为家长开设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助于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目前,仍有很多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采取回避的办法去应对,长效连续性的教育课程培训,能有效提升家长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认知,避免家长逃避孩子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增加课程中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心理训练活动,让家长了解、掌握基本心理健康知识,消除家长对心理健康的“壁垒”。

(二)建立健全家校沟通机制

    通过线上线下家长会、家长学校、竞赛、校园开放日、成人仪式、主题活动等形式,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家校融合,以学校为平台,既能加强学生与家长的沟通,发挥家庭参与孩子学习生活、成长的过程,又能增强学生参与校园各项活动的积极性,切实做好家校共育心理健康工作。

(三)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

“生活中的绝大多数问题,都是沟通方式出了问题”。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容易对最亲近的人使用最简单、粗暴的沟通方式。通过向全体家长及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如“以心换心”、“接纳孩子”、“青少年亲子沟通”、“如何培养孩子心理坚韧性”等专题线上讲座,提高了家长积极参与孩子心理健康建设的效果。

(四)专业的个别咨询

对于校园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个案,对接医院专业心理团队进行专业咨询,此外,针对个案家长开展个别咨询,让家长更多的了解孩子情况,注意日常跟孩子的平等沟通及互动,积极寻找和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同时积极介入危机、不回避问题,跟家长一起寻找解决危机的方案。

(五)开展心理团辅活动课程

以班级为单位的心理团辅课程,在活动过程中,由于人数少、成员熟悉,通过专业辅导教师的引导,精心筛选针对性较强的心理游戏、通过小活动、小视频、小故事等方式,让学生彼此交流,大胆的分享自己内心的体验和心理感受,通过不断地沟通,了解其他同学与自己也有一样的疑惑和困难,产生共鸣、共情,得到团队的力量,从而获得安慰。倾听和交流是有效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六)针对教师的专业辅导

学生的中职生涯中,校园内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及时预防和识别、疏导有重要意义。针对教师群体开展专业的关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教师导学活动,如通过专业的心理专家到校督导,定期开展专业知识讲座、技能培训等,都是有效提高教师了解、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要途径。

(七)对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建立一人一档

每学期进行心理测量,并完成一人一档的心理健康档案。尤其在对刚刚入校的一年级学生,开展心理测量尤为重要,这有助于积极甄别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摸查。针对筛选出的需要老师给与重点关注的对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过程中,给予更加积极的关注。同时,也是学生加深自我了解、接纳自己的过程。

综上所述,中职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协同学校和家庭双管齐下,让学生能感受到来自教师和家长的更多的关心呵护,增加更多的积极地、肯定的、正面的、阳光的的情绪,对其身心发展和更好的完成学业任务更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国华, 王玉霞, 邢淑芳,寇双,李艳祥,柳宝祥.中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5,(3).

[2]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教育学刊,2007(8).

附件一:查重报告

1681650988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