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5
/ 2

准备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姓名:聂未

单位:石家庄市鹿泉区第三实验小学 050200

摘要:基于当前新课改与素质教育背景,学校教育越来越注重教学适用性与提升性作用,通过完善、改变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个人能力与综合素质。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应以更为高效的方法增强课堂效果,进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对此,准备题实施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形式,对学生能够起到很强的影响及塑造作用。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准备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加以探索研究。

关键词:准备题;小学数学;教学运用

前言: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和理念影响,许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能充分体现数学问题的引导作用,或者在问题选择中出现主次不分现象,致使在课程进行时达不到预期目标和应有效果。因此,为开展有效教学,教师应充分发挥准备题作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营造课堂氛围基础上开展数学教学,从而提高其学科素养与综合素质。

一、准备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准备题是课程学习前具有导入知识作用的启发性题目,通过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知识学习热情,引发其积极独立思考,能够成为教师对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切入口,有助于提高其学科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首先,准备题与课程知识关系紧密,为教师教学提供切入点,理顺学生思维逻辑,有助于开展课堂活动,在激发好奇心与探究心理基础上深入知识重点与难点。其次,准备题设计是教师经过深思熟虑后所提出,具有针对性教学意义,能够有效强化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对相关知识加以自主、自觉性思考。最后,通过准备题引入教学,设计悬念,有效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使其全身心投入知识探索中,对于学习能力和其他学科的深入都具有强化作用,最终将学生向全面发展方向引导。

二、准备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准备题应与例题紧密结合

准备题是为授课内容的例题而准备,从而帮助高效开展课堂活动。对此,应做好两者之间的衔接与准备工作,使学生明确与教学内容联系,在寻找相同点中逐渐掌握并能够独立分析解决新问题。有些教师面对虽然提前布置准备题,但没有分析其与例题和课堂内容的联系,从而导致准备题失去原本作用。

例如,教师讲授《时、分、秒》课程时便为学生提前设计准备题内容:时钟上的秒针转动一圈是1分钟,那当1点到1:10时,秒针转动了多少圈?面对此问题,学生应用生活常识与计算很快得出转动10圈的答案。随后,教师再出示相关例题:时钟上的秒针转动一圈是1分钟,当1点到1:10时,秒针转动了10圈,那此时分针又运动多少?通过观察与秒针转动一圈,分针运动一格的理论常识,从而准确得到答案。通过准备题与例题对比,学生发现时钟运动规律,以逐步递增导入教学方式达成教学目的。

由此可见,教师通过将准备题与例题紧密结合,能够使学生以知识递进思考方式应用学习,进而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二)准备题要具有针对性

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教材内容虽来源、取材于生活,但与生活实际还存在一些差距。所以要求教师应适时完善、调整教学内容及课程安排等。对于准备题的设计,应结合学生实际添加基础练习,从而使学生容易理解并接受新知识,在具备充足针对性中促进例题及课程开展。如准备题过量多且针对性不强,则很容易导致课堂结构的破坏,失去原本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讲授《倍的认识》课程时,首先根据课程结合生活实际导入准备题:现有3只兔子和6根胡萝卜,每只兔子能够分到几根胡萝卜呢?由于此阶段学生尚未了解倍数关系,所以只能通过加减运算方式得知每只兔子可以得到2根胡萝卜的结论。接下来,教师阐述倍数概念,从而使学生知道胡萝卜是兔子2倍的关系,随后再以例题加深讨论,应用乘法及除法强化练习,从而逐渐深入课堂知识教学。

基于此,当教师设计准备题时,应充分以教材知识展开,通过紧密结合课堂重点强化讨论,选择针对性强的典型案例,从而使学生充分体会和领悟相关课程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科思考能力,有效提高数学素养[1]

(三)充分利用学生心理需求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爱玩时期,面对新鲜事物总是以好奇态度面对,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此心理特征,设计符合其心理需求的准备题目,以此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与积极性,首先在营造轻松愉悦课堂氛围中教授数学知识,从而强化课堂效率与教学效果[2]

例如,教师讲授《公顷和平方米》课程时,首先向学生出示相关案例信息:北京天安门占地面积是44000平方米,北京占地面积约为16000000000平方米,河北占地面积约为180000000000平方米。面对案例,学生对于后两者较长数字表现难读、难写的表情,教师紧接着引导出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表现公式,进而开展课堂内容公顷、平方千米的学习。相比于常规教学做法,当学生发现自身极限能力依然不能解决问题时,将产生强烈求知欲望,迫切寻找解决办法,从而进入主动学习状态,同时教师再加以引导,自然而然深入课程学习,准备题的计也充分发挥其功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由此可见,教师应因势利导,紧抓学生心理状态,在符合其心理特征基础上设计准备题目,从而加强数学知识深入探究与学习热情。

(四)深刻性准备题设计

由于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较强学科,对于逻辑思维要求较高,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为困难,深入探究性和学习兴趣不强,长期以后,容易产生厌学、弃学等情绪出现,对学习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对此,教师应设置多种包含数学知识点的准备题内容,深入教材内容和学科知识点,从而实现学生数学综合能力提升。

例如,教师讲授《四则运算》课程时,便首先将以往学过的知识内容先行导出,分别以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加深印象,如20+23、43-10、3×10等,调动曾经学习过的知识记忆,随后再加以组合运算,引入本节课程教学。再如,教师讲授《图形的运动》课程中也可以将学生学习过的长方形、正方形等应用教学,设计准备题目,不仅起到巩固数学知识作用,还能够通过知识关联性调动学习兴趣,进而有助于高效开展教学活动。

基于此,教师通过深刻性准备题设计,综合整理数学知识加以教学,能够为学生课程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有效培养学科综合学习能力[3]

结论:综上所述,准备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此应以积极态度科学合理对待,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准备题的设计要从实际出发,与现阶段学生心理特征与学习能力相符合,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准备题现实作用,从而为学生数学学习提供有力保障,为其将来发展奠定夯实基础与保障。

参考文献:

[1]杨玉珍.准备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2(02):70.

[2]何月丰.“准备题”设计需要注意什么[J].小学教学设计,2020(Z2):30-32.

[3]付强.合理设计准备题 轻松突破教学难点——关于“用9的口诀求商”的教学设计[J].科普童话,2019(2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