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质条件对于采矿安全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6
/ 2

浅谈地质条件对于采矿安全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陈晓红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应急管理局综合保障中心          017000

摘要:我国拥有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这些资源为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大的助力。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日益提升,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开采量不断增加。伴随开采量的增加,矿产资源总量在急剧减少,同时因为开采量过大,造成矿井的地质条件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对矿井的开采安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本文主要分析地质条件变化与采矿活动对井下安全的影响、采矿安全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地质条件;采矿安全;影响;防治措施

深度矿井开采已经成为开采的一种发展趋势,这就要求开采企业应该积极探寻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措施,减少安全事故发生频率,保障矿产资源安全开采,提升矿井开采企业的收益,保障开采员工的人身安全。

  1. 矿井地质条件变化与采矿活动对井下安全的影响1.1突水事故突水事故是矿井开采事故中最常见的一种事故,其突发性极强,危害性较高。造成矿井突水的主要原因在于地质结构、矿井承压力、以及隔水层综合影响之下,导致矿井的隔水层的功能被破坏,导致水源突发。矿井的地质条件是引发矿井水灾的重要因素。矿井地质条件中的水文地质条件直接影响矿井水灾发生的可能性。矿井未开采之前,采矿层与周围的围岩层是处于稳定、平衡的状态。但是开采过程中,开采活动会导致岩层结构被破坏,打破原有的结构平衡,被破坏的结构层面会产生裂缝,地下水就会通过裂缝涌入矿井之中,同时,地下含水量较高时,水压较高,冲击被破坏的结构层面,造成更大的破坏,那么涌入矿井之中的水流就会更多更快。1.2瓦斯事故瓦斯事故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经常听到。瓦斯事故也是矿井开采中较常见的一种安全事故。瓦斯事故的危害范围较广,突发性较强,危害性极高。瓦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开采活动打破了矿井层以及周围岩层中瓦斯赋存状态的平衡性。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矿井的地质条件发生变化,越开深度越增加,瓦斯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地温逐渐升高,对矿井的安全开采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矿井开采过程中,由于开采活动影响到地层结构的应力变化,破坏了瓦斯原有的赋存状态,地层中赋存的瓦斯瞬间释放出来,涌入到矿井开采的施工场地中,造成瓦斯突出事故。1.3冒顶事故影响矿井直接顶板安全性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矿井的地质条件。随着开采深度的逐渐增加,开采活动对周围的地质条件造成一定影响,形成一些小断层和岩石裂缝,这些小断层和岩石裂隙地破坏了岩石层的完整性以及整体地质条件的平衡,造成了一些严重顶板事故的发生。在采矿施工过程中,当开采的深度达到一定深度之后,开采活动会逐渐增加对顶板层的压力和冲击力,周围的岩层发生变形,就会引起冒顶事故的发生。

2我国矿山生态环境发展现状矿产资源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必要条件,矿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水平相对落后,需要依靠大量的矿产资源开展生产活动,以保证经济水平的稳步提高。然而,过去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相关企业往往更加注重安全和经济,没有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导致我国许多矿区地质灾害严重,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甚至一些地区由于长期缺乏治理而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问题,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2.1 矿产资源开发与耕地之间存在矛盾虽然中国幅员辽阔,但人口基数很大,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扩大耕地面积来种植粮食,以满足人们的正常生活需要。然而,在新形势下,由于我国各地区采矿规模的不断扩大,资源开发与农业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众所周知,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脉石、尾矿等废弃物,需要大面积的场地堆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堆放场地的生态环境。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工业生产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日益增多,也意味着更多的土地资源遭到破坏,这对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甚至许多矿区也因过度开采而经历了崩塌、滑坡等严重地质灾害,造成土地资源的进一步破坏,使矿产资源开发与耕地之间的问题越来越突出。2.2废弃物处理手段不够先进我国矿产资源的开采历史相对较短,技术水平也相对落后,特别是在废弃物处理方面,存在许多不足,无法从根本上减少环境污染问题。此外,虽然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矿产资源开采和废物排放的规章制度、政策和措施,但在实施中仍存在失误,导致矿区环境管理水平低下。据分析,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危害极大,其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重金属等成分,在地表水或地下水的作用下会进入土壤和水体,从而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特别是,为了追求更高的效益和节约生产成本,一些矿业企业在废物处理不达标时随意排放废物,造成更严重的生态污染。

3防治措施3.1加强地质研究对矿井地质特征的研究,查明井田煤层储量、厚度变化及分布情况,掌握该地区瓦斯及水文特征。充分了解、分析和预测生产中可能遇到的水文、构造等地质条件,提前布局,调整工作计划,确保安全、有序、高效的生产建设。如果有疑问,我们必须先探索,然后收集。充分利用三维地震勘探、新钻探测量等创新技术,准确把握区域内可能发生的断层、陷落柱等构造,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提前实施钻孔排水,积极控制洪水,降低矿井水淹事故发生率。3.2构建开采期间的安全预警系统加强现代科学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建立安全预警体系。根据矿井地质特点,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3.2.1 气体监测系统的建立对及时掌握和有效控制气体浓度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燃气巡查制度,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当地燃气超标问题。3.2.2水位和水质的动态监测和预警。布置监测孔,24小时监测地下水位动态变化。一旦监测层水位出现动态异常,将立即停止施工,并发出突水警报。地下水的成分会受到围岩的影响,因此地下水的成分也可以反映周围环境。通常,水力联系较弱的含水层相对独立,其化学成分相对稳定。然而,如果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将影响地下水的化学成分。通过监测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分析采矿扰动对环境的影响,达到预警的目的。

4、结束语在矿井开采工作中,开采的安全性与矿井的地质条件息息相关。矿井开采企业在开采前,应该详细掌握开采对象的地质情况以及矿产分布情况。在开采过程中,矿井开采企业应该构建开采安全预警系统;加强采矿技术的监管;在开采的全环节过程中,矿井开采企业应该增强企业安全责任意识;有效落实国家政策和方针。通过矿井开采系列安全措施的执行,保障矿产开采的安全,为开采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收入,降低矿井开采安全事故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杨帆.复杂地质条件下采矿安全保障措施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8(18).

[2]张聪勇.矿井水文地质特点分析及防治水技术探究[J].当代化工研究,2020(07).

[3]杨继辉.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探讨[J].环球市场,2017(33)

[4]李铭.浅谈矿山地质工作对煤矿安全质量生产的重要性[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1(19).

[5]朱连杰.采矿工程中的采矿新技术与施工安全研究[J].当代化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