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自主游戏的有效开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2
/ 2

幼儿园区域自主游戏的有效开展

朱金凤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誉都幼儿园  518116

摘要:区域游戏是基于幼儿兴趣与需求生成的,它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之一,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提出,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游戏是幼儿借助对现实生活的认知、理解,在假想的情景中模仿与再造的实践活动。区域游戏是幼儿自主选择和进行的游戏活动,通过与材料进行互动而形成的无意性学习。皮亚杰也曾指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即儿童是在操作、摆弄材料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教师建构有效的区域游戏,首先应确立游戏主题,其次是创新游戏的材料,接着是促成区域联结,最后在观察中形成有效的评价,以更好地发挥主题、区域和材料等蕴含的教育价值,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自主游戏;开展;策略

引言

区域自主游戏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载体。区域游戏活动形式灵活多样,能够满足不同幼儿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发展。在实际活动中,尽管我们都认识到了开展区域自主游戏活动的重要性,都想方设法独具匠心地为幼儿开辟了各种活动场所,但有时候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经常会有孩子对有的区域游戏没有兴趣,更多的时候教师也会对幼儿自主游戏活动的内容、形式等进行干涉,这无形中又影响了区域自主游戏活动的有效性。那么,幼儿园区域自主游戏到底怎样开展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呢?

一、幼儿园区域自主游戏意义

(一)促进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自主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一个或多个小组,在游戏中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实现自我发展。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和沟通会使其产生友谊。通过自主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交往能力,如交往的主动性、目的性、自觉性、独立性和选择性等。同时,教师还应重视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如在游戏中引导幼儿使用普通话或方言进行交流。语言能力是一种很重要的素质,在游戏这一过程中,幼儿能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小组、分配角色、协商解决问题、表达自己的意愿。人格主要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孩子与人交往对他的心理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通过自主游戏,幼儿能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对一些相对内向的幼儿来说,在进行自主游戏时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如果缺少教师的帮助,他们可能会不知道如何去解决自己遇到的困难,这就需要他们进行自我管理。因此,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一个和谐安全的学习环境,使其在游戏中培养良好的性格和能力,还应对自主游戏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游戏场地、材料、形式和内容等。

(二)提升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其能力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都是通过“以人为本”“游戏与生活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的。在自主游戏中,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游戏地点和游戏方式,可以自己决定如何分配角色、选择规则。在进行自主游戏时,幼儿需要主动参与到对角色的分配和设计中,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角色演练;教师在组织游戏时,不需要对幼儿进行过多干涉,而是给予引导;孩子在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时,会获得更多的成就感。比如,小班小朋友与同伴之间可以一起合作做手工、搭积木、玩丢手绢等活动。这就使幼儿从同伴中获得了更多的力量和支持,同时提升了其社会适应能力。

(三)增进幼儿对社会和社会角色的认知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但是儿童不一定能完全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有时会因为游戏的需要而改变自己的角色。在幼儿园中的自主游戏通常会涉及多个领域,如音乐、美术、语言等方面。幼儿在参与自主游戏过程中必须了解其他小朋友是如何进行游戏的,并且要为自己选择喜欢和擅长玩什么样的游戏,以提高幼儿对社会角色认知水平。当幼儿对某个领域所了解的知识时,就能更好地与同伴进行交流沟通。而当其他小伙伴进行交流时,幼儿就能更加准确全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某些事物、现象等认识上有分歧或不同意的观点。

二、幼儿园区域自主游戏的有效开展策略

(一)明确区域游戏环境创设目标

目标是进行活动的主旨所在,无论任何活动,活动前教师都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幼儿园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活动目标,所以,明确活动区创设的目标非常重要,而且-个目标可以通过多个不同的区域游戏来完成。如小班幼儿动手能力弱,就要适当降低难度,可以通过钓鱼、撕贴圃、叠衣服或给小动物喂食等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大班幼儿则需增加难度,可以通过编织、缝纫,民间体育游戏挑棍、抓五子,各种材料混搭等活动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很多时候,同样的游戏可以达成不同的教育目标,获得不同的教育效果。如益智区游戏“蛋托拼盘”,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图形,在蛋托上放上各种颜色的毛绒球,在看图、拼图的过程中,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幼儿对颜色、数字的认知能力,还使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发展。教师将内容与目标相互科学匹配,既要考虑到区域游戏位置设置是否合理,又要考虑是否在整体环境下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这样,区域游戏活动就不会是流于形式、盲目杂乱了。如阅读区或者美工区,都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有条件的话可以安排在单独的一个地方或者单独的一个拐角,而音乐区和建构区则是非常热闹的,所以,阅读区一定不能和音乐区或建构区放在一起。

(二)找准游戏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当幼儿开始游戏时,教师要进行观察,更要知道在幼儿游戏中你需要观察的内容是什么,要采用哪些方式去记录观察内容以及在观察的过程中幼儿如果遇到问题你要如何指导等,这些问题教师在幼儿开始活动前必须考虑到。教师的观察一般要从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如何、活动材料数量是否充足、活动材料是否适合本班级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等方面出发,还要重点观察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探索行为并进行分析,多问幼儿几个为什么,多站在幼儿的角度看待问题。通过观察,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情感教育,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

(三)创设自主游戏分享环节,提高互动分享效率

自主游戏分享环节,是让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进行自主选择游戏材料、规则的制定,在此过程中幼儿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游戏内容。同时,在自主游戏中与同伴进行交流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例如,在自主进行“跳皮筋”游戏时,教师可为幼儿创设一个共同讨论、商量后再制定出“跳皮筋”方案的交流环节。如,有的幼儿想用一只小老鼠当老师(其他小朋友都没有什么意见),此时教师可与幼儿共同商量讨论:“老师觉得怎样能让小老鼠走出跳皮筋的范围,又不伤害小老鼠?”教师还可与幼儿共同讨论:“是用一只小老鼠当老师,还是让它走出跳皮筋的范围?”这都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进行交流。这样的交流不仅能够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而且能够让幼儿体验到与同伴一起玩所带来的快乐。

结束语

作为幼儿园教师,不但要掌握游戏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在游戏中了解幼儿发展需要,尊重幼儿,学会适时适度地引导、鼓励幼儿,充分发挥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自主性,并能在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和不足,让幼儿真正成为区域自主游戏活动的主人,在游戏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杨慧,唐金华.区域游戏中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影响因素与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2(04).

[3]吴丽芳“.童心”视域下的幼儿园区域游戏实践研究[J].福建教育,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