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普通高校轮滑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1
/ 3

课程思政背景下普通高校轮滑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王建伟

(辽宁科技学院  体育部,辽宁 本溪  117004)

摘要:普通高校轮滑课程是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思政融入轮滑教学是当下轮滑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其思政教学设计是提高轮滑教学效果的关键。本研究将从普通高校轮滑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特征、轮滑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课程思政融入轮滑教学设计进行研究,通过完善轮滑课程思政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轮滑教学大纲,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和思政目标设计轮滑教学内容创新轮滑教学构建轮滑教学评价方案,塑造德才兼备教师等策略,为提高普通高校轮滑课程思政教学提供较针对性参考

关键词普通高校课程思政轮滑课程教学设计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随着国家对高校思政教育越来越重视,高校体育轮滑课程作为公共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体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课程之一。轮滑课程思政是在交织传播中传授知识,又在知识传播中融入价值观念,知识、技能和思政融合。通过轮滑课程思政教育来推动学校大思政格局,促进全专业、全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使轮滑课堂教学成为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1普通高校轮滑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特征

1.1思政教育实施的时效性

课程思政教学不是一种生拿硬塞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而是一种把思政教育合理有效的融入到教学中去的潜移默化、滴水石穿的教学理念,是在知识、技能传授过程中对学生形成的价值塑造。因此,高校轮滑课程教学中教师不能简简单单的把马列主义等专门的思想政治内容拿过来就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脱离了轮滑运动,这样反而会让学生对轮滑课程厌烦。教师可以在轮滑教学中借助课堂中的一些事例展开思政教育,学生在触景生情中反思、接纳。例如,以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为依据,基础滑行练习是为接下来其它技能学习打下基础,以此为实例引导学生要懂得任何运动技能,不能急功近利并培养学生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实干精神。

1.2思政教育实施的差异性

学生性格、身体素质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影响学生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此外,学生个别差异还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首先要熟悉每个学生的身体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利用学生个体中的积极因素,提高其学习效果。课程思政的实施也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例如在轮滑技术掌握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畏惧、怕摔、不敢移动,就要培养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摔的勇敢精神;有的学生非常勇敢、不怕受伤,但是由于身体素质原因,很长时间不能掌握规范的技术动作而气馁,就要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坚持不懈的精神。

1.3思政教学设计的实践性

强体育魂,启智润心。体育的思政教育元素不都是从抽象的概念理论中推理出来的,许多教育元素是从轮滑学科的知识和教学实践结合中寻找出来的。并且学生产生的思想认识也不是天马行空出现的,也是在一定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轮滑课程是运动技能类的课程,是通过自身直接参与和承受一定的负荷的,轮滑知识技能的学习不仅仅是身体素质的参与,也是学生智力的参与。在轮滑学习实践中,身体需要运动承担运动负荷,产生运动疲劳、情绪低落、精神萎靡等现象,在这个时候教师应当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弘扬不怕苦不怕累、勇敢拼搏、坚持不懈的精神,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1.4思政教育教学设计的情境性

在不同的情境中,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认知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在轮滑知识技能教学中,如果仅仅只是练习单一的技能训练可能会造成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单一的现象,学生会因此缺乏兴趣,产生厌烦的情绪。教师可以根据技能训练的技术特点,对训练的方式方法进行修改,营造不一样的教育环境和训练的形式,通过特定的训练内容激发内涵的思政元素。例如通过轮滑团队直线滑行比赛训练,创造“兄弟齐心,其力断金”的情境。在此情境中让学生形成团结协作的精神,并在比赛中寻找不足,纠正彼此错误,激励同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无意识的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在轮滑教学过程,根据教学内容创造不同的教学情境,实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2普通高校轮滑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2.1部分轮滑教师欠缺思政育人能力

轮滑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轮滑教学的目标是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会实现的。轮滑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实施者、引领者。因此,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和思政意识在教学中尤为重要。部分轮滑教师思政素养不足,未能正确认识到思政教育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作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缺失,在轮滑教学中导致思政教育效果不明显,甚至有一些教师依然存在传统的重

