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体育育人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5
/ 2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体育育人路径研究

刘东洲

芜湖电缆工业学校   238300

摘要: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中职教育愈加重视体育教学的价值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劳动人才的重要渠道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中职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提升还应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课程思政视域中职体育育人方式需要进行变革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真正让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探索体育教学的创新模式推动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课程思政中职体育育人路径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中职体育教学,需要教师打破传统教学中专业知识与思政知识之间的隔阂,找寻体育教学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契合点。体育教学不仅是增强学生体能素养的学科,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意识,促进其体育综合素养的发展,对于培养学生的精神意志和体育素养有着积极意义。现如今的中职体育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教师从课程思政的视角来把握体育教学的精神内涵,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手段增加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结合力度,探索新时代下体育育人的创新路径。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体育育人的价值分析

其一,锤炼学生的精神意志。中职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锤炼学生的精神意志,落实体育核心素养理念,有效获得身心的协调发展。教师在组织体育运动锻炼的过程中,能够使其在此过程中形成坚强的精神意志,促进学生养成体育精神。因此,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中职体育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同时,锤炼他们不怕吃苦、敢于拼搏的个性品质,形成自信勇敢、不畏艰难的内在品质,提升他们精神意志的同时,增强他们的自我精神面貌。

其二,强化学生的行为规范。中职体育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融合,应强化对学生行为规范的约束。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教师需要完成体能训练与运动技能的培育目标,另一方面还应渗透健康行为、安全知识方面的内容。与此同时,教师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和竞赛活动,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提出更高的要求,能够让学生形成遵守规则、公平公正的理念,有效增强他们的自我约束力。

其三,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相关研究表明,体育运动对于学生的人格塑造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改变他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中职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享受运动的乐趣,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在课程思政理念的导向下,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享受运动本身,感受体育运动带来的成就感与荣誉感,不仅能够塑造其良好的个人气质,也完善了学生的人格,对于其未来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其四,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中职生的心理发展处于敏感期,虽然相对来说没有太大的升学压力,但是在学业与就业的双重压力下,难免也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相关研究表明,体育活动在调节个人情绪上有着积极意义,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对于其心理健康成长有着积极影响。学生通过参加体育锻炼,能够释放“快乐因子”,得到身心上的放松,促使其朝着健康、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有效增强他们的心理调节能力。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体育育人路径

(一)转变教学理念,强化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

思想理念的转变是进行工作实践的重要导向。在课程思政思想的指导下,中职体育教师应从本学科的育人价值出发,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形成课程思政教育思想,积极投入到体育学科课程思政的建设中来。

首先,明确体育学科价值指向。体育教学中课程思政理念的落实,需要教师从立德树人的思想出发,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充分发挥体育学科优势,引入多种形式的体育项目,充分凸显体育学科的育人作用。其次,认清自身的立德责任。中职体育教师应明确自身的立德责任,同时还应构建全员参与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体系,促使教育工作者积极制定课程思政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方案。这样一来,能够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资源,真正意义上打通体育学科与课程思政之间的隔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展现体育学科的育人功能。最后,优化体育教学过程。在现如今的教学改革体系下,对中职体育教学提出了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要求学生应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渗透到体育教学环节中。因此,这就需要教师从课程思政的视角不断优化体育教学方案,挖掘教材课程思政元素的同时,变革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建立完善的体育课程思政体系。

(二)融入信息技术,增强体育课程思政实践效果

在教育信息化改革的背景下,中职体育课堂教学在落实课程思政理念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增加思政元素的渗透力度,强化学生对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解和体验,有效强体育课程思政的实践效果。体育课程具有实践性特征,只有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才能够真正凸显出其育人价值。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教师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依据体育课程的特点和实际教学需求来渗透课程思政内容。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采用慕课、网易云公开课等形式来渗透思政内容,同时在课后借助网络渠道布置线上作业,让学生巩固体育理论知识的同时,有效提升他们的体育精神。

例如,在关于“羽毛球”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搭建个性化的教学空间,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与此同时,教师为学生播放关于羽毛球动作要点的微课视频、国际赛场上羽毛球国家队比赛的视频等。这样一来,能够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进取心和拼搏意识,也有助于对其进行爱国教育。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能够潜移默化地将课程思政融入到学生的体育学习中,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体系,也充分发挥了体育学科的价值导向作用,对于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三)加强体育校园环境建设,构建体育文化氛围

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的“第二课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其在良好的氛围下强化体育学习体验,从而构建浓厚的校园体育环境,达到体育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的效果。国家对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给予了政策上的指导,下发了关于“阳光体育”、“全民健身”、“冰雪项目”等相关文件。因此,中职院校应从文件精神出发,积极构建校园体育环境建设,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支持多样化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从而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在广阔的校园环境中渗透课程思政元素,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参与校园体育活动中形成体育文化意识,有效促进其体育文化素养的提升。

例如,教师可以引入“八段锦”的相关知识,为学生讲解八段锦的动作规范和技术要领,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悠久和底蕴丰厚的传统武术,从文化传承的视角开展体育训练,促进学生体育文化精神的形成。此外,教师也可以借助校园体育社团这一组织为载体,如排球社团、田径社团、足球社团等,让学生通过学、练、赛相结合的方式感受体育的魅力。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而且还拓宽了他们的体育知识视野,有效促进其体育综合素养的提升。

结语

总之课程思政环境下中职体育育人方式需要进行改革教师应不断完善自身的思政知识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给予广阔的体育学习与发展空间多角度多层面对学生进行培养有效促进他们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中职体育教师应积极改进教学方式顺应课程思政的教育潮流为学生提供思想素质和精神品质提升的李娜很高条件有效促进中职体育育人方式的变革

参考文献:

[1]张志明.中职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结合的教学实践[J].运动-休闲:大众体育,2021,000(016):P.1-2.

[2]经帅,张敏.课程思政视角下中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分析[J].教育研究,2021,4(1):20-21.

[3]刘彬.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初探[J].当代体育,2021(24):1.

[4]林丽媛.课程思政视角下中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探思[J].新教育(海南),20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