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4
/ 2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张敏

吉林市人民医院132001

【摘要】目的:分析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情况。方法:对80例DLBCL患者予以标本取材,标本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查,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观察生存及相关预后情况。结果:随访1~8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5.2个月,总体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0.00%、75.00%、72.50%;免疫组化抗体指标GCB百分比最高(76.25%);单因素分析,GCB、Bcl-6表达为影响生存的因素。结论:DLBCL的患者,GCB、Bcl-6同预后存在关联,相关抗体测定为预后判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理;分型;预后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种常见但具有明显异质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1]。它是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亚型,占据了成年人淋巴瘤的30-40%[2]。DLBCL的临床表现广泛,从无症状到进展迅速的全身症状均有报道。病理学上,DLBCL表现为弥散性的大B细胞增生[3]。然而,细胞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的变异性是DLBCL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因此提供了丰富的病理学亚型。尽管DLBCL具有较高的治愈率,但仍然有一部分患者对治疗产生抵抗或复发[4]。因此,对DLBCL的准确病理学分析和亚型划分,对于指导个体化治疗策略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5]。本文旨在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进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了解并最终优化DLBCL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借鉴,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80例DLBCL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60~70岁,平均(64.75±1.35)岁。

1.2方法

采集的病理标本,置于浓度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及石蜡包埋,制作4μm切片。采取苏木素-伊红染色,实施免疫组化检测,选择Dako公司抗体 CD20、 CD79a、GCB、Bcl-6。各批实验均设置阳性、阴性对照,相关操作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3结果判定依据

CD20. CD79a抗体阳性,表现棕黄色颗粒清晰的定位至瘤细胞膜或细胞浆,GCB、Bcl-6定位细胞核。应用半定量方式判读结果,各项指标≥30%肿瘤细胞,定位准确清晰着色判定阳性。分型判定:GCB(CD10+.BCL6+)。non-GCB(C10-.BCL6-)。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1.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使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及生存资料

患者随访1~8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5.2个月,总体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0.00%、75.00%、72.50%。

2.2 免疫组化

免疫组化抗体指标,GCB百分比最高(76.25%); CD79a占比最低(8.75%),见表1。

表1 免疫组化 CD20、 CD79a、GCB、Bcl-6的表达情况

抗体指标

病例数

百分百(%)

CD20

19

23.75

CD79a

7

8.75

GCB

61

76.25

Bcl-6

33

41.25

2.3 生存分析及影响因素

进行病理分型的结果,GCB型26例,non-GCB型54例。GCB型3年死亡7例(26.92),non-GCB型3年死亡15例(27.78%)。不同分型的预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分析,GCB、Bcl-6表达为影响生存的因素,阳性生存率高于阴性(P<0.05)。

3 讨论

DLBCL的病理学特征是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中大量增生的淋巴细胞,呈弥散分布[6]。这些细胞通常具有不规则的形态和增强的核染色质,其中包括破碎的核、核突出和星形核等。DLBCL还显示明显的细胞异质性,即细胞形态和免疫表型的差异,这也是该疾病的一个重要特点。

CD20、 CD79a、GCB和Bcl-6是一些常用的免疫组化标记抗体,用于对DLBCL进行病理学分析和亚型分类[7]。 CD20是一种细胞膜表面分子,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DLBCL中, CD20的表达通常为非特异性,约20-30%的DLBCL患者可表达 CD20[8]。 CD20阳性表达与放射状转化、免疫增殖及细胞因子产生有关,可能与DLBCL的病程进展和预后有关。 CD79a是一种表达在浆细胞和浆细胞肿瘤细胞表面的标记,在DLBCL中, CD79a通常表达在非典型亚型中的浆细胞样变异[9]。GCB是一种转录调控因子,属于C/EBP家族,GCB通常表达在非典型亚型中的浆细胞样变异中,阳性表达与DLBCL的预后有关,通常与较差的预后相关。Bcl-6是一种转录调控因子,主要参与淋巴细胞的生长和分化,Bcl-6通常表达在生发中心样亚型(GCB)中

[10]。本组对DLBCL病理学进行分析,对于抗体以GCB更高,而对于相应的分型情况,对于预后分型无差异,但是经单因素分析GCB、Bcl-6表达为影响生存的因素,阳性生存率高于阴性。一些研究发现,DLBCL患者中GCB的阳性表达与较差的预后相关,具体来说,GCB阳性表达的DLBCL患者通常具有较低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与之相反,Bcl-6的表达在DLBCL的预后中通常与更好的结果相关。DLBCL患者中Bcl-6的阳性表达与较高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相关。

总之,DLBCL病理学检查,确定分型情况以及了解预后,对于指导科学的干预具有意义,调整干预方案以期获得满意的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 祁昱,管雪,杨亦宸,等. 原发CD20阴性非特殊亚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21,28(23):1820-1825.

[2] 牟坤,施明亮,杨福利,等. 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21,29(2):508-514.

[3] 何合胜,杨玉琼,刘银华,等. 外周T细胞淋巴瘤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特点分析[J]. 中国癌症杂志,2021,31(2):121-125.

[4] 陈智杰,黄振超,宋恩鹏,等. 大脑淋巴瘤病的临床及MRI特点分析[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21,42(4):628-634.

[5] 徐玫芳,赵红,康德勇,等. 原发心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21,37(2):167-171.

[6] 张丹丹,胡培珠,李盼,等. 淋巴结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J]. 中华病理学杂志,2021,50(6):592-597.

[7] 吴亮,刘香,杨辉. C-myc、Bcl-2基因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1,20(6):632-636.

[8] 胡雨,阮志兵,段庆红,等.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多模态影像学特征分析[J].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1,18(1):5-10.

[9] 李星,石昊. miR-155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J]. 现代肿瘤医学,2021,29(2):307-311.

[10] 闫淑芳,李思静,刘波,等. 头颈部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J]. 新疆医学,2021,51(7):743-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