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解读、助推 ——促进幼儿游戏能力发展的三部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2

追随、解读、助推 ——促进幼儿游戏能力发展的三部曲 

洪秋霞

常山县实验幼儿园

【摘要】游戏是儿童的活动,是适应儿童内部的需要而产生的,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手段。学前儿童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时期。游戏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游戏有动作,有活动,有玩具和游戏材料。游戏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引人入胜,有些游戏又可自由地活动。所以幼儿乐于从事游戏。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促进儿童语言、智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给幼儿提供轻松愉悦的心理氛围,促进幼儿身心全方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游戏          有效途径        成长

我国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学前儿童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时期。游戏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游戏有动作,有活动,有玩具和材料。游戏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引人入胜,有些游戏又可自由地活动,所以幼儿乐于从事游戏。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促进儿童语言、智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给幼儿提供轻松愉悦的心理氛围,促进幼儿身心全方面发展。

一、游戏中追随幼儿、观察幼儿互动效果

游戏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主阵地,幼儿在游戏中是否愉悦,自主,专注,持续都体现了幼儿对游戏是否真正的感兴趣。在游戏中,教师要追随幼儿,观察幼儿,从而多角度地了解幼儿对游戏的感受体验。幼儿在干什么,反映了幼儿的生活经历和兴趣需要;他们干的怎么样,反映了幼儿的经验水平,再观察幼儿的态度,可以看到幼儿的情绪情感和个性特征。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与能力,从而促进幼儿的游戏发展。

(一)与环境的互动

一个幼儿园的环境,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的环境,都需要有灵魂。以儿童为先,从儿童的视角观察幼儿与环境互动中的情绪、行为、想法等。安全、舒适、优美的环境会使幼儿的心情轻松愉快。在开学前,教师要精心布置本班的各个角落。用幼儿熟悉又喜欢的卡通形象布置墙壁;在各个区域投放幼儿喜爱的图书、玩具、美工工具等。当孩子们踏进教室,就会被这里的布置所吸引,使他们紧张的情绪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放松,从而使幼儿在环境中融入集体,放松身心,敢于放开自我,参与到活动当中。

以游戏为前提就需要我们为幼儿创设安全、温馨、宽敞、自然、多样化的空间更适于幼儿的游戏化活动。如广阔的操场、草坪、多功能跑道、沙地、泥地,布局合理的班级、午睡室、专业活动室等等,在幼儿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发挥自主性,创设以静制动,动静结合的游戏氛围。而狭隘、局限的环境对幼儿有着隐性的制约,无法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二)与材料的互动

游戏中材料的投放,应该是多层次、多元化、开放性的。材料的有效投放对幼儿游戏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除了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更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级幼儿的游戏水平,不可千篇一律,毫无目的的投放材料,从而忽视材料是否是幼儿所需,游戏所需,实际所需。往往高结构的材料,游戏单一,不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性。而低结构的开放性的投放材料,往往更适宜于幼儿的操作,创作。它源于生活,更易于收集,更能使幼儿在想象游戏中产生联想或替代行为,促进幼儿游戏创造性能力的发展,也能有效地解决游戏中的材料缺失和不足问题,进一步促使幼儿在游戏中的探索与思考。

(三)与同伴的互动

游戏中幼儿除了与材料、环境的互动之外,与同伴的交往、互动也是游戏发展目标之一。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模仿他人与同伴的合作创新,共同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困惑,发展幼儿游戏的合作能力。同时积极的互动有利于对游戏的兴趣、探索。在互帮互助中,进一步的交流,促进幼儿社会化的发展,同时共同体验合作的快乐,激发幼儿深入的学习创新。

    (四)游戏经验的分析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游戏经验不同,个体的不同,能力的不同,幼儿游戏的经验也不同。针对不同能力、经验的幼儿,幼儿教师设计的游戏也应该是多层次、多元化的。在满足集体的同时也满足个体的需求,同时不同地域,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中幼儿游戏的形式、内容,难度也应根据幼儿适时的调整创新。教师只有对以上环节进行观察、记录,实时追踪,才能发现幼儿的变化,从而进一步推动幼儿的游戏发展。

二、解读幼儿游戏,把握幼儿所需

理解支持幼儿游戏中的行为,从根源上解读幼儿的想法,给予幼儿最大的支持。在幼儿对某一行为或活动困惑或持之以恒的专注时,教师应给予时间、机会,不打扰或阻止,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探索,从而发展幼儿的意志力和耐心。如幼儿在游戏中有时会产生矛盾或冲突,教师应观察理了解背后的原因。幼儿是否针对游戏的玩法有不同的意见,还是因材料的不足而产生争吵,应根据实际因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近而支持幼儿进一步尝试自我解决问题。

如在游戏前,不同的幼儿对游戏的需求兴趣不同。有的幼儿对于游戏兴趣非常浓厚,而有的幼儿则非常的被动、兴趣不浓。教师应抓住幼儿的共性特点及个性的不同,创设不同幼儿需求的游戏内容。游戏活动应多样性、层次性,让不同的幼儿都能得到满足。而对于被动的幼儿,需要教师进一步的引导和支持。从而真正体验游戏的快乐。

在游戏中,幼儿随着游戏能力不断的提升,需要在游戏材料、游戏形式、难度等各方面都有所调整和创新。这就要求教师从材料及其他方面进一步的支持幼儿,满足幼儿不同阶段的需求,从而进一步的促进幼儿游戏能力的提升和对游戏的持续性兴趣。

在游戏后,幼儿的思考,表达,分享都是幼儿对游戏经验的总结和游戏能力的提升,幼儿对游戏持续性的追踪与关注,预示着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和进一步的探索。教师关注幼儿游戏后的想法,建议和需求,从而帮助幼儿理清思路,提升经验,总结成果。

教师只有真正的了解幼儿,支持幼儿,才能真正的为幼儿游戏把握正确的方向,指导幼儿在游戏中成长。

三、教师多角色适时介入,助推游戏发展

不同的游戏情况,教师支持、指导、介入的方式和角色、时机都不同,有效的支持与引导,有助于助推幼儿游戏的发展。教师适时的转变身份,以不同角色指导游戏,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当幼儿需要材料提供时,教师角色是一位材料的提供者,当幼儿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是游戏的支持者、辅助者;当幼儿需要教师一同游戏时,教师又是合作者、参与者;当幼儿分享经验时教师是倾听者、提问者;同时,教师也是游戏的评价者与观察者,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

当然不是所有的时候都是需要教师介入的,有时孩子找不到适宜的材料时,会主动的到老师身边寻求帮助,这时教师可以考虑是否可以让孩子自己动动脑筋寻找可替代的物品,而不是直接的将材料交给孩子。有时孩子在面临问题或困难时只是一时的,老师可以给予孩子更多的时间可机会,让孩子对探索、多想办法。从而提高孩子自我解决问题的态度与方法。教师介入的时机也是有很大学问的。改变了以往教师主动主观主导的地位。而是更改为以儿童为主,让孩子自主、自由的探索。让幼儿真正的从游戏中发展,从游戏中学习。

从以上三个方面教师将生活学习游戏化,让孩子在游戏中表达自己、探索自然、解决问题,发展幼儿社会化和个性化。

所以,游戏对于幼儿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只有在追随幼儿游戏脚步的同时,了解幼儿的行为,解读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与需求,真正的走近幼儿,走近游戏,用正确的角色适宜的指导幼儿,从而助推幼儿游戏的发展。让幼儿真正地游戏起来,成长起来!

参考文献:

[1]李季湄.《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刘焱.幼儿园游戏与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