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让数学课堂实现备课与教学的有效链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1
/ 2

以生为本,让数学课堂实现备课与教学的有效链接

李宝美

江苏省丰县实验初级中学 221700

【摘要】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充分的备课准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努力实现备课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开放性教学理念,突出以生为本的原则设计出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多思考、多发言,进而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本文围绕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就备课与课堂教学地有效衔接进行阐述,旨在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以生为本;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备课环节几乎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采用任何教学手段都避不开这一环节。将备课与课堂教学之间架起桥梁,可以帮助学生兴趣盎然地研究数学问题,巩固知识点;并透过数学概念的普遍抽象性,强化记忆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备课初中数学时,一方面,部分教师将备课与实际课堂割裂开,只能照本宣科,无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另一方面,有些教师未意识到学生的课堂主体,常常将课堂教学变成长篇大论的演讲,为广大初中生所诟病。而在新课标改革大旗的挥舞下,初中数学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路,重视备课环节,建立起课堂教学与备课的桥梁,实现多元化、精准化备课,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带领学生思考数学原理,贯彻好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一、完善备课,凸显教学目标与导向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包括情境教学、设问教学等,无论教师采取哪一种,最终目的是要达成设定的教学目标。所以,在备课初中数学时,教师除了要考虑教学方案的可行性,还需要时刻考虑准备的教学环节是否满足既定的教学目标,适不适合课堂上开展,满不满足学生思维扩展的需求,能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备课《平行四边形》相关课程时,应做到将教学目标了然于胸,即让学生熟悉并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条件;能精确地判断某个四边形是否是平行四边形,并能逻辑清晰地说明理由。据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播放平行四边形的动态演示,让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各条边的平移和各角度的大小,从而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借助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四边形,询问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蕴含着平行四边形图案的物体有很多,能帮老师找一找吗?”请学生举例说明。之后,在屏幕上列出准备好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形并找出其中的平行四边形,对于找错的同学要及时纠正,并解释原因。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动手实践,用纸片制作形状不一的平行四边形,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如果把标准的平行四边形角对角对折、垂直对折后会形成什么样的图形,从而由此总结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对称性。将教学目标贯穿于教学方案的始终,并在课堂教学中树立起以生为本的中心思想,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这样,我们的教学活动就能丰富多彩,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二、策划方案,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

思维的启发离不开课堂上老师的引导。为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需要设计具有建设性的备课方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展开多维度的思考。教师在策划备课方案时,可使用设问、纠错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帮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考虑数学问题,摆脱定式思维,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里的问题,尽可能在备课阶段就设置成相对封闭题而言的、具有多种不同解法或者答案不唯一的问题。在分析问题时,学生能够充分思考题目中的数学逻辑,解读分析出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构建独立自主的思考方式,深层次、多角度地理解知识点的应用方法,打破学生的思维局限,增强学生数学思维的全面性。教师在备课阶段就注重启发学生思维,既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能游刃有余地开展课堂教学。例如,在对《函数的表现形式》这一知识点进行备课时,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概念,以及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表现形式,可以将提问环节穿插在课堂教学中,并借助多媒体等数字化教学设备,展示坐标系演示动画,包括二次函数图像、三角函数等等。演示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函数在坐标系的表现形式,让抽象的函数具象化,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在学生看完相关演示动画后,出示问题:“函数图像的特点有哪些?”,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联系所学知识,找出图像与函数表达式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认真倾听学生的问题,及时解答并纠正错误,保证学生在正确的方向上深度思考,建立起备课与课堂教学的桥梁。

三、创设情境,展现生活化教学过程

数学知识往往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含有数学的情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寻找问题、思考问题、解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备课初中数学课堂时,教师需要立足于日常生活和书本知识,来设计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在合适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可以很快融入课堂,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对数学的思考,加快学生消化复杂知识的速度。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认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分析、添加与蕴含于生活的数学元素,创设合理情境,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备课《分式的运算》相关课程时,需要意识到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分式的四种基本运算法则,帮助学生在生活中也能灵活使用这些运算法则。为此,教师可以设置情境引入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幻灯片展示运动员跑步比赛的圆形路线图,并标注速度和距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分式运算在生活的应用。之后,以此设计题目,让学生互相讨论最简单的计算方式,写出运算过程及计算结果,从而引入分式计算的相关内容。在备课时,教师无需担心学生讨论会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而是要在规划好课堂时间分配的前提下,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找出学生可能的计算方式,并提前想好评价,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坚定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构建初中数学备课与课堂教学的坚实桥梁,可以促使学生乐于学习数学、培养数学思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加强学生主体地位,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启发学生数学思维为重点,完善备课工作,推动备课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李冰.以生为本——促进初中数学备课与课堂的有效衔接[J].考试周刊,2019(04):81.

[2]伍秉和.浅谈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7(6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