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护理耳穴压豆法对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影响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2
/ 2

中医特色护理耳穴压豆法对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影响观察

舒菲 

四川友谊医院  四川成都市  610000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对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实施中医特色护理耳穴压豆法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10-2023.7内就诊的100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治疗)和实验组(50例,中医特色护理耳穴压豆法),收集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并眩晕残障评分显著更低,治疗满意度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耳穴压豆法可以有效减少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眩晕症状,提高治疗满意度,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前庭性偏头痛;耳穴压豆法

原发性颅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产生的头痛即为偏头痛,前庭性偏头痛是由偏头痛和前庭性症状的特殊偏头痛,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眩晕、走路不稳、畏光、怕声等。眩晕常常反复发作,随着病情加重不平衡随之增加,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自理能力、人格情感和眩晕残障的同时,还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和负担[1]。本研究针对中医特色护理耳穴压豆法在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我院2022.10-2023.7内就诊的100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平均52.75±6.31岁)和实验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平均53.21±6.10岁)。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都是自主选择自愿参与到本次研究当中。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使用中医特色护理耳穴压豆法的方式进行治疗,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对照组和实验组均进行西比灵治疗,每次5mg,每天一次。实验组使用耳穴压豆法治疗。治疗过程中,以神门、肝、脾作为主穴,以内耳、颞、外耳、三焦作为配穴。每天按压5次,每隔两天更换一次,两只耳朵交替进行贴用。

用耳豆板、王不留行籽、胶布制作耳穴贴,将制作好的耳穴贴密封放置在自封袋中保持洁净。准备好探针、酒精、棉签等辅助用具。手持探针由上而下寻找敏感点,使用酒精等进行常规消毒,通过镊子夹取一片耳穴贴贴在选好的穴位上轻柔按压1分钟,询问患者按压时的感受,比如酸、胀、痛等感觉。所选穴位全部按压完毕后,用镊子取下耳穴贴,观察皮肤情况,有无破损、红肿等,若出现及时处理。指导患者或者家属进行按压方法的学习。一共治疗四周。胶布若出现潮湿、脱落等情况应及时更换。若耳廓冻伤、有炎症、有溃疡、湿疹、冻疮、破溃,禁止实施耳穴压豆法。选择穴位时需准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耳穴探测仪。注重消毒避免感染。胶布过敏的患者可以用粘合纸代替。夏天易出汗,时间应适当减少。习惯流产者和严重心脏病患者禁用。

1.3 疗效标准

通过院内自制的眩晕残障评分量表对患者的眩晕残障情况进行数据收集。通过院内自制的满意度评分量表对患者的满意度情况进行数据收集。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纳入SPSS23.0软件中进行比较分析,对于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检验,分别用x2t进行,分别用百分占比(%)和(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眩晕残障评分对比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眩晕残障评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眩晕残障评分28.31±3.45、53.16±3.74;治疗后两组评分对比t =34.534,P=0.001。根据数据结果分析可知,实验组治疗后的眩晕残障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1治疗后眩晕残障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眩晕残障评分

实验组

50

28.31±3.45

对照组

50

53.16±3.74

t

-

34.534

P

-

0.001

2.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满意度对比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71.15%,实验组满意度90.35%x2=11.858,P=0.001。根据数据结果分析可知,实验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2治疗后的满意度对比n,(%)

组别

例数

满意度

实验组

50

90.35

对照组

50

71.15

χ2

-

11.858

P

-

0.001

3.讨论

前庭性偏头痛是常见的眩晕类疾病,指有偏头痛症疾病史的患者同时出现耳内前庭功能障碍,主要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眼球震颤、畏光怕声等,影响患者平衡性,容易反复发作,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身体疲劳、睡眠不足、视觉刺激等都有可能引发前庭性偏头痛。目前在治疗手段上多使用药物治疗,中氟桂利嗪、普萘洛尔等是常见的预防用药,对预防眩晕发生有一定预防作用,可以有效对眩晕症状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减轻反复眩晕发作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巨大影响。头痛发作时,可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还可使用阿莫曲坦、麦角胺等曲普坦类药物来缓解疼痛。在头痛间歇期,可用美托洛尔和氟桂利嗪进行头痛预防治疗。但药物治疗靶点比较单一,只能对症状进行一定缓解,无法进行治愈,根除相应症状。药物治疗价格较为昂贵,长期服用会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并且持续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容易产生药物依赖性

[2]

耳穴压豆法应用范围较广,在进行前庭性偏头痛治疗方面应用效果良好。操作流程比较简单,可以指导患者或家属自行操作,节省资源。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耳穴压豆法可以有效降低疾病反复发作的频率和发作时间,对症状进行缓解。引导保持良好心态和作息。偏头痛在中医理论中属于“头风”范畴,我国有着悠久的利用耳廓诊治疾病的历史。中医理论中认为耳穴与脏腑关系密切,耳穴中的神门有镇静止痛的效果,是镇痛的要穴。皮质下可以对大脑皮质的兴奋或者抑制进行调节。交感可以对血管舒张收缩功能进行调节。根据不同的病因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配合治疗,可以达到疏解肝郁之气、祛风化痰、通经活络、活跃气血、滋补肝肾、调理气机等作用。多个穴位共同使用,可以达成镇静止痛安神的功效。通过耳穴压豆法治疗前庭性偏头痛,具有操作简单、便于推广、所需材料等经济易得,使用安全没有副作用,起效快等优点[3]。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了中医特色护理耳穴压豆法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实验组,眩晕残障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恢复效果更好,平衡等运动功能恢复速度更快,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中医特色护理耳穴压豆法操作过程简单,可以指导患者和家属学习自行操作,需要的材料易于寻找,治疗花费低,可以减轻一部分经济压力,对减轻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也有一定作用,患者在治疗后满意度更高。

综上所述,中医特色护理耳穴压豆法在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可以有效减轻反复眩晕等症状,缓解平衡能力下降步态不稳的情况,还能促进患者恢复,提升生活质量,减少负性情绪,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经济压力,缓解较大的精神压力。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没有较大副作用,尤其受到老年群体的欢迎。有较大现实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弓玲梅,刘金环,王风华.前庭康复训练配合细节性治疗干预在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22,29(12):1715-1716.

[2]单华.中医情志护理及耳穴压豆法在术前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22):130-131.

[3]孙梦佳,王俊杰.耳穴压豆法临床治疗应用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全科治疗,2020,18(19):2309-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