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od技术结合上肢机器人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 2

Rood技术结合上肢机器人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史俊浩,张伟涛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250109

摘  要

目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Rood技术,并结合上肢机器人技术的治疗,分析两者相结合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并对康复的过程进行疗效观察。方法:选择符合临床标准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人。将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康复基础上增加Rood技术结合上肢机器人技术,单次治疗总时长各60分钟,疗程为4周,每周6次,每天1次。在治疗前后分别评定两组病人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使用FMA-UE、MBI、MAS和Carrol评定。结果:Rood技术结合上肢机器人技术组和常规康复组经过4周的康复治疗后,两个组之间的MAS评分和其他评估和治疗前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的FMA-UE评分、MBI评分和Carrol手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常规康复训练相比,Rood技术结合上肢机器人技术训练可更好的促进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且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治疗。

关键词:Rood技术上肢机器人技术 脑卒中 偏瘫运动功能

1


山东协和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1前言

1.1  研究背景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CVA),这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病,它属于脑血管阻塞或者破裂,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从而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性损伤,具体分为两种,一种是缺血性卒中,另一种是出血性卒中[1]。脑卒中是导致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2]。由于脑部病变所引起的肢体运动障碍一般会给人们带来很重的伤害,有可能还会危及生命。当前,对于肢体瘫痪的治疗,采用药物进行保守疗法是最为有效的方式。根据调查显示,大约有50%到70%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的2到4年内,还会残留不同程度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这对患者的日常生活、社会参与和休闲活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加重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3]。由于我国人口中很多都为年纪很大的老人,所以对于大多数肢体残疾的病人来说,他们更需要进行有计划、系统的早期康复护理和指导。因此,改善病人的上肢运动功能很重要。当前的康复理论认为,康复训练不仅可以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而且还能使中风后患者的全身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而大量的上肢训练是提高中风后及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重中之重。

Rood技术属于一种常见的康复训练技术,它利用多种感觉刺激等方法,促通局部[4]。Rood技术也就是多种感觉刺激治疗法或皮肤感觉输入促通技术,可以实现对局部神经和肌肉的疏通[5]。在对患者使用Rood技术进行康复的时候,根据患者功能障碍的程度,选取相对应的康复动作,按照神经的发育顺序和患者的发育水平来出发[6]。康复机器人技术属于一种新型的以任务为导向的康复训练技术,它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有一定的帮助[7]。当前临床上脑卒中的治疗主要包括常规药物治疗及早期康复治疗,常用药物治疗包括早期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降脂类药物稳定斑块、抗凝、降纤酶等治疗及一些中药治疗[8]。单纯的神经疗法会使患者在康复的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本研究在Rood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上肢机器人技术,可以增加康复的趣味性,让康复的过程更加有趣,能让患者更加投入到康复的训练中。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要首先分析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程度,制定相应的Rood疗法和上肢机器人技术的疗程,从而为之后的上肢功能恢复做好准备,进而让患者重新回归家庭,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当中。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济南市某医院康复科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根据入组、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受试者60例,年龄介于30到60岁之间,并且病程小于12个月,其中男性30例,女性30例。分成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两组受试者的病程以及病况基本相同。同意被参与测试且本人表示自愿同意接受并同时签署本人享有知情权的同意书。

2.2  研究方法

两组病人都系统地服用了脑卒中的传统神经药物治疗,而且两组病人都积极服用用于改善神经病症状的营养神经药物。在这些基础之上,对照组病人增加常规上肢功能康复训练60分钟,则实验组病人分别增加常规上肢功能康复训练、Rood技术、上肢机器人辅助训练各20分钟。单次治疗总时长各60分钟,疗程为4周,每周6次,每天1次。

2.2.1  对照组方法

(1)基础治疗:①基本药物②基本疗法

(2)常规上肢功能训练:可以对患者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牵伸训练、肌力训练、手法按摩、针灸等。对病人进行关节活动训练时,可以维持病人关节活动度,还可以增加病人上肢灵活性对病人进行手法按摩时,要使病人全身放松,避免用力过大造成其他伤害,同时一个部位时间不宜过长。还可以给患者使用针灸治疗,每天一次,每次20分钟。在常规康复治疗过程中,始终鼓励患者尽可能地主动参与到肩部、肘部和腕关节等训练中。

2.2.2  实验组方法

在基础治疗和常规上肢功能训练基础上增加Rood技术+上肢机器人技术。

(1)Rood手法:

促进技术、抑制技术,在对患者使用Rood技术的时候,要注意感觉刺激要适当,这样可以诱发肌肉的反应;还要注意完成的动作要有目的,这样可以诱导出皮质下中枢的动作模式;也要注重感觉运动的反应,各种动作应当是有目的的反应,也应当是可重复的。另外,在对患者使用Rood技术的时候要始终注意患者的表情,在无痛情况下对患者进行治疗;在治疗中,要循序渐进地对患者进行治疗;在治疗时对患者刺激的时间宜长,可以反复多次的进行。

(2)上肢机器人技术:本次研究中所使用的康复机器人为上肢智能等速训练器,该康复机器人由三个独立控制模块组成,分别是主控模块、执行模块和电源模块。

2.3  评价标准

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改良Ashworth分级评定量表(MAS)、Carrol手功能评定法、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2.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软件SPSS的26.0版本,根据正态分布,将两组间的统计学资料进行比较,并进行配对t检验。在治疗前,两组的行为评价数据都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同质性,并使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来对组间进行对比。治疗效果表现为治疗前和治疗后,两个样本之间的差异符合正态分布,对两组治疗效果的对比使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若P<0.05,则表示显著差异;P<0.01,则表示极其显著差异。

1 / 2


附录

结论

5.1  结论

Rood技术运用了多种感觉刺激等手段,以神经系统发育顺序的运动控制为基础,对康复动作进行设计。以无疲劳、定量化和个性化为特点的上肢康复机器人,可以弥补一些传统的上肢康复训练的不足。Rood技术结合上肢机器人技术不仅改善偏瘫患者上肢肌力,增强肌肉的反应与协调能力,进一步加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性,而且还改善了常规康复手法的单一性、乏味性,从而增强患者对康复治疗的意愿。

综上所述,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研究结果,可以发现患者在经过4周疗程后,Rood技术结合上肢机器人技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考虑将两者结合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治疗当中。

第一作者:史俊浩(2000.12-),男,汉族,河南周口,学士,康复治疗师,主要从事康复治疗学临床研究

指导老师:张伟涛(1995.08-),男,汉族,山东聊城,硕士,主要从事康复治疗学教育研究和运动医学研究

该篇文章依托山东协和学院2023届本科毕业论文发表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