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数学价值观实证研究及教学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31
/ 2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数学价值观实证研究及教学启示

吕巧玲

礼泉县赵镇中心小学  713206

摘要:在过去的许多年里,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方法、教学管理、课程建设等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通过这些努力实现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然而也必须承认,今天的数学教学和过去的十几年间仍然非常相似,有一些重要的观念似乎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地改变,比如学生和数学教育者如何看待数学的价值?这就涉及到数学价值观的教育。事实上,数学价值观是数学文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然而,尽管在新课标的数学课程目标中,也提出要让学生认识数学的价值,但是在沉重的升学考试压力下,数学价值观教育被当成可有可无的目标,并未得到很好地落实。如何正确地理解数学价值观以及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价值观,成为当前数学教育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价值观;实证研究;教学启示

引言

数学价值观研究由著名数学教育家艾伦·毕晓普(AlanJ,Bishop)于1988年提出,他因其在该研究领域的卓越贡献获得了2015年菲力克斯·克莱因奖。数学教育中的价值观研究包含一般教育价值观、数学价值观和数学教学价值观三类。目前,国际上已有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数学学习价值观和数学价值观两大主题。我国小学数学课堂中有关价值观的实证研究从学习者视角揭示了什么样的数学学习方式是重要的。

一、利用价值关联促进数学价值平衡发展

一是理性主义和公开性,二者经常在数学推理论证活动中共同得到体现。前者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理性精神紧密相关,后者涉及数学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与促进学生数学探究的主动性和批判性思考能力有关。并且公开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受到了较高重视,使得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地知识被告知和形式地复制和演练,而是知识建构的过程。即无论是新知识还是新的数学想法,在全班学生接受之前均视为主观知识,需要经过公开检验和验证后才能成为全班所接受和认可的客观知识。因此,在知识验证过程中,可以通过运用数学语言且基于证据的推理论证使理性主义得到发展,同时解释数学知识合理性的论证过程使公开性得到体现。途径二,利用价值关联抑制相应数学价值的发展。主要体现为控制性和神秘性,二者主要在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中成对出现。前者与数学知识的规则、过程和已建立的标准等有关,后者与数学的纯理论性和美感有关。而在理想的数学价值平衡中控制性和神秘性的受重视程度需要适度降低。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对其中一种数学价值的抑制,间接达到抑制与之相关的另一种数学价值的目的。

二、讲述数学故事,培养学习态度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为学生讲述数学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兴趣,在兴趣的支配下探索数学问题,是愉悦的、自主的。这种学习状态与被迫学习有天壤之别,学生的学习效率及质量会获得双重提升。数学故事涵盖了数学家的故事、童话性质的数学故事,及生活层面的数学故事。不同类型的数学故事,具有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学情,为学生安排差异化的数学故事启发学生学习。同时,数学文化的历史悠久,数学历史中含有数学知识的起源及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启蒙阶段,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为学生导入历史故事,能够形成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可以拓展学生视野,将数学知识的精神部分以故事的方式进行呈现,能够使学生的数学情感得到升华,满足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及好奇心。

三、使用教材插图传播劳动文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插图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劳动文明,帮助学生了解劳动是如何使生活发生改变的,给学生渗透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价值观念。这就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数学文化知识。通过数学文化的挖掘,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彰显数学魅力,还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劳动启智”教育。例如,在 “数的产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插图和文本,向学生介绍古时候人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需要计事和分物,从而产生了计数的方法。教师也可以结合教材插图适当讲述数学家的背景故事,通过描述人物事迹,使学生了解数学家们为数学和人类生活所做出的贡献,从而引发学生对自身劳动价值观念的思考。例如,数学家祖冲之将圆周率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最早使用了乘号。

四、在数学解题教学中启发数学化的思维

数学价值观的形成不仅仅在于理解一些数学概念或者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更包含了对理性思维和数学精神的塑造。因此,数学价值观的外化过程应当是深刻的而非浅显的——当学生尝试着使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转由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他们将会发现真实世界中的理性的美妙,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到数学的价值。事实上,许多生活中的问题都可以转换成数学问题,或者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来简化问题。比如电脑上的语言翻译问题可以通过统计方法得到很好地解决,象棋甚至围棋的下法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来完成,其本质仍然是数学的算法问题。尽管学生的数学水平限制了他们从数学的角度对实际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但是这样“数学化的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价值的认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数学,更有效地学习数学。反过来,数学价值观的形成也将促使学生形成数学化的意识,提升思维能力。数学化的思维并非要求学生舍弃数学知识和技能,相反,它以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为依托,当学生具备一定数学能力并且初步接受数学价值(第三阶段)、能够对数学价值进行组织(第四阶段)时,教师可以通过活动教学帮助学生进行数学价值内化,以身作则为学生提供示范和榜样,进而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习惯数学化地思考。

结束语

尽管数学价值观的培养仍然存在诸多困难,但是近年来的新课标越来越重视对数学素养的提升和数学价值观念的引导,落实数学价值观教育不再是一纸空谈。尤其是双减政策的施行,代表中国数学课程改革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更好地实施数学价值观教育,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研究上,都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范桂梅.立德树人导向下小学数学教学价值观的重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34):134-136.

[2]夏菲.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行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2.

[3]宋文娜.小学数学教学变革与教学价值观培育路径探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13):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