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4
/ 2

初二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路径

尚慧英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陈毅中学 山东济南 271100

摘要:随着中国近代史的起伏历程,初二历史教学在培养中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情感教育通过历史人物和事件案例,激发情感共鸣,建立情感连接。历史名胜与纪念馆参观能使历史更真实,培养家国情感。思维培养拓展历史视野,促进国家发展意识,通过历史思维训练与批判思考,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国际视野拓宽教育背景,加强国际合作意识。这些方法综合运用,将有助于学生深刻体验历史情感,形成家国情怀,为国家复兴贡献力量。

关键词:初二历史教学,家国情怀,素养培养,中国近代史

引言:家国情怀作为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特殊意义。中国近代史作为一个动荡而辉煌的历史时期,记录了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振兴所进行的不懈努力。如何通过初二历史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历史、感悟家国情怀,成为了教育者们共同探讨的课题。本论文将从情感教育和思维培养两个大的方面,探讨在初二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路径。

一、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情感共鸣历史事件,建立深厚情感

(一)激发情感共鸣

中国近代史作为一个充满荣辱、血泪和努力的历史时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元素,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素材。在初二历史教学中,通过选取合适的人物事件案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他们建立深厚的情感连接。例如,在课本中,可以选取类似于鲁迅、孙中山等鲜活的历史人物,以及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事件。通过讲述这些历史人物的奋斗故事,以及他们在国家命运关键时刻所做出的英勇选择,可以触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这些人物的遭遇、坚持和牺牲,将激发学生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教师可以运用情感化的教学方法,例如通过朗读、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将历史人物的形象和事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深入的讨论和思考,让学生思考历史事件对他们个人和国家的意义,引发他们内心的共鸣和情感共振。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历史人物的经历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对比和联系,使他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渗透和影响。通过这种情感教育的方式,学生将不仅仅是在学习历史知识,更是在体验历史情感,从而建立起对国家、民族的深厚情感。

(二)培养历史情感

培养历史情感是初二历史教学中重要的一环,通过深入探讨历史事件,让学生从历史人物的角度感受历史经验,建立起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尊严的情感认知。在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中,满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成为了国家的屈辱记忆。这些条约使中国丧失了主权,领土沦丧,国民的尊严受到了侮辱,成为了激发学生历史情感的优秀教材。教师可以通过详细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不平等条约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南京条约》、《辛丑条约》等案例,详细讲解这些条约是如何损害中国的国家利益,限制中国的主权和尊严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造成这些屈辱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又是怎样的人物选择和决策,导致了这样的不平等条约被签订。通过深入的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历史人物的角度感受其中的痛苦和屈辱。例如,学生可以设身处地地想象那个时代的中国人,面对国家的颓势和屈辱,他们的内心会有怎样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通过文字描述、图片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人物的挣扎和无奈。

(三)历史名胜与纪念馆参观

通过亲身走访具有历史意义的地点,学生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国家历史的厚重和发展的脉络。这种参观活动能够唤起学生对历史的敬仰之情,进而引发他们的家国情感。在历史名胜与纪念馆参观中,学生们能够亲眼目睹那些曾经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和英勇事迹。例如,他们可以参观革命烈士陵园,了解先烈们为国家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所做出的巨大牺牲。这种亲身感受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的真实性和重要性,从而培养起强烈的家国情感。纪念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事实,还能通过丰富的展览、文物和图片资料,将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生动地呈现出来。这样的参观体验有助于学生们形成全面的历史认知,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对国家发展和未来的思考。通过参观展示中国近代史上的艰辛斗争和伟大成就,学生们可以在情感上与历史产生共鸣,从而培养起对家国的热爱之情。

二、思维培养:拓展历史视野,激发国家发展意识

(一)历史思维训练与批判思考

在初二历史教学中,通过历史思维训练与批判思考的方式,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激发他们对国家发展的意识。中国近代史作为一个极其动荡的历史时期,涵盖了清朝的衰落、列强入侵、民族觉醒等多个重要事件。通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些历史事件,我们可以启发他们进行历史思维的训练。例如,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历史事件背后的因果关系,帮助他们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演变过程。同时,通过对不同历史事件的对比分析,学生可以培养辨析信息的能力,避免简单地接受表面信息。另一方面,通过中国近代史中的各种案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例如,可以让学生探讨晚清政府为何没有有效应对列强入侵,从而引发了民众的不满和民族觉醒;可以让学生分析辛亥革命背后的社会、经济、政治因素,以及这场革命对中国的深远影响。这些批判性思考的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还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复杂性和多重影响。

(二)国家发展意识的构建

在初二历史教学中,国家发展意识的构建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结合中国近代史,我们可以通过深入分析历史事件和演变,来帮助学生形成更深刻的国家发展意识。中国近代史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挑战,这其中既有国家的屈辱和痛苦,也有民众的奋起和抗争。在列强入侵的阴影下,中国不得不面对一个一个的国家危机。然而,正是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启发学生反思国家发展的现状与未来。一个显著的例子是鸦片战争及其后续事件。这一系列事件揭示了中国国力的薄弱和国际地位的尴尬,从而引发了对国家现状的深刻思考。教育者可以通过讲述这些历史事件,让学生认识到国家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保持警醒,不断加强国力以确保国家的独立和尊严。另一方面,通过对近代中国的自强运动和改革探索的介绍,可以让学生了解国家发展的积极努力。康梁变法、戊戌变法等尝试,尽管失败了,但都反映了中国社会积极寻求变革的渴望。通过分析这些历史事件,学生可以认识到国家的发展需要不断地适应时局,推动改革,才能在国际竞争中保持强大。

(三)国际视野的拓宽

通过结合中国近代史,我们可以在初二历史教学中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中国近代史中,列强的侵略和国际关系的演变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深入探讨这些事件,学生可以理解国际交往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比较研究不同国家的发展道路,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发展没有固定模式,而是需要因地制宜。同时,了解中国近代史中的外交斗争和国际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合作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交往与合作是推动国家繁荣的重要力量。通过拓宽国际视野,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责任,为国际合作贡献力量。

结论:在初二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方法和手段的有机结合。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感受历史的温度和力量;通过思维培养,引导学生深刻思考国家的发展与个人的关系。只有在全面的素质培养中,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有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余秋妹.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3(15):71-72.

[2]鄢嫣.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J].考试周刊,2023(31):153-156.

[3]陈晓兰.基于家国情怀培养的初中历史体验式教学方式初探——以《盛唐气象》为例[J].考试周刊,2023(27):15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