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腹膜修补(TAPP)治疗老年腹股沟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9年01月到12月我院TAPP治疗老年单侧、可复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TAPP组和开放手术组,比较手术时间、手术加麻醉时间、麻醉时间。结果 手术时间:TAPP组(64.86±22.67)min长于开放手术组(35.36±26.17)min,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t =0.9085,P>0.05)。手术加麻醉时间(麻醉开始到手术结束):TAPP组(86.39±20.36)长于开放组(75.18±30.18)min,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t =0.1714,P>0.05)。麻醉时间(麻醉开始到手术开始):TAPP组(19.33±12.04)长于开放手术组(11.32±6.7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0.0028,P

  • 标签: 疝,腹股沟,疝修补术,腹腔镜,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腹膜修补(TAPP)和腹腔完全腹膜修补(TEP)治疗成人腹股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入住南京市栖霞区医院的成人腹股沟患者320例,按治疗方式分为TAPP及TEP组,各160例。比较2组手术时长及临床效果、出现并发症和复发的概率、心理状态。结果TAPP组与TEP组双侧手术时长、单侧手术时长、疼痛持续时长、肛门排气时间无差异,但TAPP组住院时长短于TEP组(P<0.05);TAPP组和TEP组并发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EP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TAPP组(P<0.05)。结论在治疗成人腹股沟患者的过程中,腹腔TAPP及TEP式疗效显著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疝,腹股沟 腹腔镜 疝修补术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全腹膜腹腔修补(TEP)与腹腔腹膜腹腔修补(TAP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4例腹股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行完全腹膜腹腔修补,对照组实施腹腔腹膜腹腔修补。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中出血量、总费用、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总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及复发率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TAPP与TEP相比,医疗费用相对较低,但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两种式均无复发情况,临床应结合患者病情特点及意愿进行选择式。

  • 标签: 腹腔镜 腹膜外 疝腹股沟 腹腔腹膜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股沟使用不同手术方式产生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22.01~2023.01时间阶段中选择60例腹股沟患者做样本,平均随机分组后,对照组使用腹腔腹膜修补(TAPP),观察组实施腹腔完全腹膜修补(TEP)。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为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总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TEP治疗腹股沟能获得更好的效果,手术实施能改善相关指标表现,抑制并发症,综合效果突出。

  • 标签: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 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下治疗腹股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013年6月至8月采用腹腔腹膜修补(TAPP)治疗4例腹股沟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60~100min,平均(68±19.2)min,术后住院5~8天,平均6.5天,无切口感染、阴囊血肿、顽固性疼痛等并发症,随访时间2~4个月,目前无复发。结论TAPP治疗腹股沟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可靠,复发率低及同时处理腹腔内其他病灶等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腹股沟疝 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腹膜修补(TAPP)手术在基层医院开展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30例成人腹股沟行TAPP治疗的临床资料,术后进行随访2周至6个月。结果30例手术均成功在腹腔下完成,手术时间平均为60min(45-120min),中出血极少。术后第1天患者下地,第2天出院。本组出现术后并发症2例(发生率为6.67%),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患者最长6个月,30例患者目前均未出现复发,及明显不适等情况,生活质量良好。结论成人腹股沟大部分在基层医院就诊,本文证明TAPP是安全、合理、有效的,可以在有条件开展的基层医院应用。

  • 标签: 腹股沟 腹腔镜检查 疝修补术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腹膜修补(transabdominalpreperitoneal,TAPP)及开放式腹膜间隙修补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晋中第一人民医院102例沟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腹膜间隙修补治疗,试验组采用TAPP修补质量。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复发、疼痛、血肿、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为(4.65±0.78)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08±2.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4~18个月,试验组未见复发及术后血肿、感染,术后慢性疼痛2例、术后阴囊积液1例;对照组中复发3例、术后血肿5例、感染3例、慢性疼痛6例、术后阴囊积液7例;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P对于腹股沟的治疗效果优于开放式腹膜间隙修补,具有显著临床优势。

  • 标签: 腹股沟 疝修补术 腹腔镜 开放式腹膜前间隙修补术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年资外科医师腹腔腹膜修补(TAPP)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位不同年资外科医师连续开展的210例TAP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日期先后对每例患者手术时间,使用移动加权平均法、累积和法,借助Prism软件得到学习曲线;再通过分析比较各级医师学习曲线完成前后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中转手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等近期手术效果验证学习曲线结果。结果不同年资医师完成TAPP的学习曲线时间有所不同。各年资医师在学习曲线完成前行TAPP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但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中转手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年资医师在学习曲线完成后行TAPP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中转手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腹膜腹股沟修补学习曲线主任医师为15例左右,副主任医师为20例左右,高年资主治医师为25例左右。

