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习作兴趣培养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3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习作兴趣培养的策略研究

陈金萍

广西桂林市荔浦市大塘镇兰洞小学     546604

摘要: 阅读和习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在日常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此作为语文教学的侧重点来进行训练。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理念墨守成规且教学浮于表面,其教学效率不高且与新教育理念相悖而行,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没有帮助。新教育理念教学以学生视角着手,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出发点,激发学生的习作自主性,让学生在趣味习作中爱上写作,在写作练习中渗透素质教育。所以,培养学生习作兴趣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进行研究分析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习作兴趣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习作兴趣;培养;

引言

学生习作自主性的永动机是兴趣,如何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这是语文习作教学的重点。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训炼,激发学生思考中的探索意识和精神,以学生视角与学生进行有效对话,带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生的习作思想,确保学生正确的习作思路,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外界事物的关注点在于兴趣。学生对于世界的认知不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将生活与习作相结合,记录生活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物,是习作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习作教学时,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丰富的教学资源,多元化辅助学生习作学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让学生在趣味学习中爱上习作。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习作兴趣培养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组成部分,除了字词就是阅读理解和作文,新课改中对于习作的基本要求就是文从字顺地将自己做需要表达的思想进行描述,根据生活中的情境需要以常见的描写方式进行习作。但是,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中,学生对于习作有些不喜欢,甚至有些抗拒,因此只有习作兴趣化教学才能让学生自主进行习作学习。教师要进行科学合理的习作教学引导,让学生对习作的形式和习作内容激发兴趣,将学生的精神负担以及习作压力转变为动力。

出彩的作文是学生语文获得好成绩的保障,它可以帮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作文对于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起到锻炼作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考力活跃,思维天马行空,良好的思维能力培养对于学生之后的语文学习有很大影响。因此,小学阶段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对于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习作现状

(一)教学观念传统

部分小学教师依旧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没有考虑小学阶段学生年龄特点,在写作教学中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将写作当做是教学任务,只是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他们没有对写作素材中的素质教育题材进行深入挖掘,在习作课中偏重理论知识的讲解, 只注重写作技巧的传授, 却忽视了学生的自我练习, 导致学生对习作学习的兴趣不高。这样的教学对于学生的思维发散是一种禁锢,对于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核心素养不利。

(二)对学生个体差异不重视

小学阶段学生因为家庭成长环境与学习环境的影响,每个学生自身学习能力是不同的,教师的课堂教学进度以学习能力中等偏上的学生作为参照,这就导致了学生出现差异化学习状态,学习能力好的学生没有得到有效锻炼,思维难以发散,探究意识没有得到有效激发,探索精神难以培养,学生停滞不前的自我满足;同时,还会让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产生畏难和抗拒心理,甚至出现厌学的状态,在心里认为写作就是范文摘抄拼凑,长久以往会出现教育断层。

(三)课堂围绕学生主体地位混淆

很多老师的课堂都是教师进行讲解,习作课堂成了教师一人的演讲舞台,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混淆,学生在被迫接受中容易养成思想呆板只知道学习的分数机器,同时教师将写作范文进行归纳总结会让学生出现“嗷嗷待哺”的惰性思维,这是错误的思想认知,对学生之后的成长不利。

(四)教学形式单一

小学语文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于写作的学习存在抵触心理。究其原因,写作教学过于沉闷,毫无趣味性可谈,学生在例文背诵、好词好句积累的过程中会产生抗拒心理。小学阶段学生对于语文教学存在于死记硬背的学习思想,加上写作阅读教学形式单一且表面化,学生写作技巧难以的深层次运用表达并且形成自我语言,对写作深涵的美更是难以切身实际的感受。写作教学中单一的范文模仿,让学生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受到阻碍,与素质教育的初衷相悖而行。

(五)写作难建构与运用素养缺失

小学语文写作与阅读教学相辅相成,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强调学生积累量储备,对于语言情境的创设没有具体化。因为年龄特点学生没有构建良好的阅读习惯,难以掌握写作中语言转换的技巧,教师在写作过程中没有注重阅读技巧与写作技巧的教学,阅读没有与写作融合进行,让学生语言核心素养建构不完全。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习作兴趣培养的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小学阶段学生的依赖对象由家长到幼儿教师到小学教师的转变。但是无规矩不成方圆,相对于幼儿园阶段来说,小学教师较为严肃,学生在心中会对教师产生畏惧,以此拉开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因此教师对于师生之间的关系要重视。对于学生当前自尊心强且自我情绪缓解能力弱的特点,教师要以学生的视角去感受学生的心理变化,在教学过程中不对学生做刻意要求,对于学生习作成绩的好坏不做特定评价,避免学生自尊心受挫而增加心理负担。教师可以在日常学习之外多与学生进行友好沟通,打消学生对于教师的心理顾虑,可以多与学生谈一些生活琐事,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以及自己对课堂教学生的问题意见,让谈话氛围轻松和谐;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习作教学时,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严肃、古板的形象设定,要注意肢体和语言上的趣味表达,语气柔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习作教学活动,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或者质疑,打消学生的学习压力和教学时的恐惧。一门学科学生喜欢的原因由两点,第一是因为这门学科教学时充满趣味性和吸引力,第二就是因为这个教师的教学风格而爱上这门学科,所以教学中应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爱护尊重每一位学生,培养学生习作兴趣,让学生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把学习变成对书海的探索,对知识的追求。

