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2
/ 2

产教融合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郑志健

身份证:44068119860223367X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竞争也日益激烈,尤其是人才的竞争,其中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研究发现,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阶段要想获得良好的成果,就需要融合大量实践,使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性更强。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工商管理专业偏重理论教学的情况比较严重,重理论轻教学实践,使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任务的开展难以取得质的突破,无法达成教学目的,难以实现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价值。基于此,本文围绕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途径,剖析了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及建议,以期为教学模式的优化和提升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引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新要求。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等学校应根据新时代国家新文科和新商科建设的新要求,及时动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新时代所需人才。

1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在市场上需求旺盛,尤其是创业创新型人才缺口变大,随着科学化的综合技术不断涌现,技术与人文科学融合已经成为主流。为此,面对较大创新型人才缺口,需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为储备人才做足准备。但在现实中,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压力始终存在,在教育改革推动中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为了改善这一情况,缓解学生的压力,社会各方都在探索根本性的解决措施。而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就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稳妥、重要方法,应得到高度关注。笔者结合实践经验得知,在教学体系中,全力、优质推行创新创业教育影响深远,作用十分重要。通过科学理念的渗透,可以转变学生认识,让学生及早了解就业,端正学生思想,让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注重自身能力提升,尽可能多地参与社会实践,以此增加就业的灵活性。新时期,借助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创新型人才,从小的层面讲,可以提升工商管理行业认知水平,发挥工商管理专业的显著优势;而在大的层面来看,则可以提高就业率,稳固社会经济,为行业的有秩序发展提供保障。

2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教学体系不完善

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工商管理不仅涉及的理论较多,实践性也要求较高,在其知识体系中,许多行政管理类问题蕴藏其中。这些知识内容繁杂,要想实现深刻记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有效达成。由此可以说明,在工商管理教学中,古板的教学思想不能支撑教学体系的完善,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实现学生能力的攀升,灌输式的学习方式势必要被取缔,从源头彻底改变对实践性教学不重视的现象。经教学实践发现,实践操作环节的缺失,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实践性意义的感悟。上述这些情况,会限制学生发散创新思维,阻碍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

2.2教学实践环节缺失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了解到,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一向目的鲜明,其方向是通过可靠手段为企业输送更多人才,以此弥补企业中高层管理人才的缺口。这一教学方向的特性非常显著,同时也决定了该专业在发展中需要充足的实践,因此,教学中需要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然而,高校教学期间,常因外在条件不足等,学生缺少实践机会,在教学体系中,理论教学时间占比过重,而学生实践活动占比较少。在有限教学资源内,没有足够的机会让学生完成实践任务,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弱化了工商管理的教学成果。此外,教材的编制存在时效性,如果不能及时更新,将会衍生出需求矛盾(教材与社会实践)。

2.3学习氛围不浓厚

工商管理专业(以下简称“工管专业”)培养的是具备管理、经济、法律、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及教学、科研的专业人才。本专业学生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等专业知识,涉及财务、会计、税法、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贸易、管理等众多方面知识,还要接受管理方法与操作技巧等方面的基本训练,需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繁杂的学习科目、繁重的实践内容,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积极性。如果开始的课程跟不上,知识体系就难以被消化,导致学习氛围不浓厚。针对这种现象,高校需了解学生特点,平衡必修与选修的关系,控制两者之间的比例。在此前提下,将学分制度透明化,让学生自主选择,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变相加强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除此之外,大学氛围相对自由,跟高中相比,学习节奏不再紧张,学生的自主性更强。在这样的氛围中,有人愿意成长,有人就会相对懈怠。如果此时学校放松管理,对学生成长较为忽视,教学环境会在懈怠学生的带动下变得更糟。

3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

3.1针对评价考核制度进行有效创新,融入企业家精神的考核

在针对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评估考核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有效体现出考核体系和相关制度的创新性和针对性,要突破传统的评价体系单一、无法呈现出学生实际能力的弊端和问题。在实践的过程中要融入企业家精神的相关考核内容,使评价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多元评价过程中为学生具备应有的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能力提供必要的保障。在具体的操作环节要采用更系统完善的多元化评价标准,对于企业家精神的各项指标要充分明确,进而充分确保各项评估和考核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更加切实可行。

3.2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着重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想确保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得到更有效地执行,从而体现出良好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效果,在实践过程中就要充分把握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环节,切实有效地体现出实践性,使学生所掌握的理论基础知识可以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切实有效地应用,从而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和作用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时,要通过反复地实践训练和锻炼演练等,进一步总结实习经验,不断完善和优化,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之下,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充分地增加,从而为学生岗位胜任能力和综合实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入学日之前的两年,要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相对应的专业知识,夯实相对应的理论基础,在大学三年级之后进入企业实习。

3.3营造积极的学术氛围

结合现实经验可知,加强对学习的管理,并不是采用强制手段,本质是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由学习,而并非限制学生自由,想要提升教学品质,两者要合理区分。新时期,学校要革新管理方式,完善评价机制,将学分作为重要参考,综合学生多方面表现,给学生合理安排课程,使其拥有多渠道学习的机会,积极营造学术氛围。具体措施包括:首先,学校要分析学生能力,结合学生实际多举办专业性、针对性强的工商管理学术活动,借助各类活动形式,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学生在此阶段,通过与老师合作,全面提升专业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动力;其次,在教学期间,办理工商管理讲座、学术交流,通过前所未有形式,带给学生新奇体验。在工商管理案例讲解时,注意不要高谈阔论,而是多从学生身边出发,找一些学生熟悉的案例,借此激发学生求知欲。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打好学习基础,使学生厚积薄发,接受科学指导,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在人才需求增长的大背景下,教育不断变革,模式不断创新,现实工作中,无论进行怎样的改革创新,均须贴合培养人才的目的。在这一层面,相关高职院校应立足于政策和改革的需求,积极寻求新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李雷,褚春蕾,刘洁等.工商管理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高教论坛,2017(8):62-65.

[2]段俊.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环球市场,2016(29):103.

[3]罗锋,黄丽.地方高校创业创新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商业经济,2019,10(6):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