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排查及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2

中小学心理排查及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张志远

仙居县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邮编:317300摘要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中小学心理排查及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探讨心理排查在促进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对心理排查的概念、目的和方法进行了述。分析了中小学心理排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排查;学生心理健康;作用

   一、引言

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环境的变化,中小学生面临着诸多压力和挑战,如学业负担过重、竞争压力增大、亲子关系紧张等,这些问题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因此,加强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保护迫在眉睫。

根据相关调研数据显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焦虑和抑郁情绪日益普遍化,许多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的困扰,甚至出现了抑郁症状。其次,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不足,一些学生缺乏自信和自我认同感,容易受到外界评价和同伴比较的影响。此外,人际关系问题也比较突出,学生之间的交往方式不健康,存在欺凌和排斥现象。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家庭教育的问题是导致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情感需求,给孩子造成了过重的学业压力。其次,学校教育环境的问题也是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一些学校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导致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足。此外,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媒体的消费文化、同伴关系的影响等都可能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做好中小学生心理排查工作是当前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一个重点任务。

二、中小学心理排查目的和意义:

它旨在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心理问题,并提供针对性的干预和支持。通过中小学的心理排查帮助学校和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学校和教师做倒精准心理辅导。需要全体教师、学生、家长和专业人员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以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中小学心理排查的方法:

1. 心理问卷调查:采用心理测量工具,通过问卷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包括自尊、自信、情绪管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情况。

2. 面谈和观察:教师和心理专业人士可以通过与学生的面谈和观察,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情绪状态、人际关系等,发现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

3. 心理测试:通过一些心理测量仪器或测试项目,对学生的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问题。通过这几年学校心理辅导室标准化的建设。学校心理辅导室都配备相应心理测评量表(学生量表包括心理健康量表(中学/小学心理健康量表等)、能力量表(中学/小学言语能力量表、中学/小学图形推理测验等)、人格量表(中学/小学气质量表、非智力个性心理特征量表等)、学业量表等。出现不同心理问题学生,采用相同对应的心理量表进行测试,科学精准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评估。

四、中小学心理排查的操作流程

在心理排查的过程中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即由班主任、心理委员、学科教师、学生家长、学生本人、心理热线与网络咨询平台共同组成。按照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中小学心理危机筛查与干预手册》的要求,具体操作流程如图一所示。确保排查人员与学校心理辅导站保持信息动态更新

五、中小学心理排查的作用和影响

1. 发现潜在的心理问题:心理排查可以帮助学校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以及行为问题、社交问题等。通过及时发现和识别,学校可以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干预措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通过心理排查发现高危学生,上报到《浙江省中小学危机预警与干预管理平台》,做好高危学生干预、回访与转介工作。责任落实,一生一案。

    2. 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通过心理排查,学校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学校可以成立心理支持团队,包括心理咨询师、心理教育专家等,通过个别辅导、小组辅导等形式,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增强心理抗压能力,提高学业成绩和生活质量。例如:某小学2022年秋六年级的240位学生检出统计表(见表1)《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团体分析报告

表1:各量表学生心理健康检出统计表

分量表

学习适应

人际关系

亲子关系

自我概念

生活适应

检出人数

35

50

49

43

37

所点比例

14.58%

20.83%

20.42%

17.92%

15.42%

从统计表可以看出,这所小学六年级学生的人际关系和亲子关系在五个维度中占比较高,因此建议班主任或心理老师从人际关系和亲子关系方面加强心理辅导(比如开设心理辅导课和讲座等)

 3.促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排查可以为学校提供有关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数据和信息,有助于评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和需求。学校可以根据排查结果,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课程,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意识,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当学校发生心理危机事件时,可以利用心理排查的有关数据,进行复盘分析,提升学校心理心理健康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4.增强家校合作和社会支持:通过心理排查,学校可以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可以通过家校合作会议、家访等形式,与家长交流和分享心理排查的结果,共同制定相应的心理支持和干预方案,共同关心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此外,学校还可以与社区、心理咨询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拓展学生心理支持的资源和渠道。

 需要注意的是,心理排查并非是解决所有心理问题的唯一措施,其效果和影响还与学校的具体情况、资源投入以及心理支持团队的专业性等因素有关。因此,学校在实施心理排查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确保排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学校还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和持续监测,不断优化和改进心理排查工作的策略和措施。

五、中小学心理排查存在问题和建议:

1. 隐私和保密问题:心理排查涉及学生的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如心理问题、家庭背景等。如果信息的处理不当,可能引发隐私泄露和信任问题。学校需要建立严格的保密机制,明确操作规范,确保学生的隐私得到充分保护。
   2. 唯一化和标签化:心理排查结果可能会导致学生被唯一化和标签化,给他们带来额外的压力和负面影响。学校应该强调排查结果的客观性和相对性,避免将学生简单地归纳为某个特定的标签,而是根据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干预和支持方案。
    3. 专业性和有效性:心理排查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但一些学校可能缺乏专业的心理人员。为了提高排查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学校可以与心理咨询机构、专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开展心理排查工作。此外,学校也可以组织相关培训,提升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
   4. 治标不治本:心理排查只是一个发现问题的手段,但并不能解决所有的心理问题。学校需要在排查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支持体系,提供全面的心理教育和咨询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提升自我调节和应对能力。
    中小学心理排查要建立明确的操作规范和保密机制,确保学生信息的安全和隐私的保护。强调心理排查结果的客观性和相对性,避免将学生简单地标签化,注重多元化的干预和支持。 与专业机构合作,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提高心理排查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建立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支持体系,将心理排查与心理教育相结合,注重预防和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使其能更好地进行心理排查和干预工作。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中小学的心理排查在于及早发现和识别心理问题,为个体和学校提供相应的干预和支持,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努力来解决。只有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同努力,才能为中小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晓明.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与对策[J]. 教育学报, 2019, 41(1): 56-63.

[2] 陈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与实践[J]. 理论探讨与实践, 2020, 42(2): 89-95.

[3] 王娜, 张静丽. 中小学心理排查的效果评估方法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