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创新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7
/ 2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创新路径

黄宝辉

福建省平和县三径小学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方案(2022版)》颁布和实施之后,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具备了新的方向和目标,即教师需要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语文思维以及语言表达等核心素养。文章概述了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创新价值,结合小学语文教学案例探索了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创新路径。

关键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创新路径

依托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创新,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将阅读教学、写作教学、阅读理解教学等小学语文教学的不同板块进行融会贯通,让学生在阅读能力提升的同时促进理解能力的强化,进而实现知识迁移和知识应用,提高语文学科学习整体质量。故而,探索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创新路径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优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最佳选择。

一、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创新价值

一直以来,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都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从小学一年级一直贯穿到小学六年级。但是,由于阅读理解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等要求较高,且小学生处于思维发展、认知发展的初步阶段,对文字感到枯燥乏味实属常态,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挑战和学习难度较大。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创新对推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流程、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改革优化有着重要促进,能够推动小学语文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相对于传统“填鸭式”“大满贯”的教学模式,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创新将学生放在了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贯彻落实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真正学会了阅读方法和思考方法。而且,为了保证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创新匹配学生学习实际,小学语文教师必然会进行教学材料的拓展延伸,让小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思考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实现了学生的深度学习和拓展学习。

二、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创新路径

(一)巧妙设计阅读理解的课堂导入

针对小学生处于认知发展、思维发展、学习发展处于初步阶段的情况,要想有效开展阅读理解的教学创新,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阅读理解的教学全流程,激发学生的阅读理解兴趣,扫除“文字枯燥”“阅读乏味”“理解困难”等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故而,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巧妙设计阅读理解的课堂导入,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理解学习的价值,另一方面需要感知到阅读理解的学习趣味。具体来说,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创新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归纳总结阅读理解的教学内容,梳理阅读素材的阅读难点和理解难点,找寻激发学生阅读理解的嵌入点,尽可能将阅读理解的材料与学生生活、学生兴趣等内容融合起来。这样,一旦开展阅读理解的教学过程借助生活性和趣味性十足的内容导入,学生就能集中注意力到阅读理解教学过程。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文《雨》的阅读理解教学过程中,课堂导入过程就能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对“雨”的记忆、感知、感触进行课堂导入设计。课堂导入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身和“雨”相关的记忆、故事、感知和盘托出,指导学生描述“雨与生活的关系”,进而引出《雨》的阅读理解教学。这样,在开展《雨》的阅读理解教学过程,学生就能将自己之前描述的、思考的、想象的和“雨”相关的内容结合《雨》进行阅读理解学习。

(二)合理创设阅读理解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还能将阅读理解的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化转换和视听化呈现,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能够与教学情境产生共鸣借助想象力和联想力阅读理解阅读材料,进而达到高效学习的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阅读理解的教学创新,还需要从合理创设阅读理解教学情境作为切入,让学生沉浸到教学情境中与阅读理解的材料进行“共情”“共鸣”,在提高自身阅读感受的同时进行深度学习、深度阅读和深度理解。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结合阅读素材进行深入分析,思考能够创设的教学情境元素,并尽可能利用能够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和阅读共鸣的内容引发学生的思考。比如,小学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的阅读理解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合理创设阅读理解的教学情境目标在于打造一个学生能够感知的小兴安岭景观、小兴安岭风景,让学生能够依靠自己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沉浸到《美丽的小兴安岭》的阅读理解情境中感知小兴安岭的美丽,促进学生理解《美丽的小兴安岭》的主题思想和素材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在创设阅读理解的情境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和小兴安岭相关的影视作品、图片资料、动画素材、音频资料等元素,尽可能将《美丽的小兴安岭》进行视听化呈现。

(三)积极应用“读写结合”教学法

就其本质来看,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创新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素养、理解能力,保证学生“听书读写”能力的综合提升。对于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创新而言,“读写结合”教学法涵盖了阅读教学、写作训练、写作教学等不同维度的内容,是匹配阅读理解教学的最佳方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理解教学创新的过程中,还需要积极引用“读写结合”教学法,指导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理解后写作,在写作的同时依靠自己的理解能力再次进行深度阅读,进而实现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同步提高。同样,以《美丽的小兴安岭》的阅读理解教学举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阅读《美丽的小兴安岭》之后仿写自己家乡中的一些景观和风景,借助“读写结合”教学法让学生进行课文知识的深度理解再进行写作,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结束语:

“听书读写”四个字涵盖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也贯穿了小学语文教学全流程,小学生“听书读写”能力的培养更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最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化,使得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教改要求和学生发展要求,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开展阅读理解教学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张宁.阅读冲突的建立与渐隐:提升学生思维能力[J].语文建设,2023(02):24-27.

[2]夏海燕.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2(07):60-61.

[3]周仕德,林君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历程探思——以五年级《落花生》为例[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1,36(06):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