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康复护理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2
/ 3

老年康复护理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第一作者:董国凤

单位:河北东方学院   邮编:065001

【摘要】经调查分析,目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严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高龄老年群体。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们的身心发展受到较大影响,各种慢性病、老年病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同时也不利于家庭的整个进步。在该背景下给老年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工作带来较大挑战,也给老年康复护理工作提出较高要求。因此,对老年康复护理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给出具体的展望建议十分重要。

【关键词】老年人;康复护理;现状;展望

    老年康复护理工作的目的是进行功能训练、全面康复锻炼,保证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逐渐提升,也促使家庭和社会劳动力的释放。所以,老年康复护理能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近几年,老年康复护理被受到重视,跨学科老年康复护理团队模式也逐渐成熟,如:脑卒中康复、肺康复以及心脏康复等护理内容也呈现多元化发展,但是,我国的老年康复护理工作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需要对其详细分析。

1 老年康复护理

1.1 全人康复护理

全人康复护理理念的提出,是将怜悯为怀作为理念,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重点保证人的身体、心理、社交及精神方面。在老年康复护理工作中,需要对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思想进行优化,保证在老年康复护理模式中,能按照老年人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按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规定,要重点分析患者的躯体疾病、认知、精神情况和生活能力、生活环境、家庭环境以及宗教信仰等,能全面了解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情况,并为其执行完善、专业且个体化的康复措施。同时,经过综合分析,也能对老年人的身心等各个方面的缺陷详细研究,尤其是康复需求和护理需求等,有利于治疗方案和护理方案的制定,也能对家庭居住环境不断改善[1]。如:针对脑卒中患者,需要将老年人作为中心对象,关注患者平时的需求,打造全面化护理,尽可能满足多种健康需求,保证老年人身体功能不断恢复,提升老年人的自我照护能力 [2-3]

1.2 全队康复护理

   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他们的躯体功能不断衰退,平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和多重用药问题,还有些老年人的认知、心理及社交方面明显障碍,所以在对老年人实施康复护理措施制定过程中,需要对各个措施存在的问题和优势综合分析。经相关的调查分析,在老年人群体中,多数为脑卒中、恶性肿瘤、缺血性心脏病等慢性疾病,这些疾病发病率较高,大多数和老年人的尿失禁、听力与视力障碍、认知下降和行动障碍等有很大的关系。所以,需要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情况、认知情况、营养情况、药物种类等综合分析。还需要打造多学科护理团队,其中包括营养科、药剂科、精神科、心内科等,为其制定运动康复、心脏康复、肺康复以及认知康复等不同康复方案。

1.3 全程康复护理

    全程康复护理措施的实施,是基于疾病预防到临终关怀的整个过程,能对急性期患者功能障碍的预防逐渐发展到恢复期的功能训练。同时,也是患者从医院治疗转为居家康复护理的模式,能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服务。老年人康复护理工作会积极渗透到整个老年人照护中,如:脑卒中,处于急性期时,需要指导患者做好良姿位的摆放,对压疮、血栓等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当老年人病情逐渐稳定后,需积极开展运动训练,指导老年人通过训练逐渐增强各种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当老年患者出院后,还需要到康复医疗机构进行系统化康复训练和心理指导,配备一些康复辅助器具,为患者提供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持等;除此之外,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经济情况、日常生活能力等因素,将老年患者转移到养老机构、社区或者家庭,并在期间提供康复指导和训练。因此,为脑卒中患者提供全程的康复护理意义重大,能够促使医院、康复机构、社区以及家庭之间的联系,也能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规范化以及专业化的高质量的康复护理服务。

1.4 全家康复护理

     在对老年人进行综合评估中,护理人员需要对老年人的家庭信息进行充分分析,如构建家庭信息档案。患病老人往往存在依赖心理,其依赖程度和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社会健康存在较大关系。老年康复护理理念中提出要保证老年人的独立性,增强患者的生活能力,鼓励患者能自我护理。家庭在对老年康复护理工作中应将重点放到以老年患者为中心,按照康复需求和社会资源,优化家庭环境上,为其提供康复支持。这样既可以使老年人减少依赖性,充分发挥自主权,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能力,使其功能重建,又可以减轻家庭负担和社会负担。

