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7
/ 2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分析

林卫平

荆门市中心医院 湖北荆门 448000

【摘要】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20203月至20228月我院收治的3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与同期非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都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下肢静脉血管内径方面,观察组双侧股总静脉内径、股浅静脉内径、内侧腓肠静脉内径以及腘静脉内径分别为(12.41±1.33mm、(7.65±1.45mm、(7.79±1.49mm、(6.96±1.57mm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措施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诊断中,可以实现一个较好的诊断准确率以及较为详细的诊断信息,进而帮助医生实现治疗计划的针对性制定,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生活状态,值得参考。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

就下肢深静脉血栓而言,其在临床上是相对较为常见的,患者临床具体表现为出现水肿、色素沉着等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增大了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状的几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状态以及生活水平[1]。同时,对于深静脉血栓患者而言,其因为受到手术或者是外伤等方面的影响,很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往往需要对其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但是因为治疗难度相对较大[2]。针对这种情况,对该类患者实施提前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从而尽可能的降低患者疾病发生。本研究主要以我院于20203月至20228月收治的3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与同期非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得出最终满意结果,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我院于20203月至20228月收治的3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与同期非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29-77岁,平均年龄(50.31±3.25)岁;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29-76岁,平均年龄(50.64±3.63)岁。对比两组临床资料,组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患者的下肢进行检查,设置探头的频率为5~14Hz[3]。在检查之前,医护人员需要告知患者相应的注意事项。患者检查过程中,需要指导患者采用下肢外展姿势,保持膝盖的微曲以及髋关节外展。同时,在患者实施检查之前,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下肢静脉血管情况进行检查,同时观察其血管的走向以及具体分布情况,进而帮助后续对其实施反复的扫描,同时了解患者血管的基本信息。在实施完常规的扫描措施之后,需要对患者注射对比机,并实施增强扫描,从而更好的实现对患者静脉宫腔中的血流情况进行了解,观察患者的侧肢循环情况,对血流信息进行记录,同时对患者的下肢进行适当的按压,从而分析其血流状态。同时,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调节仪器的具体参数,例如对于部分较为肥胖的患者,则需要使用凸阵探头进行探查。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管内径。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6.0分析,采用t/X2值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下肢静脉血管内径方面,观察组双侧股总静脉内径、股浅静脉内径、内侧腓肠静脉内径以及腘静脉内径分别为(12.41±1.33mm、(7.65±1.45mm、(7.79±1.49mm、(6.96±1.57mm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管内径对比±s

组别

例数

双侧股总静脉内径

股浅静脉内径

内侧腓肠静脉内径

腘静脉内径

观察组

35

8.83±1.64

5.43±0.42

3.51±0.62

5.91±0.90

对照组

35

12.41±1.33

7.65±1.45

7.79±1.49

6.96±1.57

t值

/

10.030

8.700

15.689

3.432

P值

/

0.000

0.000

0.000

0.001

3讨论

近些年来,伴随着国内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措施应用到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之中,就可以帮助患者维持一个良好的诊断效果,并且对患者没有任何的放射性损伤,同时操作也相对较为简单[4]。同时,在将该项超声诊断技术应用到患者疾病诊断中时,可以清晰的实现对患者血流情况的展示,而这也有助于医生更好的实现对患者是否存在管腔阻塞的重要依据,从而实现精准的诊断[5]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下肢静脉血管内径方面,观察组双侧股总静脉内径、股浅静脉内径、内侧腓肠静脉内径以及腘静脉内径分别为(12.41±1.33mm、(7.65±1.45mm、(7.79±1.49mm、(6.96±1.57mm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下肢静脉血管内径的增大,其主要原因便是由于患者的患肢部位出现有侧肢静脉以及血管,并且因为血流量的增多,进而导致血流的速度相对较慢,患者的血管内径自然变宽,同时管腔也会更加狭窄。

因此,我们认为,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诊断中,通过对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措施的实施,可以更加清晰的实现对患者疾病各项信息的了解,进而为医生提供一个更加确切的诊断信心,帮助医生对其制定相应的临床治疗计划,同时该项诊断方式下,其诊断准确率相对较高,对患者且不会造成任何创伤。

综上所述,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措施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诊断中,可以实现一个较好的诊断准确率以及较为详细的诊断信息,进而帮助医生实现治疗计划的针对性制定,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生活状态,值得参考。

【参考文献】

[1]谢倩.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09):110-112.

[2]熊美娥.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2,51(06):129-131.

[3]邓翠爱.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及准确性观察[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2,31(08):1535-1537.

[4]张英辉.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及溶栓治疗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临床价值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6(20):119-121.

[5]刘洪姝.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22,29(09):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