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PP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0
/ 3

TAPP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分析

马健钧1,尚俊杰1,,贺娜2

1长武县人民医院普外科 陕西长武  713600   2长武县人民医院医务科 陕西长武  713600

摘要: 目的 观察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应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长武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TAPP,100例)和对照组(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10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并发症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较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TAPP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关键词: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满意度

腹股沟疝为临床常见的普外科疾病之一,俗称“疝气”,是由于腹腔内脏器官或组织通过腹股沟区缺损向体表突出而形成的。按疝环、腹壁下动脉二者构造关系,通常将腹股沟疝分为斜疝与直疝,斜疝发病率约占腹股沟疝的85%-95%。男性患者占大多数,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15:1,右侧比左侧多见[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人腹股沟疝的患病率为3‰-5‰,而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腹股沟疝患病率高达1%-5%[2]。

腹股沟疝虽为良性病变,如未及时有效处理也可导致严重后果如肠梗阻、肠坏死、腹腔感染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目前手术治疗是唯一的治疗途径[3]。随着微创理念和腹腔镜器械与技术的进步,腹腔镜手术也逐渐涉及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领域。Watson 等人[4]于1993 年在相关研究报道中,首次提出了应用腹腔镜对腹沟股疝患者进行治疗,且结果显示腹腔镜治疗方式疗效满意。这一研究报道发表后,腹腔镜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展,且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腹腔镜技术的发展。目前基层医院应用最多的手术方式是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本研究旨在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长武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组行TAPP术。所有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且签订知情同意书。两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1)。本研究经长武县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2018 年成人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指南中腹股沟疝的诊断标准[5];单侧初发;年龄≥60岁;符合手术指征;资料齐全。排除标准:重要脏器严重受损;免疫功能异常或凝血障碍;对手术方案不耐受、存在禁忌证者;有精神类疾病等不能与医师有效沟通者。

表1-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项目

观察组(n=100)

对照组(n=100)

²/t

P

性别

92

90

0.244

0.621

8

10

平均年龄(岁)

66.48±3.74

67.21±2.08

-1.329

0.217

部位

左侧

41

38

0.188

0.664

右侧

59

62

分类

斜疝

68

65

0.202 

0.653

直疝

32

35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取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患者行全麻,患者取头低足高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沿脐下缘做1.5cm切口,建立人工气腹(压力13mmHg)。置入10mmTrocar和腹腔镜,腔镜监视下,于患侧脐水平的腹直肌外缘和健侧对应点下方2cm处各置入一枚5mmTrocar。于内环口上缘切开腹膜,钝性分离出膜前间隙,还纳疝囊,实施“精索腹壁化”。将合适大小的聚丙烯网片平铺覆盖在耻骨肌孔前方并予以缝合固定,可吸收线缝闭腹膜切口。完成手术[6-7]。

对照组:采取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行硬膜外麻醉,取平卧位,在腹股沟区行4~6 cm斜切口,逐层切开患者皮肤以及皮下组织,找到疝囊,在精索内后方进行分离,使其分离到疝囊颈,进行高位结扎。取大小适宜的聚丙烯补片放置于精索后方,与腹股沟韧带、腹内斜肌等充分固定后,缝闭皮下组织和皮肤,结束手术[8-9]。

1.3 观察指标

(1)临床治疗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24小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2)术后并发症;(3)患者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均数±标准差(x±s )表示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1。

表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指标比较n=100x±s

观察指标

观察组

对照组

P

术中出血量(ml)

16.25±3.19

33.81±5.36

<0.001

手术时间(min)

56.51±4.10

68.19±2.35

<0.001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h)

11.59±1.89

23.06±3.24

<0.001

肛门恢复排气时间(h)

13.11±2.26

22.94±3.59

<0.001

住院时间(d)

  6.52±5.68

9.12±4.21

<0.001

VAS评分

  2.75±2.04 

5.47±1.69

<0.00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9%,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

表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变量

观察组(n=100)

对照组(n=100)

²

P

切口感染

1(1.0)

4(4.0)

0.821

0.365#

99(99.0)

96(96.0)

尿潴留

3(3.0)

10(10.0)

4.031

0.045

97(97.0)

90(90.0)

血清肿

2(2.0)

11(11.0)

6.664

0.010

98(98.0)

89(89.0)

异物感

3(3.0)

7(7.0)

1.684

0.194

97(97.0)

93(93.0)

总并发症

9(9.0)

32(32.0)

16.229

0.000

91(91.0)

68(68.0)