1.5 应用情况

    伴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心功能都在不断退化,表现为体弱多病、各种功能障碍不断出现。加上目前我国的医疗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很多老年人在医院经过临床疾病治疗后未接受系统康复便出院,一般建议在家中或者在社区实施康复训练。但是,实际上大部分的老年人出院后未获得专业、系统的康复护理,导致实际的康复效果很差。所以,基于当前的老年人康复护理情况,还需要基于循证护理思想,为其提出有效的实施意见,以保证老年人的身体功能逐渐恢复,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

[4]

2 老年康复护理的现状

2.1 不存在连续性的康复护理服务模式

连续性护理服务模式是患者出院后也会获得服务,能够将治疗服务逐渐延伸到家庭、社区中。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身心功能逐渐退化,导致慢性疾病发病率提升,各种功能障碍出现,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较大影响。在老年人出院后,要为其提供不同的康复指导工作。从目前我国的老年康复护理服务情况分析,各个服务一般应用于老年患者急病期,且在患者的疾病恢复期或者稳定期的随访工作和康复工作均发生断层。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如下,首先是因为医院、医疗机构或者社区、家庭之间缺少沟通,还未形成完善的转诊机制以及健康评估机制。其次是基于社区或者照护机构形成的康复护理还不够完善,特别是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站、养老院等,总体发展水平较低,不存在专业的康复护理人才,有关的康复护理设施也比较少。但是,国外老年康复护理发展采用的是综合护理系统模式,能够进行全面评估。经医疗机构、疗养院或者社区的积极沟通,能够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服务,使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情况和生活情况不断改善,也有利于医疗成本的降低。我国可以充分借鉴其理念和模式,综合我国的当前发展现状,形成符合我国特色发展的康复模式[5]

2.2 传统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国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几乎大部分的家庭中都存在一代人或者两代人。同时,在城镇化发展下,年轻人也不断进入城市,专注于职业发展,导致年轻人照顾老年人的机会少。无法将长期需要照护的老年人全部交给年轻家庭[6]

2.3 康复护理人才缺乏影响老年康复护理发展

    我国老年康复护理总体发展缓慢,呈现落后趋势。基于老年康复护理专业方面分析,还未增加专业学历教育,仅仅增加了一些短期的老年康复护理培训,且老年康复护理人员较少。同时,老年康复护理工作是综合护理学和康复护理学形成的综合性学科,但目前在岗的护理人员对老年康复护理专业知识掌握的较少、专业素质较差,无法满足老年康复护理的现实需求。所以,无论是专业培训还是学校教育,都需要加强对老年康复护理人才的培养,保证养老、康复和护理的相互结合,逐渐扩大人才队伍,促使人员总体素质的提升[7]

3 老年康复护理的发展展望

3.1 构建完善的评估机制

    为了制定康复干预措施,需要对老年人的综合情况进行评估,并在期间发挥重要指导作用。当前,对老年人综合评估的工具还不成熟,一般只在医院中应用,这不利于医院、照护机构和家庭、社区之间的相互结合。所以,可以借鉴国外标准化老年综合评估工具,制订出适合我国老年人综合评估的工具,将其应用到老年康复护理中,保证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照顾条件。所以,老年康复护理评估机制的设立能形成标准化的康复护理服务,形成连续性的康复护理模式,也有利于全程化护理目标的实现[8]

3.2 构建完善的三级康复医疗体系

按照2011年颁布的《关于开展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家和各级政府在积极构建完善的三级康复医疗体系,促使预防、治疗和康复的相互结合。患者在医院的临床科室经急性期治疗后,需要在医院内增加专业康复指导,在亚急性期和稳定期在医院的康复科或二级康复专科医院进行2个月以内的功能康复,后期转到家庭、社区康复医疗机构[6]。同时,我国在积极推广双向转诊制度,在患者疾病复发情况下,可以返回到医疗机构、专科医院实现对症治疗;在患者的病情不断稳定后,也可以到医疗机构、康复中心实施康复治疗。基于分级诊疗基础,不仅能保证患者的神经功能不断恢复,也能避免给患者带来较大负担。同时,构建三级康复医疗体系,也能针对不同患者提供连续性康复护理服务,使患者在家庭康复护理中逐渐缓解疼痛,促使全程康复护理目标的实现[9]

