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I在脊柱外伤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7
/ 2

CT与MRI在脊柱外伤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刘畅  李晓明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200

摘要:目的:探讨CT技术与MRI技术在的临床诊断价值,以提升临床诊断疾病的准确率降低看病时的误诊、漏诊的发生的状况,为临床上的治疗及术前的伤情评估提供科学的依靠证据。实验与方法:选取在单县中心医院2022年9月-2023年2月进行脊柱外伤CT检查与MRI检查的140例患者进行CT与MRI的扫查,扫描完成后将其分为CT组与MRI组,统一把图像交给两位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影像诊断医师进行阅片,如果遇到诊断意见冲突的时候交给上级医师进行会诊给出参考意见,并对所选取的病理进行损伤检出率的对比。结果:本组140例脊柱外伤的患者中,男性71例,女性69例,年龄17-77岁,平均年龄(49±1.3)岁,发现在骨性损伤中脊柱骨折140例,CT检出134例(95.71%)、MRI检出128例(91.43%);椎弓骨折106处,CT检出98处(92.45%)、MRI检出78处(73.59%);碎骨片132处,CT检出126处(95.45%)、MRI检出94处(71.21%)。在非骨性损伤中140例患者中韧带损伤CT检出42例(30.00%)、MRI检出86例(61.43%),软组织损伤CT检出50(35.71%)、MRI检出134例(95.71%),另发现椎间盘损伤110处,CT检出62处(56.36%)、MRI检出106处(96.36%),脊髓损伤72处,CT检出44处(61.11%)、MRI检出66处(91.67)。结论:CT检查在骨性损伤(椎弓骨折、碎骨片等)中有着较高的诊断准确率,MRI检查在非骨性损伤(脊髓、软组织、韧带、神经根等损伤)中有着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二者在诊断中各有优势,二者互为补充,临床根据目的、需要进行选择或者联用对患者进行有选择的诊断方法。

关键词:CT技术MRI技术脊柱外伤脊柱骨折影像学诊断

一、引言

脊柱外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外伤,人体脊柱的解剖的结构比较的复杂,脊柱外伤后可能会形成骨折后的碎骨片移动、椎体的位置移动变化、弯曲程度的变化、椎间盘受损伤、韧带与脊髓受损伤或者受压、脊神经受压或断开、骨折后椎体周围软组织受到损害伤害等均可以对其后的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预后的这个评估都产生一定不同程度影响,而目前影像学的检查目的是为了能够了解上述损伤后程度情况的主要的了解途径。Lessmann 等人[1]提出一种单阶段FCN,迭代地回归脊椎的解剖标签并将其分段,对整个图像扫描并分割,使用最大似然方法调整脊椎标记。Jung 等[2]提出一种新 数据分类方法来构建八叉树的重建算法,同时引入新型光照模型公式改进渲染效果。有利于不容易发现的隐匿性骨损伤的检测,CT和MRI在脊柱损伤的诊断当中他们的应用比较的普遍,具备有各自的优势的同时且还具有无创性,对于显示损伤部位的骨折线的走行、损伤的范围、椎管损伤的等情况都具备有比较好的应用能力。

二、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主要选取在单县中心医院2022年9月—2023年2月进行脊柱外伤CT与MRI技术检查的140例患者,140例脊柱外伤患者中,女性有69例,男性有71例,年龄在17岁—77岁之间,平均年龄(49±1.3)岁,经t检验,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患者由于车祸、重物砸伤、高空坠伤、跌倒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外伤而来就诊,均取得患者和其家人的知情同意权进行了CT和MRI技术的扫描。本文研究CT与MRI在脊柱外伤后对骨性及非骨性损伤的诊断对比,过程是以手术为金标椎,对两种方法的检出率进行比较。扫描得到的结果统一把图像交给两位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影像诊断医师进行阅片,如果遇到诊断意见冲突的时候交给上级医师进行会诊给出参考意见。对于病人外伤后出现的骨折的位置、大小、病灶周围情况和复合型损伤等不同的方面评定估计,过程中并记录下来脊柱骨骨头断裂的位置、数目和累积到周围软组织与其他的结构等。

三、结果

在选取的140例患者当中,与手术病理的结果相比,经过后续观察及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探查得知14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脊柱骨折,另发现椎弓骨折106处、碎骨片132处,而经过CT与MRI扫描检查发现,CT发现脊柱骨折134例、椎弓骨折98处、碎骨片126处;MRI发现脊柱骨折128例、椎弓骨折78处、碎骨片94处,在选取的140例患者当中,与手术病理的结果相比,经过后续观察及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探查得知14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及韧带损伤,另发现椎间盘损伤110处、脊髓损伤72处,而经过CT与MRI扫描检查发现,CT发现软组织损伤50例、椎间盘损伤62处、脊髓损伤44处;扫查完MRI见到软组织损伤134例、椎间盘损伤106处、脊髓损伤66处;在扫完后另见CT检查的时候检查出来的42例韧带损伤的病人、MRI检查检出来的86例韧带损伤的病人。

四、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脊柱外伤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其发生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交通事故、跌倒、脊柱遭受剧烈冲击、弯腰拱背时的挤压压力过大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各种不同程度的损伤。一般情况下来说,如果能够及时得到有效治疗的话将会对患者起到很好的救治效果的作用,但是一旦出现严重的病症就会给患者带来致命危险的后果,所以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遭受脊柱损伤外伤后,可能会导致脊柱骨折和其伴随的附件骨折,由于脊柱的位置独特,周围分布着众多神经、韧带和软组织,其解剖结构异常复杂,因此,除了椎骨之外,其他组织也可能出现损伤病变,如椎管内容积和椎管弯曲度的不同程度变化、脊神经受压后的不同程度损伤、骨碎片移位和椎旁软组织挫伤等。另外,这些因素都会使得我们无法确定是否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创伤,这就需要通过相应的医学检查来明确具体的原因。在进行脊柱外伤后的影像学诊断过程中,由于脊柱关节的结构复杂性,DR平片上出现了多个椎骨的重叠图像,这直接影响了临床的诊断结果。如果脊柱外伤的诊断不及时或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倒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并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五、结论

通过对比MRI和CT两种不同的检查方法,得出结论:因为X线在穿过病人不同部位时,组织吸收和穿透的量不同,因此需要根据相应部位产生的灵敏度反馈来进行数据转换,从而为脊柱外伤的诊断提供更好的帮助。所以用影像学技术进行分析时必须要选择合适的影像方式才能达到最好的临床疗效。利用螺旋CT扫描技术对横断面进行成像和数据整合,从而更准确地诊断脊柱受伤类型的变化,这一方法具有显著的优势。另外利用影像技术进行了分析,能够准确了解到被观察区域内是否存在病变。

[参考文献]

[1]袁振亚,邓彬.探讨脊柱外伤的CT与MRI影像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12):59-61.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1.12.020.

[2]陈维聪,万运,黄达保.对比CT与MRI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诊断脊柱外伤中的临床价值[J].影像技术,2021,33(05):31-34+44.

作者简介:

1.刘畅,男,汉族,山东济南,2000.09,本科

2.李晓明,女,汉族,山东济南,1989.04,硕士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