(二)改善学习模式,培养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学习本能。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以此得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形成相当重要,教师在课堂习作教学中,可以在课前做好预习指导,复习习作的技巧,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习作的题目进行思考,大胆发言,敢于质疑,让学生敢于表述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同时,在一些自习课上,可以让学生多读一些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这样也可以增加学生在习作时的素材。而且大部分课外阅读故事都更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就会大大增加,读得多了,也就想自己下笔去写了,在习作上的兴趣也会增加。教师也可以选择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在传授常规知识的同时,以相同的例子给学生举例。

例如,在讲述《燕子》这篇阅读理解时,可以根据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实例进行习作教学,在描述燕子羽毛颜色和尾巴特点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燕子的尾巴好像剪刀。在诸多诗句中也有用燕子的外形做拟写“路似羊肠绕,溪如燕尾分”,学生在诗句中可以想象到其中地形样貌这也是一种表达形式;同时燕子也是春天的代表,也可以作为课外习作教学的延伸进行相关教学;也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窗外飞过的或者常见的鸟类,增长学生的见识,让学生在课外写相关方面作文的时候更有东西可以写。学生年龄小,对于小动物往往有着喜爱之情,学生喜欢小动物也就增加了兴趣,就更爱写这方面的作文。

(三)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学习欲望

小学语文教学所选用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的经典,其中,许多课文语段优美,融汇着作者的感情,这就决定了小学语文课文应当注重培养学生领会课文中的思想感情。感情朗读可以将学生带入到场景中去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情景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融入场景中,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为学生营造一种情景氛围,通过朗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从而帮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例如,在学习杜牧的《山行》时,教师帮助学生塑造情景,学生进行表演。教师请某位同学上讲台前,学生一边朗读一边做动作,想象自己坐着车沿着弯曲的小路上山,模模糊糊地看到,远远的白云处有一户人家,此时,学生念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之后,他慢慢地停下车,惊喜地看着深秋枫林的晚景,打量着每一片树叶,然后,慢慢地念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番表演,不仅再现了诗人想要表达的场景,也让学生对诗歌理解得更深了,学生不再认为诗歌语句难以理解,反而觉得诗人描绘得很精妙。

(四)拓展课外阅读,促进阅读和写作水平提升

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水平,但是,学生在选择课外书时,往往不在行,他们或者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或者不能辨别书目的好坏,所以难以达到课外阅读的效果。为避免这种状况的产生,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挑选适合学生的课外读物,给他们推荐符合他们年龄段的优秀读本,这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从中吸收有效的养分,例如,教师可采用推荐阅读、自由阅读、定向专题阅读等方式,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推荐阅读,是指教师推荐学生的指定读物,学生可从中选取自己喜欢的书目,进行阅读。例如,教师向学生推荐了《爱丽丝漫游奇境》《彼得·潘》《鹅妈妈的故事》《洋葱头历险记》等书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其中的一两本进行阅读。教师应当做到尽量多选择一些优秀的读本,这样,学生的选择就比较多。自由阅读,是指教师可让学生自由选择读本。实际上,自由阅读是一种宽松的阅读方式,有些能够辨别书籍好坏的学生可以进行自由阅读,但针对一些不能辨别书籍好坏的学生,教师应当适当负起责任,帮助他们选择较好的读本。定向专题阅读,是指在学习某一单元、某一主题的课文时,教师可依据主题的内容,推荐相关主题的读本。

例如在学习“保护有益的小动物”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推荐《可爱的动物》、《动物宝宝》等书目。学生在此过程中阅读课外读物,既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拓展更丰富的知识,长期这样坚持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和写作水平大有帮助。

(五)互动评价,激发写作热情

作文教学是语文学习的关键,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掌握适当的方法,激励学生更好地写作。其中,较为有效的方式,就是激励评价的教学方式。每位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教师对他们的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正面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点评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发掘学生写作的闪光点,并画出来,表明哪方面写得比较好,对学生的错误给予纠正并鼓励。这样,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怀,心中自然有想要写的欲望了。

作文教学点评可以采用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教师点评。例如,教师在评价某学生写的作文《我的妈妈》时,写出这样的内容“我的妈妈是一个美人,她有大大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笑起来让人如沐春风。但是她在辅导我写作业时,却格外地严厉。有一次我把一个字写错了很多遍,妈妈非常生气,罚我重新写,这次我终于长记性了,妈妈告诉我,同一个错误犯两次就是不认真的表现,所以该罚。其实,每天妈妈都很辛苦,除了上班还要收拾房间,要关心我和爸爸的饮食起居,这对于她来说很累的,我要对她说一句,妈妈,辛苦了。”教师在看到学生这篇作文时,点评道:“文章内容充实,有真情实感,而且用词准确,愿你能时刻怀有感恩的心。”后来,学生看到这一评语,从中获得激励,并将作文写得更好。第二种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文批改。学生互相批改作文,每个同学都能从其他同学的作文中看到别人的闪光点,这样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可以促进作文水平的提升。教师还可将写得优秀的作文,展示在展览板上让学生观看。这样既能让学生从中获得自信,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初始阶段,对于外界事物的接受能力以及新事物的学习能力较强,兴趣又是学生习作学习的永动机,小学阶段学生性格活泼,对外界好奇心强盛,但是由于年龄特点学生的自我坚持能力较短,容易造成虎头蛇尾的现象,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以及学科素养的培养,为以后的学习夯实习作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乐于习作,敢于习作,为日后的学习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

[1]杨兰仙. 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新的时代 基础教育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2:1648-1650.DOI:10.26914/c.cnkihy.2022.058634.

[2]张羽.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22(36):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