技轻思教学观念。学校、体育部门、轮滑教师自身要加强对课程思政意识的培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觉悟和能力,深入挖掘轮滑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思政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的激发课程思政教学的热情,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工作。

2.2轮滑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挖掘不够

门门学科讲思政,育人内容各不同。体育不仅仅具有运动、健身、娱乐功能,还具有独特的人际、社会功能。高校轮滑课程也有其独特的价值,根据自身特点,润物无声的讲思政。高校轮滑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根据轮滑课程教学目标、师生实际情况以及社会发展需要决定的,轮滑教学过程中传授给学生的体育保健知识、轮滑基础技术和体育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在健全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时应遵循内容的有效性,个体差异性、实践性和育人性等原则。其次在轮滑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担任不同角色,担负不同的职责,例如轮滑比赛过程会有对手、队友、裁判等角色,通过担任不同任务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其换位思考能力,教育学生谦虚谨慎、客观公正,弘扬公平、公正、公开的体育精神引导学生尊重对手、关爱他人,大力弘扬文明、和谐、平等、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轮滑教学内容中,不仅要注重基础技术的讲解和练习,也要注重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促进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在轮滑教学中要深挖所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将其与轮滑知识、技能教学相结合,促进学生的身体练习和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

2.3教学方法使用未体现思政育人理念

体育课程教学方法的选择是课程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示范练习为主,生硬的灌输方法在教学初始会起到一定作用,但随着学生不断的深入学习,学生积极性、注意力势必会下降,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课程思政融入轮滑教学同样需要考虑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发挥育人功能。通过手机或电脑在微信、学习通等app平台发布思政案例、视频、音频、PPT课件、图书等内容,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阻碍,将思政内容潜移默化的深入学生脑海,并通过开展答疑解惑、交流讨论、书写心得体会等多种形式并举,在遵循个性化、主观能动性以及育人性等原则下,改进教法,使课程思政内容外化于形,又内化于心,加强了学生显性和隐性道德引导,促进轮滑课程对学生价值引领和精神塑造,实现育人主体多维化,育人方式多样化。

2.4课程思政评价标准缺乏

课程评价是调节和监督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课程思政同样需要教学评价。然在大多数学生心理教学评价仅仅是期末成绩,于是期末考核什么内容,学生就练习什么内容。这样的评价可以反映出学生对轮滑技能的掌握情况,但无法反映出学生思想观念,无法体现学生在这一学期产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精神变化。课程目标评价一直是教师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学生体育素养也要是评价考核的内容。为此,就要改变传统的轮滑机械教学评价方式,在轮滑教学评价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综合身体素养进行评价,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强化体育运动文化传承、集体荣誉感、爱国主义情怀,领悟协作、友爱和宽容的人文情怀,传承独立思考、追求自由的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关系,表现良好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具有欣赏体育比赛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3普通高校轮滑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

3.1完善轮滑课程人才培养方案,形成课程思政体系

直排轮滑课程坚持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健康发展为中心,通过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四位一体”的育人理念,把思想政治贯穿于直排轮滑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努力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如图1示)。

3.2修订轮滑教学大纲,实现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导向,在OBE(成果导向)教学理念下,制定基于学生学习成果产出的轮滑课程教学思政目标OBE(成果导向)教育是由美国学者威廉.斯帕帝在1981年提出的。目前,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把OBE教育理念作为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

结合直排轮滑课程特点与课程内容,通过系统直排轮滑课程中的专业知识模块,深度挖掘提炼课程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职业道德等课程思政内容,结合体育中人文素养、职业规范、团队协作、综合素质等要求,构建产出导向的课程知识、能力、素质教学目标。

