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器在中华计量史上的发展历程和文化涵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22
/ 2

衡器在中华计量史上的发展历程和文化涵义

杨帆

昆明船舶设备研究试验中心  云南省 昆明市 650216

摘要:衡器作为度量衡的一种,在计量体系中发挥着称量物体重量的基础性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衡器在中华计量史上的发展历程,系统阐述了衡器的重要意义、研究改进以及文化涵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我国传统衡器及现代衡器,加深对计量体系的认识以及计量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衡器;计量史;文化涵义;发展历程

我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作为文明的基础,计量体系的发展由来已久。在中国计量体系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古代度量衡,也就是尺(度)斗(量)秤(衡),有句古语说得好:量天称地尺斗秤。在这三种计量器具中,衡器也就是秤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是称量物体重量的基础器具,对我国古代市场体系的建立以及文明的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分析我国称的发展史,能够全面而客观地感受中华计量史,体会计量体系的魅力和作用。

一、衡器在中华计量史上的意义

衡器,指代度量衡中的[1],是一种通过作用于物体上的重力来测量该物体质量的计量器具,主要由承重部件、示值部件和传力部件三个部分组成。衡器因为测量物体重量的作用而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衡器的出现对于古人来说是极为关键的。自衡器出现后,古人更加方便地进行粮食及各类商贸交易。同时,古代以金、银、铜作为货币,衡器的出现使得货币能够称重,对于货币体系的建立和货币流通发挥了关键作用,可以说衡器就是经济体系的基石,衡器与度器和量器一起并称度量衡,成为了我国古代乃至现代计量体系的基石。

二、我国衡器的发展史

(一)首次出现

我国衡器最早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前,也就是所谓的五帝时期,包括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古人以黄钟作为度量衡的基准,根据历史传承,有这样一句话被记载流传下来:度本于黄钟之长,量本于黄钟之仑,权衡本于黄钟之重。最早的标准计量器具就是黄钟器,这也是迄今为止记录最早的衡器,现在黄钟器早已失传,只能从文献的只言片语中感受其当年的作用和意义,这是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计量体系的首次建立。

(二)发展演变

1.等臂衡器的出现

衡器分为等臂衡器和不等臂衡器两种,等臂衡器也就是现在通俗意义上的天平,权相当于砝码,衡指杠杆。杠杆正中有一小孔用作支点,在杆的两端各悬有挂钩,一边挂被称物,一边挂权。每一副权衡都有一组权,权的重量逐一递增,以称不同重量。当砝码的重量相同时,横杆就能保持水平。这种衡器最早出现在我国夏朝时代,文献《尚书·夏书·五子之歌》中记载了一场祭祀,其中提到石、钧,在古代这两个字代指物品重量,是重量单位,与现代的克、千克类似,这一文献表明在夏朝时代就已经出现了称量物品重量的标准砝码。虽然至今尚无夏朝时代的标准衡器出土,但我们基本可以认定夏朝是最早使用等臂衡器的朝代。

2.不等臂衡器的出现

我国最早的不等臂衡器,也就是不等臂秤,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据墨家经典著作《墨经》记载:衡加重于其一旁必捶(垂),权重(不)相若也,相衡则本短标长,两加焉,重相若,则杆得权也。这段文字描述的是权衡,也就是古代的秤,可知墨家已经应用杠杆原理制作不等臂秤了。所谓不等臂秤,就是天平两边的距离到中心的位置不等 ,即力矩不等的天平,这种秤在称量物体时可以用重量较小的砝码称量重量较大的物体,大大提高了秤的实用性,被广泛用于民间贸易。不等臂秤的出现大大加快了春秋战国时期商贸行业的发展。

3.度量衡的统一

春秋战国后期,秦朝统一了各国[2],因各国沿用的度量衡并不相同,给秦朝的商贸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为了促进国家社会发展,秦孝公任命商鞅研究制造了商鞅量,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全国标准度量衡,其中的标准衡器叫做秦诏铜权,全部由铜制成,较大程度上避免了计量误差。自此全国度量衡逐渐一致化,各国物资互通有无,秦朝商贸行业开始迅速发展昌盛。

4.木质杆秤的出现

关于木质杆秤最早出现在何朝代目前并无具体准确的说法。通过汇总现在出土的文物来看,大概出现在秦朝中后期或汉代时期。目前已确认出土最早的木质杆秤来源于一座汉墓,1984年10月,陕西眉县常兴镇窑洞中发现的汉墓,保存了腐烂程度较轻的一杆木杆秤,其两端各置铁钗和铁钩,可以直接证明在汉朝时期古人已经开始运用木杆秤。另一种说法来源于民间传说,相传杆秤由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范蠡发明,还有人说杆秤是鲁班发明[3]。具体何时开始应用我们无从考究,但木杆秤的发明及应用是我国衡器历史上的一大步,使得衡器能够进入千家万户,成为老百姓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这标明着计量开始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并逐渐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4]

