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I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7
/ 2

CT与MRI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研究

李润杰  崔春晓

山东协和学院医学院  山东济南  250014

摘要:探讨MRI与CT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研究,本研究选取2018年6月至2023年1月天津市宁河区中医院收治的疑似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04位患者,均进行CT和MRI检查技术的诊断联合应用,将他们CT的影像学资料称为CT组,将他们MRI的影像学资料称为MRI组。本次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CT及MRI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结果。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CTMRI诊断价值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开始于细胞水平而终止于以盆腔疼痛和不孕为特点的持续性病变,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种以女性发病率较高的妇科炎症性疾病,主要特点为子宫外部周围存在疑似子宫内膜样的组织残留,伴有明显的卵巢功能障碍和盆腔粘连等组织病理改变,并扩散发展到附近的盆腔组织器官。据估计,全世界大致有1.76亿妇女受到影响。在医学发展的这些年中,这种疾病的发病率仍呈现着显著增加的趋势,现在也已成为国际中最常见的妇科疾病其中之一。但近几年在影像学技术快速进步发展下,CT、MRI等诊断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疾病诊断治疗之中,CT和MRI诊断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均具有各自独特优势,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比较运用CT及MRI检查技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价值分析,以期对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更有效地进行术前相应的鉴别诊断,有利于医师对患者做出诊断结果并明确病变发生的位置、范围及深入的严重程度。

1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8年6月至2023年1月天津市宁河区中医院收治的疑似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4例,均进行CT及MRI检查技术诊断,将104例CT的影像学资料称为CT组,将104例MRI的影像学资料称为MRI组。患者均伴随腹痛,月经期间异常出血;患者年龄26~48岁,平均年龄(32.87±2.64)岁;病程2~12个月,平均病程(6.0±30.56)个月;孕次0~4次,平均孕次约为(1.56±0.31)次;其中月经异常16例,盆腔包块14例。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统计CT及MRI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结果。本次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其发病部位在盆腔内,经过病理学检查得出确诊结论者;无心理或精神类相关疾病,研究过程中可以一直保持安静者;其本人及其病人家属均对此研究知情并同意者;无其他影响疾病,其病理结果对研究结论存在干扰者。排除标准:既往有精神疾病史或近期发生严重变故者;未接受过CT及MRI诊断的患者;身处孕期及哺乳期者。

2.2  检查方法

2.2.1  CT的检查方法

本次研究中选择64排128层螺旋CT影像仪器进行相应扫描检查,对患者进行影像检查前叮嘱患者饮用约800~1000mL左右的纯净水,以便起到充盈胃肠道的作用。扫描范围包括髋骨前下部骨盆下界,进行扫描层厚及相应扫描层间距设置为5mm,自动重建层厚1mm。增强扫描从注入造影剂开始,25~30s为动脉期,50~60s为静脉期,120~180s为延迟期,先对患者实施检查前的腹部触诊,确定肿块大致部位,然后使用螺旋CT仪器对其进行从上到下的扫描检查,扫描范围从大骨盆侧翼至髋骨前下部。

2.2.2  MRI的检查方法

选择相应的磁共振机型Avanto 1.5T磁共振仪对患者进行扫描检查,并选择对腹部相控阵线圈,对患者盆腔实施以冠状面HASTE T2WI序列进行扫描(TR为1000ms,TE为71ms,矩阵为512×512,视野为35cm×35cm),然后对患者盆腔实施轴面FLASH T1WI序列扫描(TR、TE分别为185ms、4.8ms)、HASTE T2WI序列扫描(TR、TE分别为1200ms、59ms,矩阵为384×512,视野26cm×35cm),嘱咐患者在扫描期间保持屏气状态,待平扫结束以后,再对患者实施增强扫描,给予患者肘部静脉注入0.1mmol/kg对比剂钆喷酸葡胺,可按体重一次0.4ml/kg进行注射,注射速率为1mL/s。再对患者分别实施轴面、冠状面以及矢状面扫描,总成像时间为40s。

2.3  研究指标

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和MRI对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版本统计学分析软件,计量资料数据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对计数资料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P <0.05视为有统计学分析意义。

2  结果

2.1  CT、MRI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结果

汇总多名相关医师指导经验及相关影像学判断资料,经过对本组104例疑似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CT及MRI的检查,诊断结果对比为下表1。

2.2  CT与MRI的诊断效能对比

经所有参与检查的104例患者的术后最终病理结果显示,确诊阳性为88例,阴性16例。在进行CT检查得出结果,77例为真阳性,11例为真阴性,5例为假阳性,11例为假阴性,灵敏度87.5%,特异度68.75%,准确度84.61%;其中在MRI检查的术后结果对比中发现,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真阳性为82例,真阴性为14例,假阳性为2例,假阴性为6例。灵敏度93.18%,特异度87.50%,准确度92.30%,经过CT与MRI检查发现,MRI灵敏度较CT灵敏度高,MRI特异度较CT特异度高,MRI准确度较CT准确度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相关意义(

P<0.05)。

3  讨论

根据本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CT的准确度为84.6%,MRI的准确度为92.3%,所以在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检查方式的选择上,MRI检查比CT检查的准确率要更高,而MRI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灵敏度也比CT的灵敏度要高,即识别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应影像学病理表现也更加敏感准确,还有MRI的特异度也要比CT的特异度高,说明在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方面,MRI要比CT诊断确定非病人的能力要更突出。此外,还应根据每位患者的自身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与对比,当患者月经来潮时,会有出血的情况,并可发生在卵巢内部或卵巢周围的局部,同时盆腔伴有剧烈疼痛。血液流入腹腔后被纤维组织包裹,进而出现囊性病变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MRI的检查方式。

在临床上,每位患者在进行任何手术前都需要其自身尽可能多的信息,尽管研究中存在各种影响评估的因素,但CT及MRI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都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其中进行比较后结果表明,以MRI的检查更准确,效果也更加突出。

参考文献:

[1]朱诗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RI分期[D].天津医科大学:2019.

[2]张进,石太峰,侯卓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MRI诊断及误诊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23):123-124.

[3]臧芹芹.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特点及359例腹壁、会阴内异症临床分析[D].山东大学:2021.

第一作者:李润杰,山东协和学院医学影像技术本科。

指导教师:崔春晓,硕士研究生,副教授。

发表来源:2023年本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