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移植护理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5
/ 2

血液科移植护理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影响分析

孙艺玲 王席

南充市中心医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科移植护理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1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血液科移植护理,对比两组干预后效果。结果经过两组对比发现,观察组整体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而言应用血液科移植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血液科移植护理;心理状态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疾病的主要方法,可对患者身体进行照射、化疗及预后处理[1]。为的是将其自身造血细胞注入体内,重建正常造血功能与免疫功能,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2]。但在治疗时,不仅要进行大剂量放化疗,而且患者需单独入住在无菌层流室,这无疑会让身体与心理遭受双重折磨,很容易发生不良情绪进而干扰治疗进程与后续干预。因此,选择血液科移植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心理状态,稳定情绪,我院也对此方法展开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在2021年1月-2023年6月之间收治10例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例。其中观察组男3例,女2例,年龄为21-63岁之间,平均年龄(37.15±3.95)岁;对照组男4例,女1例,年龄为22-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15±3.99)岁,以上资料无任何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1)均患有恶性血液疾病者;(2)无精神障碍意识情绪者;

(3)患者与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有严重心血管疾病及肾脏功能不健全者;(2)意识与沟通存在障碍者,后期无法配合正常研究;(3)严重感染者且合并其他类并发症。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在治疗前按照常规方式对移植治疗进行讲解,注意事项内容,指导用药,观察病情及心理疏导等,并开展各项治疗及护理操作。

观察组则实施血液科移植护理干预,通过以下方法:

(1)入仓前护理。由于要单独进入无菌层流室,可在安置电话或将消毒后的手机带入其中,方便与家属和朋友沟通,给予心理上的慰藉,减少负面情绪的发生。同时护理人员需及时告知患者疾病情况,避免产生猜疑引发焦虑,在整个交流过程中多传达正面消息,以积极的情绪去影响患者,使其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希望,及时的心理安慰可促进其更好地配合治疗及干预。在饮食方面也要保证患者的营养供给,多以高蛋白、纤维素为主,造血干细胞移植更加注重饮食卫生,尽量用双蒸法实施消毒,再饮用,针对带皮水果,应先去皮再消毒,然后再给予患者食用。移植手术前,要对患者进行常规体检,保证体表和脏器没有受到感染;在餐前、餐后及时清洁口腔,避免滋生细菌,且在术前应注意保暖工作。在进入层流室前要沐浴清洁,剔除全身毛发,对其日用品全部消毒、灭菌。

(2)入仓后护理。首先任何食物在进入层流室之前都要全面消毒,最好达到10分钟以上,禁止食用冷冻食物,防止病菌感染。患者在治疗期间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适现象,可食用汤类缓解,必要时可采取静脉营养支持。其次,在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注意导管是否存在滑出或被感染的情况,需在导管处固定透气薄膜,穿刺口则用无菌纱布盖住,每日局部消毒两次即可,以免发生并发症。

(3)出仓后护理。患者在造血功能重建后就可以离开层流室,但长期内免疫功能依然持续保持低下的状态,仍要服用免疫药物。所以在离开层流室,要对病房进行消毒。因长时间处于全封闭、保护隔离环境,难免会产生孤独、焦虑等负面情绪,如何重新回归社会也是比较重要的问题,是否还能与人相处融洽,因此在恢复期间心理状态相对脆弱。护理人员需与其真诚交流,缓解低落情绪,耐心倾听,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给予关系理解及鼓励,重拾对生活的热爱,这对于移植后恢复也有很大帮助。

1.3观察指标

1.3.1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方法后,根据心理状态变化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比较,SAS分界值为50分,包含恐惧、焦虑等相关项目;SDS分界值为53分,包括悲伤、郁闷等项目;分数越高则说明不良情绪越明显。

1.3.2 对比两组在不同护理干预后的满意度,以百分比方式计算,分别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基本满意)/n×100%。

1.4统计学方法

    SPSS21.0进行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来表达,X2检验;计量资料表现形式为(均数±标准差),t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心理状态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细可见表(1)。

1 对比两组SAS评分与SDS评分(分)

组别

时间

SAS评分

SDS评分

观察组(n=5)

护理前

61.15±5.77

68.26±5.81

护理后

39.78±3.85*#

40.56±3.65*#

对照组

(n=5)

护理前

64.56±5.23

68.91±5.29

护理后

48.28±3.21*

49.56±3.85*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比较两组满意程度

    据表(2)分析,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2 对比两组满意率(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观察组

5

4(80.00)

1(20.00)

0(0.00)

0(100.00)

对照组

5

1(20.00)

2(40.00)

2(40.00)

2(40.00)

X2

2.500

P值

0.113

3 讨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临床上治疗血液的常用手段,可帮助患者重建造血功能,改善病情效果的治疗方法[3]。若血源匹配成功,会使患者不安、焦躁的心情得以缓解,但也会增加治疗效果的担忧。尤其在此期间,患者需要单独入住无菌层流室,封闭的环境加上大量的化疗、放疗,会给其带来身心上的伤害,甚至出现抵触心理从而影响治疗的配合度[4]。因此为了减轻这种心理上的过激反应,使患者达到满意程度,改善情绪状态,有效地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常规护理只能简单满足患者的要求,无法全方面的为患者考量,故对其情绪状态干预的也不够充分[5],为此应用血液科移植护理十分必要。本研究为此展开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符合统计学判定。这是因在干预时分别从入仓前至出仓后,针对各个环节都给予心理上的支持,以及其他方面的整体护理服务,对于患者治疗的信心也带来积极的帮助,让患者与家属均更加满意,有利于增强护患信任度,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血液科移植护理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均有积极的影响,且有效改善心理状态,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朱元玲,马洁娴,谢彦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和安全性[J].老年医学与保健,2023,29(03):453-456+463.

[2]王昀,张建平,赵艳丽等.第2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J].临床血液学杂志,2023,36(07):520-527.

[3]李思辉,高翔. “人总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N].中国科学报,2023-06-29(004).

[4]吴雯琪,张雨琪,徐杰等.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前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肠道定植筛查和临床意义[J].中国输血杂志,2023,36(06):49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