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动手做”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生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0
/ 2

让“动手做”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生根

赵丽茹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第一小学,河北省承德市068450

摘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其对学习的内部态度,即学习内在驱动力决定了学习质量的高度。在学习的过程中,若是学生毫无兴趣,获取知识不积极,纵使教师在讲台上激情四溢,滔滔不绝,他们的学习质量也无法得到提高。教学的最高境界,不是教得如何优质,表达的观点如何深刻,而是能够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自主性。只有与学生发生高效互动的课堂才能体现出一个教师高超的教学水平。而高效互动的数学课堂离不开学生的亲身经历,学生只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去,才能真正地掌握数学知识。

关键词:动手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1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1.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很多知识都是要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对知识进行概括总结,但是很多时候学生却并不理解这样子操作的目的,如果学生对操作要求和操作目的了解不透彻,整个数学学习的过程便会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会让学生的兴趣发生转移,影响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增强,还会不利于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所以在小数数学课堂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过程的启发性,改变目前学生学习不佳的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1.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学习往往以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为主,要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把“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跟小学数学课堂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中要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带动脑、口、手、眼协同合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形象具体的事物,在无形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1.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我们人脑有一块积极而富有创造性的区域,当我们的双手经常从事一些灵巧的动作的时候,就能够把这些区域的活力给激发出来从而促进大脑发育,而手部动作越多越复杂就越能促进大脑中的这块区域的发展。可是现在的小学生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普遍较差,而我们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多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身经历,无形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实际运用

2.1创设教学场景,激发学生思维

以往的授课方式,只是教师站在讲台上,将课本知识单方面传授给学生,没有重视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这一大前提。传统的“念经式”“照本宣科式”教学方法具有很大局限性,已经不再适应于新时代下的教学改革发展,并且枯燥的教学情境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对课本上的知识点感到厌倦。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将课本上的情境在现实中展现出来,创设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的情境模型。此外,近些年来教育领域一直倡导的“回归课本教学”,但是这种理念一直被许多教师误解,仅仅将“回归课本教学”看作是单纯地讲授课本知识点。真正意义上的“回归课本教学”是指教师应当将课本上的知识情境灵活再现,并且通过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散思维,思考与此类似的情境,做到触类旁通、以点带面。学生通过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动手操作加深对某一个知识点的理解与把握。

例如,在“角的量度”这一节的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讲授前让学生提前准备量角器,并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对所给角进行测量,比较不同角之间的大小关系。通过对不同角的大小测量,掌握角度测量的方法和量角器的使用。在学生掌握了量角器的使用方法之后,教师可以适当对知识点进行扩展。比如,教师引导学生画出形状相同,但是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并对三角形三个内角进行测量,并将内角角度加和。通过实践可以证明出结论——“相同形状的三角形不仅各个内角之间角度相等,内角和等于180°”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测量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内角和,同样可以得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结论。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对学生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动手操作,便可以加深学生对某些概念和结论的理解与掌握,如此学生对自身所证实结论的印象也更加深刻。

2.2培养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素养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强,并且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才能将数学图形、几何体抽象化,在头脑中可以想象出几何体形状。解决数学问题,也需要学生注重具体细节,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可以有目的性地培养学生把握细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动手操作,则拉近了学生与具体问题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可以通过自身观察,以第一视角实践,身临其境发挥自身积极主动性,去探索知识,发现隐藏在问题中的细节,提高自身能力。

例如,在“观察物体”章节中,通过许多小正方体的摆放堆积成更大的几何体,学生从各个方向观察物体,并将所观察到的物体绘制成图形。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各个方向所绘制的图形,然后摆放出所堆积几何体。第一,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改变几何体中某些小正方体的位置,再观察所绘出的图形有何不同;第二,教师要求学生动手找出图形相同的几幅图对比所观察到的几何体有何不同。让学生动手操作改变几何体位置,再对比所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差异,能够培养学生注重细节的习惯。

2.3构建现实模型,鼓励学生探索

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着数学,无论是生活中常见的建筑物中的几何图形,还是平时简单的四则运算,都是数学知识的化身。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就应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并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就要培养学生构建现实模型的能力。现实模型的构建,不仅可以将生活中较为抽象的问题简单化,还可以将生活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可视化,转化为可以测量的问题。培养学生构建现实模型的教学方法,有利于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寻找现实中的模型,并将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运用和验证。

例如在“自行车里的数学”一节内容的教学中,对于“一辆自行车,脚踏板蹬一圈,能走多远”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实际生活中的自行车工作原理,之后,学生可以采取实际蹬自行车一圈,测量自行车所走距离,但是所得到的测量结果误差较大。那教师便可以鼓励学生思考,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测量自行车前进距离呢?引导学生在自行车开始前进时,在自行车轮胎上做好标记,之后脚踏板蹬完一圈之后再次标记。最终通过测量轮胎上两个标记之间的距离长度,便可以得到自行车前进距离。以上是测量方法一,是否还有其他测量方法呢?在该节内容中,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比例知识,教师便可以引领学生动手实践测量前齿轮和后齿轮的周长之比,得到齿轮比例,并最终通过教材上所给公式求出自行车前进距离,并将方法二和方法一所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是否正确。教师要鼓励学生,让学生敢于将数学课堂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在实际生活当中,把一些生活实例模型化,增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结束语

鼓励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以第一视角探索知识。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教学方法,活化小学数学课堂,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知识,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点背后的逻辑规律。通过实践将复杂抽象的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转化为简单易懂的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之美,做到学以致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英俏.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手实践操作[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12):170-172.

[2]宋明珠.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教学路径[J].小学生(下旬刊),2022,(11):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