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劳动”课程体系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2
/ 2

构建“劳动”课程体系实践研究

黄锐

成都市龙江路小学武侯新城分校,四川省成都市,610041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指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并明确要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儿童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获得生活体验,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从而培养儿童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课程建设是学生成长的土壤,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更是学校迅速发展的关键。学校致力于国家课程校本化在开齐开足劳技课程的同时,开发了“生活中的二十四节气”校本课程;依托垃圾分类,开设了服务性劳动课程;依托学校耕园基地,开设种植课程。多样化课程的开发,为劳动教育的探索开辟了实施途径,让学生的劳动体验真实落地。

一、二十四节气课程,活动体验生产劳动

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是农耕生活中每年循环往复的重要节点,我么可以从二十四节气中去感知时节的变换生产劳动的变化,把它们内化为劳动的智慧。

校本课程“生活中的二十四节气”通过阅读节气古诗、了解节气民俗、分享节气故事走进中华传统文化,而节气劳动则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活,如立春做春卷,雨水制作雨量器,惊蛰制作水果电池,春分挖野菜,清明采茶叶,谷雨种瓜点豆,立夏编网袋,芒种插秧,处暑制作荷花灯,小寒制作腊八蒜,等。学生们在劳动中了解农事、物候现象和风土人情,走进生活,做节气美食,开展民俗活动……“生活中的二十四节气”课程打通了学科与生活、与自然的通道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垃圾分类课程,服务性劳动美化生活

基于学校“六乐”育人目标顶层设计理念,针对低段、中段、高段三个年段学生的学情,分别设置“自理、敬业、创造”的三个品格与技能关键主题。以“垃圾”分类课程为引子,从2018年开始,学校就在校园和社区内推行垃圾分类活动,如:在开学典礼上表演了关于垃圾分类小品剧;开展了有关于垃圾分类的家长课堂活动;队员们和家长们一起开展了“垃圾分类我们在行动”的少先队活动。学生和家长走进社区开展社区服务型劳动,向社区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的有关知识,通过队员们的努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垃圾分类的活动中来。去年,学校的队员们还和善为社工的叔叔阿姨们一起对校园的可回收物进行集中处理,通过垃圾回收,同学们还可以用得到的公益积分,兑换奖品。

通过一次次活动,同学们不仅仅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更将垃圾分类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给了更多的人,同时学会了尊重和体谅劳动者。

三、耕园种植课程——生产劳动公益社会

在学校有一块80平方米的耕园,那是学生们最爱去的地方。学校组建了由语文、数学、科学、信息技术、美术、英语、道德与法治等学科教师和学生发展中心、学校课程项目中心干部教师组成的导师团队,采取PBL项目式学习的方式,从学生的真实问题和成长需要出发,将耕园成长项目的的驱动问题设定为:“如何让耕园达到最大化兑换梭梭树的目标?”并开展体系框架设计。同学们经过讨论并决定了在耕园种植薄荷和绣球,通过义卖奖利益全部捐给公益基金,为阿拉善沙漠的荒漠治理献出一份力量。为了更好的种植植物,晨间“新城龙娃”第一件事就是来给自己的半分地浇水;午间又来这里捉捉虫,看看薄荷和绣球长了几片叶、开了几朵花;放学了,来和耕园道别。到了收获的季节,同学们纷纷通过线上移动商城、线下尾箱集市进行售卖。将所获得的近10000元收益全部捐给了公益基金。

因为耕园的生产劳动,“新城龙娃”的校园生活变得格外有意义。学生们在耕园的劳动中不但强健体魄,还可以愉悦身心,增强意志,培养了志愿服务的公益精神。

四、校园劳动日,将生活浓缩在一天中体验

陶行知先生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脱离生活、脱离劳动的传统教育,会扼杀儿童的身心发展。学校把每周五的午会课时间设置为劳动时间同学们可以到校园的各个角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一年级开展了整理书包、穿鞋带、叠衣服、系红领巾等生活劳动比赛,培养学生们的自理意识,提高学生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二年级开展了认识农作物”的活动让学生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粮食、蔬菜,引导学生们在生活中学习。三年级开展了包饺子的活动,培养学生们热爱劳动兴趣。四年级的“水平拼盘”,家长和孩子齐上阵,介绍水果的功效,品味多味水果。五年级开展了“包粽子”活动,邀请家长志愿者到校进行主题讲座,丰富学生们的传统文化知识。六年级开展了“我来钉纽扣”活动,提高了学生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技能,增强了劳动意识,提升了劳动能力。在今年的教师节,各中队的队员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辅导员们带去暖心的问候:有的为辅导员倒水,有的为辅导员整理办公桌,有的为辅导员打扫办公室。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服务性劳动为老师送去了最深的祝福。

龙小新城劳动课程中,教师在孩子们的心田播下了“

劳动最光荣”的种子。有了这样的文化土壤,孩子们就有机会在生活中亲近自然,走进艺术,强身健体,内修品行,感受劳动的价值,享受劳动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