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2

刍议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闫思兰

重庆市江北区新村实验小学校   重庆400020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而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技能。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阅读、概括、思维能力,却得不到真正的提高,本文探讨了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策略

小学老师引导学生阅读不仅是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也是在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上的培养,同时还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可见,阅读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一 、以“读”为本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对话”的主体是学生,读书是阅读教学的主体环节,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本”,应该占有课堂教学的主要板块。新课程标准中就阅读还要求我们做到这样几点:一是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尝试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二是重视默读,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三是对部分课文还应该做到诵读。因此,在学习语文的过程那个中,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读书的训练,既要通过阅 读培植自我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能力,又要在阅读上要求语文教师在备“读”时,从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
  “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的读,传情的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阅读教学中实施“以读为本”,既是学生学习的需要 ,也是优化阅读教学的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优良途径。我们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构建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进行有效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学习的原始动力。兴趣对小学生的重要性则更胜一筹,兴趣可以说是他们的学习知识的动力和关键。因此,要想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效果,老师就要从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着手。所以老师们要设计教学内容,构建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老师要精心设计导语,从阅读的开头就深深的把握住小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们想往下读下去。其次,要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进行阅读,让学生有目的的去阅读,提高他们阅读的积极性,但要注意的是问题的设置要把握好度,要符合学生的年龄阶段和知识水平。最后,要为学生构建有吸引力的阅读环境,比如开展朗读比赛、让学生扮演角色朗读等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体验书中人物的情感,提升学生们的情感素养。
、自主学习,鼓励质疑
  阅读是学生个性的行为,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的实践活动,多鼓励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自学自悟,独立求索。“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阅读教学要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读书,在独立阅读中大胆地质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促使全体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等)自主阅读课文,并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找出来,同时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认真的读一读。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在自己读书中探究学习,从而发现问题,独立求索,培养了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阅读方法
  老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是要教会学生教材中的阅读内容,还要在教学中渗透阅读方法的教学,甚至在补充阅读中进行阅读方法的教学,逐步引导学生去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同时,要让学生将朗读和默读结合起来,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一种良好途径,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中字、词、句、段的含义和作用,也有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而默读则是要求阅读速度快,让学生对文章的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进行深入的体会,让学生学会语言的法则规律和手法技巧。学生在进行朗读和默读的练习中,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做到“手到、耳到、眼到、口到、心到”,围绕着“读对——读快——有情感”这三个目标进行朗读的训练,而围绕着“理解——体悟——吸收运用”这三个目标进行默读的训练。从而让学生真正的懂得阅读,会阅读,从阅读中学习、体悟,做到正确的阅读。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在《语文课程标准》一书中有讲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扮演引导者这一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主动阅读、热爱阅读、享受阅读,最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课堂上,老师应该给学生一些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来熟悉课上要学习的课文,而后老师还可以渐渐减少课堂阅读的时间,锻炼学生的阅读速度。在课后,老师要布置适当的课后阅读任务,增加学生们的阅读量,让学生去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是老师们推荐的书籍。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日之功,要通过时间的积累。根据人们的数据统计,人的习惯一般是在

21天内养成的,做到第21天,基本上就是已经养成了习惯,就可以长久的坚持下去了。所以老师应该督促学生每天进行阅读,让学生们坚持下去,才能让学生们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要让学生养成在阅读中自觉的、专心的思考的习惯,还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并且在阅读中不断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与作者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并产生共鸣,真正的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目的。 

、推广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做起,只靠课堂上教学的那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老师们还要激发学生们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好的课外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让学生形成广泛阅读的良好习惯。老师可以帮助学生们制定一些课外阅读书目的推荐名单,积极的推广课外阅读。但是老师们要注意的是,要介绍适合小学生知识水平、接收能力的书籍,并且这些书籍要能够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这样学生们才能从阅读中获取丰富的知识,并增长他们的见识,开拓他们的思路。阅读不能够只是一读了事,还要让学生勤动笔,一方面学生们可以摘录文章中的优美语句和精彩片段,在需要的时候参考借鉴,做到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則是要鼓励学生们养成写作的习惯,在阅读之后,将自己的感悟体会用语言表达出来,做成读后感,以加深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这样长久以往,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

七、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师要明确认识阅读不是任务,应该在寓教于乐的模式下让学生喜欢阅读,享受阅读,为的是给学生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摸索出自己的一套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读写模式。正如新课标所倡导的新型教育模式,使课堂轻松,学习愉快,不断收获,只有这样,学生们的阅读效率和效果才会提升,成绩也就会随之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9(11)
  [2]朱萱.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训练[J].读写算,20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