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期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2

过渡期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耿锐

四川省科学城医院 四川绵阳  621900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过渡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22年5月-2023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2例)和对照组(n=32例)。对两组SDS、SAS评分、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两组SDS、SAS评分,护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渡护理应用在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中效果料号,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过渡期护理;心脏瓣膜置换术生存质量;护理效果

心脏瓣膜置换术可以有效解决原有的瓣膜病变,此项手术对于心脏瓣膜的辨认来说可以有效改善其心脏功能,大幅度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也越来越高,但是由于患者对手术和疾病的了解程度较低,会出现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不利于病情的恢复,特别是在患者从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转出的3d内,由于护理人员的关注度不够,加上患者心理的落差感,极易出现不良情绪,大约有30%的患者会出现不良事件,因此对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2]。过渡期护理可以有效保障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健康照护的协调性及连续性。相关研究指出过渡期护理应用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中,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护理满意度。为了验证上述观点,本文特以6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为例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6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22年5月-2023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2例)和对照组(n=32例)。其中,观察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24-64岁,平均(45.93±5.57)岁。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22-67岁,平均(46.36±5.63)岁。两组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术后护理: 在患者从心外ICU转出后的7d内,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饮食护理及用药指导,保持病房的干净整洁、安静舒适。

观察组行过渡期护理:①成立过渡期护理小组:有7名ICU护士及普通病房护士和一名护士长组成,所有成员均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强的服务意识,护士长负责安排和监督护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小组成员负责执行,保证护理质量。②护理流程:综合评估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根据患者情况和院内现有条件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转运方案。转运完成后,ICU护士与普通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工作,为患者拟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确保护理效果。在保证病房卫生的同时,关注患者的个人卫生,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及时更换衣物,处理口腔卫生。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1.3观察指标

①抑郁、焦虑评分: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来评估两组抑郁、焦虑水平。②护理满意度 =(满意数+十分满意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用(𝑥2)或Fisher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SDS、SAS评分比较

两组SDS、SAS评分,护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DS、SAS评分比较(,分)

组别

n

SDS

SA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32

57.75±6.72

38.13±2.36

58.64±6.41

36.24±5.03

对照组

32

57.38±6.51

49.49±6.27

58.47±6.37

48.14±6.13

t

-

0.220

9.441

0.105

8.356

P

-

0.826

0.000

0.917

0.000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n

不满意

一般

满意

十分满意

有效率/%

观察组

32

1(3.13)

3(9.38)

10(31.25)

18(56.25)

28(87.50)

对照组

32

9(28.13)

5(15.63)

12(37.50)

6(18.75)

18(56.25)

𝑥2

-

-

-

-

-

7.729

P

-

-

-

-

-

0.005

3.结论

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一般病情都较为严重,在从ICU病房转到普通病房期间,会出现较多的安全隐患,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不当不但会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和心理状态,还会导致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产生误解,无法保证护理质量

[3]。常规的护理模式较为单一,不满满足患者的临床护理需求,而过渡期护理是一种针对性和科学性较强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在本次研究中,两组SDS、SAS评分,护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认为过渡期护理干预适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中。

综上所述,过渡护理应用在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中效果料号,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锦玲,陈周珍,李晶晶,等. 过渡期护理模式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护理效果及生存质量影响[J]. 中国医药科学,2023,13(6):97-100.

[2] 谢贵华,成忠莎,万艳平,等. 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健康教育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23,38(1):73-76.

[3] 陈丽芳,温颖珊,黄莲香. 多元化康复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23,21(11):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