  • 标签: 腹股沟 疝修补术 学习曲线 加权移动平均法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比腹腔腹膜修补和传统修补对于腹股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10例腹股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腹腔腹膜修补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疝气修补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在手术后情况各项指标方面,观察组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P

  • 标签: 腹膜前 腹腔镜 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疗效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膜腹腔腹股沟修补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156例腹股沟患者开展课题研究,借助随机数表进行随机分组,将其划分为分析组及参照组,应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分析组使用TAPP手术方案,而参照组使用无张力修补,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分析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恢复自主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均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26%,较参照组患者低16个百分点,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膜腹腔腹股沟修补疗效较好,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 标签: 腹股沟疝 腹腔镜手术 无张力疝修补术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腹膜修补(transabdominalpreperitoneal,TAPP)治疗腹股沟术后疼痛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5月至2015年2月为1036例患者行TAPP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患者年龄、手术时期、钉枪固定等指标。结果:1036例均顺利完成TAPP,无一例中转开。术后发生疼痛89例,发生率8.6%。不同手术时期、应用钉枪钉合与免钉合术后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U形钉与螺旋钉固定TAPP术后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标准化是减少或避免TAPP术后疼痛的根本方法,必要的心理安慰、合适的治疗方式是治疗的关键。

  • 标签: 腹股沟 疝修补术 经腹腹膜前 腹腔镜检查 疼痛 手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腹膜修补(TAPP)与腹膜间隙无张力修补(MP)治疗腹股沟的疗效。方法抽取长治市北大医疗潞安医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腹股沟患者1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APP组(TAPP治疗,89例)和MP组(MP治疗,89例)。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率及治疗效果。结果TAPP组与MP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TAPP组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少于M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0.23%,18/89)低于TAPP组(4.49%,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组复发率(15.73%,14/98)低于TAPP组(4.49%,4/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MP相比,TAPP治疗腹股沟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

  • 标签: 腹股沟疝 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腹腔腹膜腹股沟修补与开放修补治疗腹股沟的临床疗效。 方法 本次研究中共纳入腹股沟患者 128 例,均于 2019 年 7 月至 2020 年 4 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两组患者分为两组,接受开放修补治疗的患者设为参照组,接受腹腔腹膜腹股沟修补的患者设为研究组,每组各有患者 64 例,在治疗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各项手术指标以及术后疼痛程度方面的对比上分别低于、优于和轻于参照组,差异显著(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腹股沟患者而言,可以采用开放修补腹腔腹膜腹股沟修补 两种方式进行治疗,但是相对来讲后者疗效更为显著,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患者所承受的痛苦更轻一些,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开放疝修补术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差异性
  • 简介: 【摘要】目的 比较并分析腹腔完全腹膜修补(laparoscopic 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和腹腔腹膜修补(laparoscopic 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hernia repair, TAPP)治疗腹股沟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四川省眉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单侧腹股沟患者45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80例,行TAPP手术,对照组78例,行TEP手术。两组均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手术临床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中出血量, 术后尿潴留,血清肿,肠梗阻,腹膜间隙感染,复发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APP组平均手术时间(68.35±6.94)min,TEP组平均手术时间(66.37±8.18)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PP组平均住院时间(2.20±1.03)d,TEP组平均住院时间(2.07±0.77)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APP组手术治疗后其临床治疗效果与TEP组患者相差无几,临床可上根据二者的优缺点同时结合医生对两种手术方式的掌握情况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腹股沟疝 TAPP TEP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腹膜与完全腹膜腹腔腹股沟修补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TAPP组(73例)及TEP组(74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及并发症情况。结果TAPP组手术时间及总住院费用高于TEP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P与TEP比较,TEP具有手术时间短、费用低,并发症发生率较TAPP无明显增加的特点,因此临床选择式时应优先考虑。

  • 标签: 经腹腔腹膜前 完全腹膜外腹 腹腔镜 腹股沟疝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小切口腹膜间隙无张力修补腹腔腹膜修补治疗成人原发性单侧腹股沟斜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单侧腹股沟斜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2例患者采用小切口腹膜间隙无张力修补,对照组52例患者采用腹腔腹膜修补,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分别为9.6%和17.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费用分别为(5762.20±693.28)元和(8389.61±885.60)元,术后腹股沟区血清肿发生率分别为0%和13%,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1.5%和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有1例阴囊血清肿发生,两组均无复发病例。结论 在成人原发性单侧腹股沟斜的临床治疗中,相对于腹腔腹膜修补,小切口腹膜间隙无张力修补在降低治疗费用及术后腹股沟区血清肿的发生率方面,具有良好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特别适合不耐受全麻的老年患者。

  • 标签: 小切口 腹腔镜 腹膜前间隙 无张力疝修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