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引领教学,打造深度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6
/ 2

问题引领教学,打造深度课堂

蒋易凡

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江苏 常州 213000

【摘要】: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学指出了明确方向,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很大弊端,教师只有优化教学策略,科学设计数学问题,通过问题来引领学生高质量地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明确数学学习方向,促进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将问题引领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教学方式,才能达到高效教学。

【关键词】:问题引领、自主学习、深度学习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革新,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如何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深入学习?问题引领式教学给出了答案。什么叫问题引领式教学?就是把教材中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让学生通过探究解决问题(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美国当代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堂教学可以以问题贯穿始终,而这个问题既是学生学习中的困惑,也是课堂的重难点,同时也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聚焦点。

一、先学后教,在预习中发现问题

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忽视了学生本身具备的自学能力,不愿意给学生时间自主学习,这往往也阻碍了学生的能力发展以及对新事物的求知探索精神。而问题引领式教学强调了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自学过程中已经掌握的内容不必多加重复,而是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不断探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顺应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教师可以设计各种类型的问题。例如逻辑推理性问题、小组合作探究式问题、反诘式问题、开放型问题等,将抽象知识变得形象具体,活泼有趣,引领学生深入思考。一条好的“问题链”往往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豁然开朗,突破常规思维局限,有利于学生自身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激发智力活动达到最佳状态。例如《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3)》一课,首先预习时给学生设置问题串,将书上给出的探索与操作过程层层分解,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本并思考每一步操作的依据和目的;其次在方法指导上给出规范的符号语言,让学生有章可循,从而更有利于后面的问题探究;最后围绕本节课的重难点精心设计自学检测,进而引导学生根据预习与自学检测的情况进一步提出问题。从效果上来看,学生对于课本上已经呈现的判定定理都能了解并简单运用,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以及对于定理中“夹角”的准确把握。除此之外,学生也能类比全等的判定方法,提出自己的很多猜想与疑惑。“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拥有了充分的自主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教师准确掌握学生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讲学生之所需,练学生之所要。

二、多学少教,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总担心课上让学生交流,一发不可收拾,耽误教学进度,从而使课堂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问题引领下的数学课堂,是以学生对前面问题的回答作为新问题的情境,教师提炼学生提出的核心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追问,引导学生进一步地深入思考。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地梳理问题序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整合系列问题,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研究新问题。与此同时,教师适时进行点拨,让学生在“思”中提升。

例如《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3)》一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预习及反馈,提炼了三个有价值的问题:“①在中,若,那么还相似吗?②有没有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到相似三角形?③还有没有其他判定相似的方法?”三个问题层层递进,由学生尝试探索,提出见解,相互交流,逐一解决问题。既增进学生对判定定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带领学生探究相似三角形中常见的基本模型,利用“模型化”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探究过程中时刻围绕类比思想,将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进行类比,推动学生结构化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除此之外,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总习惯从教师的角度去点评学生,给予学生评价或者建议,但若让学生去点评,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交流方式。因此我也在课堂上进行了尝试。最开始很多同学的点评仅仅局限在对或者错,但他们听课的专注程度明显提高,随着点评次数的增加,我发现他们不仅可以自主判断对错,还会主动进行归纳补充,提出自己的意见。这种方式不仅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还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真正参与课堂。

思维碰撞的火花是最美的,数学思维的培养就是在一次次思考、探究、交流中产生的。课堂上,教师不应是权威主宰,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我们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不断质疑、探索、研究、交流、总结,进而解决问题。

三、深学精教,提炼总结深化问题

我们都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但是“教给方法”不能是空洞而孤立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研究中学会研究,在创造中学会创造。

通过问题导引式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新知识的掌握,对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已经得到较深入的理解。但此阶段学生获取的知识往往是分散的、琐碎的,获取的经验也还是浅显的,因此要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将经验转化为能力,就必须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在这个升华的关键时刻要及时引领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巩固学习成果。教师不仅仅要引导学生探索如何解决问题,更要从问题中看到本质,进而深化问题。

以《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3)》一课为例,在问题的分析过程中,教师时刻引导学生准确抓住所要运用的判定定理,精确找到已经存在的条件,有目的地去寻找所需要的条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分析的过程,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思维体系。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着阐述观点,比如用自己的语言谈对概念中关键词的理解、谈定理条件的必要性、谈解题方法的适用类型、谈解题过程中的易错点、谈自己对类似数学问题的大胆猜想,还可以谈自己学习过程的心得体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少说精说,言简意赅地适当点评,将问题分类、精简、模型化,引导学生对概念定理、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行梳理归纳,多层面深入地揭示知识的本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使学生真正实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从问题出发,就能准确把握学生的思考方向;不断探索问题,就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提高学生的思考深度。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有创新思维和意识,在教学中融入新的教学理念,不断优化问题引领式教学模式,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