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主探究的有效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1
/ 2

幼儿自主探究的有效策略探究

王子君

安溪培文颜明幼儿园

摘要:幼儿在3~6岁阶段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能够可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推进,幼儿教育也逐步由“集体活动”转移到“一日生活”,全新的教育理念也由原来的从“学什么”转变为现在的“怎么学”,幼儿园也越来越关注幼儿自主、自发的学习兴趣,注重幼儿自主探究的行为及能力,由此可见幼儿自主探究行为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幼儿自主探究的有效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幼儿;自主;策略

前言

幼儿自主探究指的是幼儿在真实、具体的环境中,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经历,积极探索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物质世界的活动。好奇、好探究是孩子们的本性和本能,对孩子们而言,他们自己感兴趣的所有实物和外部世界都是可以探究的东西,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探究。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一系列有效的策略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究。

一、创造自主探究环境

陶行知曾经表明,教育在于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孩子能在适当的氛围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新的《纲要》还指出,要为每一位儿童提供充分的可操作性素材,为他们创造各种可以利用感官、多种方法进行探究的活动环境。学校及老师要对幼儿的探究活动进行充足的准备,为幼儿提供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的活动资料,让幼儿的探索需要得到满足,让他们的探索愿望得到激发,从而让幼儿的探索活动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丰富的探究经验。例如,在小班科学活动《认识小脚》中,可以提供硬的、软的、光滑的、粗糙的、木板子、石子、凹凸的地面,让幼儿逐一用脚去与各种的地面接触,让幼儿在新鲜、有趣的材料中玩得不兴味未尽。让孩子在与老师的互动中,与材料的互动中,感受探索的快乐。

再例如,在大班的探究区域放置麦杆、木屑和木棒、塑料笔筒等物料,再教会孩子们如何使用化纤布,剪刀等工具,让孩子去探究磨擦产生电流的原因。孩子们在好奇的情况下,用木棍,竹枝,塑料管等进行实验,将铁棍等与老布、化纤布进行磨擦,然后再让木屑、麦管等吸附到木屑、麦管上,在实验、对比和操作中,对应用对象进行判断,老师引导孩子对问题进行解答,进而对相关对象进行物理和逻辑分析的体验。在区域内,用探索性、操作性的资料来吸引孩子们。孩子们在素材的持续激发下,才能从素材中找到实验中存在问题,才能体会到每次探究的快乐,从而让孩子对区域活动产生强烈的兴趣。

活动中提供幼儿熟悉的、喜欢的,可探究的材料,符合幼儿的兴趣、需求,不仅调动幼儿参与科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潜移默化幼儿探究意识。

二、留足自主探究时空

教育是慢的艺术。尤其是对幼儿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总尝试做好每一件事,尝试在游戏中玩出趣味、玩出花样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一是避免先入为主。在开展活动时,要让幼儿探索在先,教师引导在后。二是克服提前设限。幼儿的兴趣、需要与经验各有不同,在进行探究活动的时候,要避免对活动的时间、活动的形式与活动内容进行强制性的限定,幼儿什么时候探究、探究什么、如何探究。探索的具体内容,应该依据孩子的活动情况,实际需要来决定。尤其是在进行探索活动的时候,更应该首先让孩子们自己去进行探索和思考,然后老师对孩子们的兴趣点、关注点进行观察和理解,最后才会在孩子们所关心的问题上做出相应的引导。比如,在大班“玩泥土”的探究活动教学中,这个游戏没有任何的限制,也没有任何的强制要求,孩子们可以更好地在充满创造力的探索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比如,他们可以想到如何挖出一个贯通的洞穴,如何想出一个让他们感到满足的图画等。

小班的孩子们则在“有趣的编织处”用椰子叶编结和编手链。小班学生用椰子叶制作糖果,小鱼等。大班的孩子们用椰子叶子制作长颈鹿,麻雀,带鱼等玩具。在进行活动之前,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老师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先对同一种材料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中的应用进行观察,让儿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去学习,去获得发展。

于个别反映比较缓慢、动作比较迟缓的幼儿,教师可以作些适当地提示,引起他们的兴趣。如果提前要求幼儿印什么,就容易千篇一律而缺乏创意与新意。教师留足时间与空间,学会静静观察、慢慢等待,在幼儿自主探究的关键节点给予有效点拨,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创新能力。

三、鼓励自主探究行为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有强烈的探索环境和周围一切的天性,这种生命的冲动促使儿童从生活中学习并发展自己。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幼儿积极主动、专注投入钻研某事的时候,老师应该给予他们呵护和保护,除了保护他们的安全之外,老师还要尽量避免干扰、限制、控制或制止幼儿的活动。例如,在小班的“玩球”的体育活动中,虽然有“探究球的各种游戏方式,并用两只手往上扔球”的任务,但是,当孩子们在游戏的时候,如果孩子们有了玩扔球的动作,老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玩。若孩子们还没有表现出来扔球的动作,还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引导孩子们参与到游戏中来。在进行探究过程中,应该尊重并顺应幼儿的内心需要,如果他们有兴趣,那么就应该做出正面的反应,如果他们没有兴趣,那么就不要强迫他们。这样不仅能够得到幼儿的积极配合,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兴趣,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

理解是儿童进行学习的基础,而理解的一个关键的前提是要依靠儿童的自我探索能力,他们要尽可能地将自己置于一个真实的客观世界中,亲身体验、动手实践,在探索过程中挖掘出新的知识。教师应该通过创设情境,留出足够的时间空间,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使孩子们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学会了新的东西,培养了学习的兴趣,人格得到发展,培养了独立、自觉的良好习惯,为将来的学习、钻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静,王照双.在科学活动中发展幼儿自主探究的能力[J].林区教学,2023(08):117-120.

[2]龚苑.浅析区域游戏中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J].新教育,2023(20):95-97.

[3]王静怡.幼儿自主科学探究活动中的环境创设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3(13):71-73.

[4]王小平.大班幼儿自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教师,2023(10):102-104.

[5]凌青.以种植活动提高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路径探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3(07):84-86.

[6]陈宣伊.“真”多元化支持 “便”自主性探究——以庭院活动为例浅谈幼儿自主探究的支持策略[J].教育界,2023(09):101-103.

[7]刘翠萍. 基于幼儿自主的幼儿户外游戏探索与实践——以幼儿园"小山坡"探究游戏[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2023:761-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