3.3形成养老-康复-护理一体化模式

为了构建完善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还需要在政策上提供支持。基于老年人的需求,形成养康护一体化模式具有重要作用。其中的康复人力资源,可以从社会以及长期照护机构引进人才,形成护理团队,该队伍人员主要为护理人员、康复师、营养师以及家庭医生等。同时增加先进的康复医疗设备,实施健康教育宣传。不仅如此,还需要关注老年人的更高需求,增加社交活动,给予精神支持,以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所以说,在国家、社会以及全民积极参与下,形成养康护一体化模式十分重要,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家庭康复护理中存在的不足,也有利于全人康复护理工作的实施。

3.4 实现中西医的康复护理结合

中医学方面的养生观念、饮食观念以及运动观念均符合老年人特点和需求,在中国老年康复中将会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中医学的人文精神和综合治疗价值有利于老年人身心的协调。在大多数的中医康复技术中,比如,针灸、火疗、推拿等得到老年人的关注与信赖。所以,渗透我国的中医康复理念,促使中西医康复技术的结合,能够展现具备我国特色的康复护理技术,也能为我国解决康复护理人才短缺等问题

[10]

3.5 建设康复护理人才队伍

康复护理人才队伍建设能够有效解决人才短缺问题,为康复护理工作提供人才力量。在老年康复护理中,通过专业化培训,能够有效满足老年人的康复需求和临床需求。在康复工作中,康复评定尤其重要,在评定过程中需要应用合理的评定方法,重点分析机体的结构、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等。评定不仅要全面,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针对性[11]。并且,还需要构建完善的医学教育体系,以打造高质量的老康复护理人才。从当前实际情况看,一些院校已经构建了老年护理和康复护理课程,能够在护理专业课程中增加老年人护理学,并将其作为专业课程。同时,在临床实践中还需要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到老年人康复护理工作中,保证整体护理工作的有效实施,也要形成完善的医学教育体系,使康复教育比重逐渐增加,以更好的为患者服务[12-13]

总结:

    老年康复护理能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扰。经过老年康复锻炼,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实现心理调整,促使各项功能障碍的改善。在现代社会发展下,学科的交叉化越来越明显,并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康复干预,其发展是基于医学、社会学、工程学、信息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这些都将为老年康复护理学的总体进步与发展提供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俊. 职业教育资源库建设中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建设探讨——以《老年康复护理课程》为例[J]. 魅力中国,2019(27):236-238.

[2] 马玲玲.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背景下该如何使老年康复护理模 式更完善[J]. 家庭生活指南,2022,38(9):147-149.

[3] 袁建坤,肖煌怡,王峻. 家庭康复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康复效果影响的Meta分析[J]. 循证护理,2023,9(5):801-806.

[4] 韩梅,鲁颖,张燕,等. 实时追踪法在改善老年康复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学装备,2022,19(2):172-175.

[5] 徐鋆娴,马小琴. 国内老年康复护理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的可视化分析[J]. 护理与康复,2021,20(2):18-21.

[6] 阿依古丽·阿不都瓦依提. 舒适护理在老年康复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4):291.

[7] 袁银池,张春芳,陆娇,等. 基于专利分析的老年康复护理技术和产品的热点分析[J]. 竞争情报,2020,16(4):19-28.

[8] 饶静云,赵月飞,赵靓,等. 校院共建老年康复护理实践基地的探讨[J]. 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6):10-11.

[9] 陈立瑜,孙莉萍,巫海娣,等. 老年康复护理内训项目在规范化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115-116.

[10] 崔雪岩,张金华,周小琰,等. 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J]. 中华护理杂志,2023,58(3):268-275.

[11] 蒋茜,王乾贝,蔡永华. 老年康复护理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 安徽医学,2020,41(12):1484-1486.

[12] 刘祚燕,王凤英,倪碧玉,等. 我国老年康复护理发展趋势[J]. 护理研究,2017,31(7):772-775.

[13] 余梨珠. 舒适护理在老年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9):260-261.

第一作者:董国凤 性别:女

籍贯: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 出生年月:1981年3月

职称:讲师 研究方向:康复

单位:河北东方学院 邮编:06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