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3+3”校本作业的实践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2

“双减”背景下“3+3”校本作业的实践思考

林辉庆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第一实验学校 邮编:365000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学生课业负担得到了有效缓解,但同时也引发了新的问题。为了使学生在更自主和有效的学习环境中发展,教师应该基于校本实际情况,探究“3+3”校本作业的设计与实施。基于此,教师主要可以从课前导学、课中检学、课后延学等维度着手,从实践的角度对“3+3”校本作业展开深度、多维思考,开辟作业设计新思路,创新作业设计新模式,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最佳“拍档”。

关键词:双减背景;“3+3”;校本作业;实践思考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不断强调学校教育要深入实施“双减”政策,响应减负增效的号召。在这一教育背景下,加强对校本作业的实践是教师应该深度探究的重点课题。校本作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并提升学习效果,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基于此,教师应该围绕“双减”背景下的校本作业,探讨如何科学设置和精简校本作业,以全面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其中,以“双减”为背景下的“3+3”校本作业开始被广泛关注和实践,该模式以课前导学、课中检学和课后延学为主要内容,通过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和任务,促进学习的主动性,拓展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一定程度而言,“3+3”校本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是一道紧迫且重要的时代课题,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一、课前导学,培养自主能力

设计课前导学作业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在课堂前对相关知识进行预习和准备,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于此,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等工具进行课前作业的设置。具体可以通过制作和上传微课视频,将课前知识的讲解和示范直观、形象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学习和探索。同时,教师利用教学软件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作业题,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课前导学作业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启发性和探究性。教师应该根据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探索解答问题,帮助学生整理和梳理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

以“力与运动”为例,这一单元教学的主要落脚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力的概念、认识运动的基本概念、理解牛顿第一定律以及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力、速度、加速度等。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之下,教师可以选取基于微课和教学软件,为学生提供课前导学材料,如力与运动相关的动画、实验展示或者生活中的例子等,以此吸引学生的眼球,聚集学生的目光。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微课中设置选择题、填空题、解释题等多种形式的导学作业,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运用。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或者思考性问题,引导学生多维思考、进行探究,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激活学生学习兴趣。此外,在学生完成导学作业后,教师可以对作业进行分析,具体包括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统计等。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作业中的解答或回答,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以此彰显课前导学作业的前瞻性。

二、课中检学,加强多维训练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在“双减”背景下,“3+3”校本作业的设计和实施强调教师应该切实把握学生的实际学情,着眼于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课中作业,让学生在作业任务的驱动和引领之下,进行深入探索,以此带领学生走向更广阔、绚丽的物理世界。

一方面,教师可以设计简单的课堂检测作业,使学生在课堂上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例如,在学习力的作用和实验室测量等知识后,教师可以设计关于力的计算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并进行交流和讨论,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设置小组合作任务,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分工等,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光的反射和折射后,教师可以布置小组合作任务,要求学生设计关于光的反射和折射实验,并用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验证实验猜想假设。

再者,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着手,设计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例如,在学习了电路和电流的知识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主设计简单的电路实验,探究电路的工作原理,以此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促使学生在“双减”课堂中能够主动学习。

三、课后延学,实现课后巩固

“双减”政策提出了减负增效的口号,为初中物理作业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新的方向。教师作为作业设计的核心人物,应该积极响应双减的号召,遵循“3+3”的原则,设计校本作业。其中,课后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课后延学作业设计是教师所有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课后延学作业应该注意与课堂教学内容的衔接,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课后作业弄清楚重点、难点知识,加强对物理规律的探究。另一方面,教师在设计课后延学作业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延学作业可以涉及更加具体和深入的物理问题,但也要注意确保作业的难度适宜,避免带给学生挫败感。基于此,教师则可以立足于教学内容,设计差异化的课后延学作业,具体包括基础层、提升层和优化层作业。

以温度与物态变化为例,就基础层作业而言,其落脚点是为了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教师可以设计系列选择题和简答题:1.摄氏度和华氏度之间的转换公式是什么?2.定义沸点和凝固点分别是什么?3.在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多少摄氏度?就提升层作业而言,其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应用能力,教师则可以设计较复杂的课后作业:1.一杯水的初始温度为20℃,加热后温度升高到100℃,请问水的物态变化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2.在高原地区烹饪食物时,由于气压较低,水的沸点比平原地区低。请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3.为了使煮沸的水快速冷却,可以将其放入冰水中加快散热。请说明这一方法的物理原理。就优化层作业而言,其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扩展能力,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课后作业:1.温度对物质物态变化有何影响?请从微观角度进行解释。2.除了水,还有哪些物质在常压下可以同时存在于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请举例说明。
总结

总而言之,“3+3”校本作业作为“双减”背景下的一项教学改革措施,具有极强的可行性和实践性。课前导学作业能够提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课中检学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强化知识的巩固和理解,课后延学作业则可以促使学生深层次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基于此,教师主要可以从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维度着手,通过合理的任务设计,可以确保学生在“3+3”校本作业中真正实现深入、自主的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朱应华.浅析初中物理校本作业[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课程教育探索学术论坛论文集(二).[出版者不详],2022:50-52.

[2]钟根城.“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校本作业模式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22.

[3]袁本雄,张琴.初中物理作业校本化实施策略研究[J].初中物理,2020,38(08):37-38.
三元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2021年立项课题论文,课题编号SYKT-2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