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理念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8
/ 2

基于新课标理念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

孙柳阳

福建漳州蓝田经济开发区第二实验小学 363005

摘要:一直以来,教师都希望课堂教学能被学生接受,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习得更多能力,高效完成其布置的课后作业。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创设高效教学情境,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而数学高效课堂能够充分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保障数学课堂教学顺利开展。本文基于新课标的教学要求,重点探究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以此为数学教学提供教学方法的借鉴。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引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设计生动的教学活动,促进数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的重要理念。为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立足于小学数学教育领域,将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植根于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探索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信息化高效课堂的实践探索。

一、解读数学新课标

双减政策拉开了新一轮突破性教育大变革的序幕,课程标准也重新进行了修订,为课程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更加精准的定位和导航。新课标要求以课程教学要以育人为导向,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对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进行科学优化改革,通过加强学科实践和跨学科主题学习,来发展学生整体认知世界的能力。在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基础性、普及性以及发展性,要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掌握适应现代生活以及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数学素养,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新课标中强调数学教学要注重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层次性与多样性,重视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生成,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通过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完成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

、基于新课标的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革新教育观念,活用课本教学资源

立足于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师要积极革新教育观念,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从关注“教”转为关注“学”,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这也是基于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新走向。对此,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标,眼中依标,手中扣标,根据教学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学习水平,灵活处理教学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取舍、替换、优化,对有关联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整理出适合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课堂教学资源,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和落实结构化教学做好铺垫与准备。基于这一实际教学需要,教师要在备课环节深入研究教材资源,结合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活动,而不是一味地照本宣科。

(二)打通连接点,联结中提效

新课标指出,重点是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数学学科的知识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体验数学的知识结构,寻找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打通知识的连接点,深入挖掘知识本质,把相关联的知识结构化,形成知识体系,避免知识零散、无序。例如,在教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交换律”一课时,课前虽然学生可能还不懂交换律,但是他们一年级学习的数的组成和看图列式,二年级学习的乘法口诀等都是交换律的另一种呈现形式。教学中,教师应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打通连接点,联结新旧知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可在教学“交换律”后,设计“寻根应用”环节,引导学生回忆旧知,包括:二年级学习过的乘法口诀,如2×3=6、3×2=6用到了乘法交换律;一年级学习数的组成,如1和2组成3、2和1组成3,用到了加法交换律;还有一年级学的看图列式,如3+2=5、2+3=5也用到加法交换律。这样,教师就和学生一起找到了知识的“前生”。接着,教师再设计几道抢答题,如18+39+12、5×17×2等,让学生进行抢答,在抢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白今天学习的交换律让数学计算更加简便。新旧知识的连接一旦打通,学生便会恍然大悟:原来数学知识如此简单。这样,就为学生熟练运用交换律进行简便运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使他们体会到了交换律的应用价值。

(三)创设生活情境,抽象化为直观

小学数学以基础知识教学为主,理论知识较多,抽象性较强,很多知识内容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引入情境教学法,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生活场景、生活案例,引导学生走进情境中将生活经验融入知识理解中,形成化抽象为直观的教学效果,大大降低了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轻松突破了重难点,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构建起减负、提质、增效的小学数学课堂。以“有余数的除法”这课教学为例,老师为学生设计了“分享糖果”的生活情境,激发起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情感态度体验,达到化抽象为直观,化难为易的教学效果。老师买了一罐糖果想要分给班上的各位同学,糖果罐里一共有80块糖,班上有37名学生,现在要如何分呢?每个人可以分几块?老师引导学生运用除法来进行计算,学生很快列出算式80÷37=?经过计算学生发现每人分2颗糖,罐子里还剩下几颗不够再进行分配,进而轻松理解了什么是除法中的余数,高效完成了本课学习。

(四)运用信息技术加强课堂互动,搭建学生实践舞台

构建高效数学课堂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还有赖于全体学生的配合。在实践探索过程中,教师要始终秉持“以生为本”的教学观,注重激发学生的课堂活力,运用信息技术加强课堂互动,搭建学生课堂实践的舞台。巧用多媒体辅助性功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多媒体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当前,多媒体已然成为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主要载体。为了加强学生的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师在构建小学数学信息化课堂的实践过程中,巧用多媒体设备中的一些辅助性功能,如击鼓传花、幸运大转盘、计时等,其中击鼓传花主要应用于课堂随机点名,而幸运大转盘则适用于给学生随机抽选需要回答的题目,而计时功能则更多地应用于其他课堂教学环节中,如小组模式学习,用于提醒各小组的学生更高效地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规避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低效率的问题。经由信息技术辅助性功能的加持,整个课堂教学环节将变得更为高效、更加便捷。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师要积极创新和优化教学设计,通过构建数学高效课堂,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多元方式开展教学,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在构建数学高效课堂时,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设计教学目标,用好教学方法,进行科学教学评价。同时,要积极革新教育观念,引入生活化教学元素,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围绕教学精准设问,以核心问题进行精准引领,以此促进新课标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焦倞宇.浅谈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30).

[2]朱睿.基于新课标引领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建构——以“认识图形”的教学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22(10).

[3]王在强.以生为本——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02).

[4]卢宏伟.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甘肃教育,2021(13).

[5]罗丽娇.浅谈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黑河教育,2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