5.金属杆秤及其他衡器的出现

建国后,木质杆秤仍然被大量使用,为了加强对这类衡器的管理,国家先后制订了杆秤检定规程和国家标准,这是对市场规则的制约和规范,使得木质杆秤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1986年

前后,我国推进杆秤改革,其材质由木头变为金属,彻底解决了木头受潮变质影响计量结果的弊端[5],大大提高了杆秤测量的准确性和适用性。1970年以后,我国引进了国外的电子秤,并在此基础上研发生产了光栅式电子计价秤,由此电子秤开始走进市场,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到21世纪电子秤已经全面取代木质杆秤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市场中各类门市的标配,一直沿用至今[6]

三、衡器的文化涵义

(一)铜权衡

在古代铜器被广泛应用,秤在古代被称为权衡,权就是砝码的意思,也称作秤砣,衡就是天平,也称作秤杆。为什么被称为权呢?在古代权代表着利益,用权来命名秤砣,指代秤砣是有重量的物品,可以称量一切物品,判断一切物品的利益大小。与此同时,将这个字赋予计量工具,不仅是对计量工具的重视,也是赋予计量工具一种文化涵义,指明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是基础性物品,表明了古代各朝各代对计量的重视。权在古代也是吉祥的象征,衡取自平衡之义,计量最终目的是达到平衡,使利益均等,故衡之。衡量一词也是从此而来,用衡器来计量,称为衡量。古时的铜权衡因其分量较重,并没有得到广泛大规模的使用,通常只有大户人家或者官宦人家才有收藏,因而流传很少,每一套都弥足珍贵。

(二)木质杆秤

木质杆秤是我国古代计量史上的伟大发明,直接推动计量工具进入千家万户。传说木质杆秤的发明,其灵感来源于打井水的杠杆,为了更好地标注杆秤这种不等臂衡器的计量刻度,范蠡用星星状圆点在木质横杆上做好记号,这种记号被统称为秤星,每杆秤一共有16颗星,前面的星指代的是北斗七星,后面的星指代的是南斗六星。在古代,星辰是一种道德标准,是君子的向往,用星辰作为杆秤计量的标准刻度,就是在告诫使用者要顶天立地,像天上的星辰一样心中敞亮,一身正气,不能贪婪忘本。古代有一种说法,星辰代表神明,生前一切事,神明天下知,意思就是做过的亏心事或许能瞒得过所有人,但唯独瞒不过漫天神佛,所以借用星辰来标记测量点,也是在提醒使用者要遵循良心公平公正使用衡器,这是古人的智慧。

除此之外,古代杆秤最后的3颗星分别指代了福禄寿三星,意思就是凡使用衡器者会受福禄寿三星庇佑,但要保持规范使用,如心存侥幸贪心冒邪念,违规使用杆秤牟利,则会被福禄寿三星感受到,失去一定的福气、财运和寿命。对于古人来说,这是一辈子最重要的三样东西,在封建迷信盛行的古代,这种文化涵义往往十分奏效。

南斗六星也代指方向,东西南北上下是古代六方的代指,这也表示手持杆秤衡器者,将走南闯北,天大地大无所不去,是市场流通的一种表现,商贸物流的集中体现,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古代商贩的日常生活。在古代交通极为困难,许多贩夫走卒往往需要南来北往,甚至一趟就要年许时间,刻印南斗六星是对走南闯北的商贩的庇佑和祈福,意思是保佑他们在出行时平平安安、健康归来。这16颗星就是现在的一斤,这也是成语半斤八两的由来。

我国衡器经历了复杂的发展变迁阶段,逐渐走向成熟与规范,学习衡器的历史及其文化涵义,可以通古今、知得失,对于现行的计量器具多一分敬畏之心,对计量的各种规则多一些理解和明晰,计量之于国家及社会发展,实在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闻博.度量衡制颁行与秦汉国家权力[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1,35(06):52-64.

[2]孟庆勇.浅析衡器计量管理[J].品牌与标准化,2022(04):117-119.

[3]孙闻博.度量衡制颁行与秦汉国家权力[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1,35(06):52-64.

[4]鲁丹丹. 宋元时期的权衡器[D].吉林大学,2021.DOI:10.27162/d.cnki.gjlin.2021.003987.

[5]罗建,姜玲.计量发展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2):116.

[6]迟婷婷.精思国计 细量民航——读《新中国计量史》有感[J].中国计量,2016(08):60.DOI:10.16569/j.cnki.cn11-3720/t.2016.08.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