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扩皮法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6
/ 2

环形扩皮法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研究

徐艳芳

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肿瘤科1病区442000

【摘要】目的:探究环形扩皮法对PICC置管患者减少穿刺处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15日至12月30日在该院肿瘤中心接受B超引导下结合塞丁格技术的PICC置管患者共 20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环形扩皮法,对照组采用扩皮刀纵向扩皮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穿刺点出血情况、疼痛程度评分、置管时间、送鞘成功率和淋巴漏发生率。结果:扩皮后即刻、置管后24h以及置管后7d,观察组穿刺点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一次送鞘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淋巴漏发生率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PICC置管的患者,采用环形扩皮法的效果好,可减少穿刺处出血,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一次送鞘成功率。

关键词 PICC置管  渗血渗液  扩皮方法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以置管操作简 单、穿刺痛苦小、留置时间长、保护血管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此技术虽有诸多优点,但由于MST有一扩皮过程,易损伤皮下淋巴管,引起穿刺点渗血渗液的概率高。有研究显示,使用扩皮刀进行扩皮,发生不同程度渗血渗液概率大于90%。穿刺点渗血渗液不仅增加感染风险和维护次数,同时也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本研究对MST中扩皮送鞘法进行改良,旨在提高PICC置管术中一次性送鞘成功率,降低术中疼痛及术后渗血渗液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现将该研究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取2022年3月15日至12月30日在我院肿瘤中心接受B超引导下结合塞丁格技术的PICC置管患者200例。 纳入标准:(1)医疗诊断为恶性肿瘤且需行PICC置管,且符合PICC置管要求;(2)签署置管知情同意书及本研究知情同意书.本次观察均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 情同意书。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与对照组 100例。观察组:男45例,女55例;穿刺血管:贵要静脉 85例(85%),肱静脉15例(15%)。对照组:男48例, 女52例;穿刺血管:贵要静脉90例(90%),肱静脉10例 (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穿刺方法  观察组采用环形扩皮法。置管后统一宣教穿刺点压迫方法、肢体活动方式。由固定第三方专人随访,置管后24小时至患者床旁更换敷贴,评估记录穿刺点渗血、渗液情况,并拍照记录。

1.3 观察指标 ① 渗血量[3]:两组扩皮后均用3cm×4cm的 8层无纺布压迫伤口30s后记录即刻出血量及24小时后出血 量情况。② 一次送鞘成功率: 一次将鞘送入血管为成功,退出重送或需二次扩皮均视为不成功。③ 中重度疼痛发生率:采用数字评分法进行疼 痛评分,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 分为重度疼痛。④ 淋巴渗液:记录7天内PICC穿刺口淡黄

色或无色透明液体溢出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 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穿刺点出血量比较 扩皮后即刻、 置管后24h 以及置管后7d,在穿刺点出血量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穿刺点出血量比较(± cm2)

组别

n

扩皮后即刻

置管后24h

置管后7d

对照组

100

3.02±0.50

6.37±2.11

2.54±0.17

观察组

100

2.5±0.51

3.8±1.04

2.1±0.15

t

6.661

10.190

11.271

p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置管时间比较观察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置管时间比较(x ± s)

组别

n

NRS评分(分)

置管时间(min)

对照组

100

2.12±0.64

21.1±3.19

观察组

100

0.9±0.34

15±3.10

t

15.951

12.581

p

<0.05

<0.05

2.3两组患者一次送鞘成功率及淋巴漏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一次送鞘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淋巴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一次送鞘成功率及淋巴漏 发生率比较[n(% )]

组别

n

一次送鞘成功率

淋巴漏发生率

对照组

100

85

20

观察组

100

96

6

X2

6.104

10.630

p

<0.05

<0.05

3 讨论

PICC置管技术对于患有血液疾病或者进行化疗的患者 当中应用比较广泛,能够为患者提供理想的静脉通路[4] 。在置管中,扩皮技术的高低又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着紧密联系。

4.小结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均由同一操作员进行操作,在局麻手法及切口深度上采用统一手法,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不同时间穿刺点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一次送鞘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淋巴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采用环形扩皮法可以有效减少穿刺点出血,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一次送鞘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以及减少淋巴漏的发生[10]。综上所述,对PICC置管患者采用环形扩皮法效果好,能够减少穿刺处出血,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一次送鞘成功率,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值得推广。

[1]任卫兰,谭美仲,梁素芳.改良扩皮法减少PICC置管穿刺处出血的临床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9):1580-1581.

[2]周玉洁,李蓉梅等.三种扩皮送鞘法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20,3,35(6):43-45.

[3]杨水秀,余淑敏,袁海珍,乔海珍,刘静.扩皮方法改进对 PICC 置管术后渗血影响的观察[J].江西医药,2020.11.55(11):1675-1679.

[4] 陈瑛,朱霞明. 微血管鞘内鞘扩皮法预防血液病病人改良赛丁格技术下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 J]. 全科护理,2017,15(28):3541-3542.

[5] 朱姮. 皮下隧道法减少赛丁格行PICC置管术中出血量的研 究[J]. 上海医药,2017,38(20):23-25.

[6] 陈雪梅 张慧. 创新扩皮方法在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5):132-133.

[7] 童瑾,冯丽娟,韩学惠.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穿刺点渗液原因分析及护理 [J].护 理 学 杂 志,2013,28(21):46-47.

[8]陈海燕,胡洁琴等.改良扩皮技术在外周静脉置入中等长度导管中的应用研究[JI.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20,48(6):107-110.

[9]黄晓倩,陈海燕,谢秀中,胡洁琴.穿刺针扩皮法在B超引导下中等长度导管置管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2020,6(4):71-73.

[10]李蓉梅,袁玲,周玉洁.钝性分离法在改良赛丁格技术PICC置管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6,31(9):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