3.3融合OBE教育理念,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和思政目标设计轮滑教学内容

拓展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融入体育课程思政内容。体育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深入挖掘体育课程思政内容,将其有效地融入课程内容中实现优化体育课程思政课程内容体系。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在课程教学中,把思政元素植入体育课程,实现体育课中有德育,在专业教育的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着知识底蕴。轮滑课程具有与其它课程不同的特点,在围绕思政课程目标设计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轮滑基本技术、轮滑基本战术学生体适能训练,轮滑竞赛规则等。发挥轮滑课教学在提升大学生核心素养、非专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社会性品格方面的重要促进作用,从而实现轮滑课程与思政课程相互融通、同向同行的功效(如图2所示)

 

3.4利用一平三端平台,创新轮滑教学

以轮滑教学内容为基点,针对轮滑课程的教学环节,创新轮滑教学方法。轮滑教学中通过每节课推送一份轮滑经典语录、花式签到、问题牵引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轮滑动作、技能的练习积极性;通过轮滑安全,引申到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安全没有局外人,我们每个人既是国家安全的共享者,也是国家安全的共建者,促进学生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感悟新时代国家安全成就,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宣传抗疫期间英雄人物事迹、让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信念,增加民族自豪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观看学习北京东奥会、残奥会,培养学生“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通过分组练习、小组讨论、团队协作、竞赛等方式,促使学生组内组间合作竞争,个人集体间互配互竞引领思想价值于教学教法之中,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5思政元素构建轮滑教学评价方案

在体育部现有的线上考试平台的基础上,继续扩充试题库的试题范围,不断更新符合新形势发展的试题内容,尤其在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方面,以制作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为目标努力完善;淡化对学生运动素质的甄别,强调对学生体育学习过程的监控。包括学习态度、进步幅度、俱乐部各类活动的参与度、体育道德与团队合作精神。评价内容方面充分融入思政元素学生体适能、知识、技能练习、学习态度及团队协作能力方面进行全面评价。评价方法上,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关注学生思想意识动态,重视学生自身的进步与发展,淡化学生间竞争,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学生的体育成绩要充分体现轮滑课程思政内容。

3.6加强能力培训,塑造德才兼备教师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的主力军,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国务院就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广大教师要以高度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新时代的轮滑教师不仅仅具备轮滑专业知识、技能,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具有优秀的思想政治素养。因此,教师要不断参加培训、交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职业道德素养,在教学中能够将教学内容如“盐溶于水”样,“润物无声”的影响着学生。

小结:

轮滑课程思政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制定的,以立德树人作为轮滑教学的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理念。轮滑课程思政是在交织传播中传授知识,又在知识传播中融入价值观念,知识、技能和思政融合。通过轮滑课程思政教育来推动学校大思政格局,使学生具备基本知识、基本技术,熟悉基本练习方法,促进学生在健身、竞赛和裁判活动中体现应有的体育道德规范;在集体课堂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健全人格,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敢于担当的勇气,弘扬体育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女排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在个人或团队体育活动中,通过明确责任分工,培养学生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具有顽强刻苦、团结协作、健康向上的职业道德素质;依托体育教学与训练、各类竞赛与裁判和业余健身活动,教育引导学生谦虚谨慎、客观公正,大力弘扬公平、公正、公开的体育精神借助教学比赛和校园体育节,教育引导学生尊重对手、关爱他人、爱护环境,大力弘扬文明、和谐、平等、公正、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全课程的改革课堂教学,使轮滑课堂教学成为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1]陈坤.“课堂革命”背景下的教学设计创新策略探究[J].上海教育科研,2021(07):88-92.

[2]徐增鎏.“立德树人”理念的思政教学创新策略[J].山西财经大学学,2021,43:153-155.

[3]王建伟.探究新时代大学体育轮滑“课程思政”建设[J].教育学文摘,202219137-138.

[4]王芳,王凯,张晓明.基于OBE 理念的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21(7)32-36.

[5]马申.课程思政视域下轮滑课程同向教学改革与实践[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40)246-248.

[6]武冬.体育类课程思政设计的理论与实践[J.体育研究与教育,2021( 1) : 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