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融入高校思政课价值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2
/ 2

“中国式现代化”融入高校思政课价值探析

邵俊峰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 唐山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国家现代化发展道路的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建构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为贯彻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中国式现代化”融入与高校思政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高校思政课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起到贯穿性的关键作用,同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重点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因此,高校教师要着重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与高校思政课二者在当代价值、实践价值上的契合性,进而将“中国式现代化”融入教学之中,有助于增强高校学生“四个自信”,坚定“四个意识”。

一、“中国式现代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当代价值

“中国式现代化”教育作为一个比较新兴的概念,一般指对高校青年学生所进行的以“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区别为认知内容的教育活动,还包括以“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为核心知识点的教育活动。从“中国的现代化”实践至“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是我们党探索国家现代化模式的实践过程,也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过程。

(一)从“中国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嬗变

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是全人类发展的一致目标,后发展型国家、民族想要比肩甚至赶超先发展型国家、民族必定会经历现代化这一过程。晚清以降,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诸多方面均发生剧烈且深刻的变化,各方仁人志士都在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曾有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提倡的戊戌变法,也有民间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还有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辛亥革命,这些轮番登场的能人志士都在试图开启中国现代化的光明前景,但遗憾最终都以失败告终。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在此之后,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拉开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帷幕。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艰辛探索、勇于实践,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

(二)“中国式现代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实现国家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从唐宋盛景到晚清衰败再到重回复兴的光明愿景,是中国共产党人自1921年起历经百年而矢志不移的奋斗目标。《诗经》中提出“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这是中国古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期冀,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无论是“基本实现现代化”,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都是“中国式的现代化”具体体现。将“中国式现代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是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的必经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这为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推动思政课建设和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中国式现代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价值

“中国式现代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是推动高校青年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看家本领并用之以指导实践,进而自觉担负强国使命的必然要求,同时,由于目前在校的高校青年学生的年龄普遍在20岁左右,30年后他们将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彼时已至21世纪中叶,我国已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可以说目前在校的高校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经历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完全重合,在高校思政课中讲好“中国式现代化”对于推动“青春之我”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同频共振”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引导高校青年学生自觉认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真理性并指导实践

“中国式现代化”萃取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中的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国家现代化之路。1848年,马克思在他的名著“共产党宣言”中写下名句:“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上空徘徊。”[2]69年以后,幽灵成为现实,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诞生,101年以后,又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中国诞生。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了74年,最终解体。如果把“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至今也有170余年的时间。社会主义前半场在苏联失败和后半场在中国成功,究其缘由,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失败是苏联僵化理解马克思主义带来的问题,而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所取得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3]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支撑,为高校教师讲好思政课中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提供了实践指引。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取得的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呈现在高校思政课中,使大学生深切感受到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磅礴伟力,深刻领悟到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一世纪中的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的生机活力。

(二)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育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能后继有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4]大国的崛起与其发达的教育体系往往互促互进。德国在1870年至1900年国力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世界强国之首,究其缘由,离不开其高度发达的教育体系。早在1800年,德国就已施行适龄儿童依法入学的法令,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德国基本普及了初等教育,在这期间,作为教育强国的德国在基础科学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远超英法两国的总和。如今的美国之所以能成为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也与其高度发达的教育体系密切相关。可见,教育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力资本的决定性因素。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不仅肩负着本国的强国使命,还要引领世界上其他的发展中国家一道发展,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要有充足的人才储备。因此,将“中国式现代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引导高校青年学生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理解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和伟大成就,将“中国式现代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还是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育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2]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 - 10 - 26.

[2]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 - 10 - 26.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