注:#表示连续矫正卡方检验。

2.3 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8%,对照组总满意度为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表2-3 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观察组

100

94(94.0)

4(4.0)

2(2.0)

98(98.0)

对照组

100

81(81.0)

9(9.0)

10(10.0)

90(90.0)

²

5.674

P

0.017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肥胖人口的增加,腹股沟疝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再加之老年人的腹壁逐渐衰老脱落,厚度降低,同时老年人多伴有慢性咳嗽、便秘等,会导致其腹压升高,加快推动病情进展[10]。当前,手术是腹股沟疝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采取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还是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尚存在一定的争议[11]。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TAPP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其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并发症及满意度均优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有诸多学者和我们的研究结果类似[12-14]。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由于患者切口开放,医师视野受限,较容易造成医源性损伤或者感染,增加并发症风险。而TAPP作为微创手术,通过建立气腹与操作孔,对患者机体组织伤害小,手术视野和术区清晰,更方便医师操作,节省手术时间。老年患者机体承受较差,手术较易出现危险事件, TAPP不仅能提高其手术耐受性、降低并发症风险,而且安全性较高,很适合体质弱或老年患者[15]。但需注意的是,TAPP需在患者全麻的状态下进行,而且需要建立气腹,不耐受全麻或者气腹患者应该采取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医师应该认真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从而选择最合适患者的手术。

本研究中,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 9%,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和异物感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样本量较小,不足以发现两组之间的差异[16]。TAPP是用网片对腹股沟区的缺损进行修补,网孔可供周围纤维组织继续生长,良好融合于腹横筋膜,有利于抵抗腹腔内压力,减少复发率,减少术后并发症[17]。TAPP切口小,出血量少,对患者机体损伤较小,这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感染发生的风险[1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 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TAPP能有效减轻疼痛。可能由于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通过患者脐部下缘进至其下腹壁及髂血管,切口小,手术时间短,且具有良好修补缺损作用,可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疼痛在很大程度会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减轻疼痛能促进患者更快的恢复[19]。本文还发现观察组术后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是由于TAPP手术时间短,患者的心理焦虑较轻,对手术的恐惧感较低,伤口美观也是患者感到满意的重要一点。还有TAPP患者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短,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较快,排气后患者就可进食,可消除患者的饥饿感,增加患者的愉悦,从而加快疾病的恢复。

综上所述,应用TAPP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这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其临床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TAPP不仅可以保证治疗的疗效,还可降低术后疼痛及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308-309.

[2] 唐健雄.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手术的规范化问题[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1,26(2):89-90.

[3] 杨威,金丹,金景平.腹腔镜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6,25(01):33-34.

[4] Watson SD, Saye W, Hollier PA. Combined laparoscopic incarcerated herniorrhaphy and small bowel resection. Surg Laparosc Endosc, 1993, 3: 106-108.

[5] 成人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8,38(07):704-706.

[6]万航,葛海龙.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应用及优势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7,1(09):77.

[7]朱雁飞,蒋志阳,陶国青.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分析[J].贵州医药,2017,41(12):1277-1278.

[8]张凌志,李凯江.腹腔镜腹膜外高位结扎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随机对照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8,23(08):625-627.

[9]储修峰,徐妙军,吴志明等.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比较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8,23(08):613-617.

[10]刘宁,吕云福,陈一明等.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双侧腹股沟疝的效果比较[J].广东医学,2016,37(09):1362-1365.

[11]王文瑞,李健文,王骥等.复发性腹股沟疝的临床特点和腹腔镜手术方式选择[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5(10):827-831.

[12]高春雷.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2,28(05):126-127.

[13]王振宇.开放腹膜前修补术与TAPP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对比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20,36(02):238-240.

[14]李辉煌,陈光谱,欧飞.开放补片修补术与腔镜补片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22):128-129.

[15]潘宏刚,刘明.老年腹股沟疝通过开放性与腹腔镜无张力疝修

补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J]. 养生保健指南,2016,(46):194.

[16]纪怀德.用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进行

治疗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4):74-75.

[17]王长振.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

效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4):34-35.

[18] 苏洲.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效

果观察[J].医药卫生,2016,3(10):234-234.

[19] Tokumura H, Nomura R, Saijo F, et al. Tumescent TAPP: 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nia repair after the preperitoneal tumescent injection of diluted lidocaine and epinephrine saline solution and carbon dioxide gas[J]. Surg Today,2017,47(1):52-57.

第一作者简介:马健钧,男,生于1980年6月,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

基金资助:咸阳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2020k0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