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在骨科患者快速康复中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1
/ 2

中医适宜技术在骨科患者快速康复中运用

兰燕

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四川省成都市,610500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医适宜技术在骨科患者快速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我科收治的骨科患者为观察对象,从中抽取10例参与此次研究,研究起止时间:2021-06至2022-03,并将其按照随机法分成两组,设置组别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开展常规管理与中医适宜技术,对比不同的干预价值。结果 疼痛评分,干预前对比(p>0.05),两组无明显差异,而干预后对比(p<0.05),差异显著,其中观察组的评分更低;临近关节活动度,干预前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对比(p<0.05),差异明显,其中观察组评分更高;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满意度为80.00%,可见观察组满意度较高,但两组对(p>0.05),无差异性。结论 在骨科患者快速康复中实施中医适宜技术具有显著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中医适宜技术;骨科;快速康复

骨科是专业性较强的科室,我科骨伤一科日常收治脊柱、骨盆、肩胛带及躯干部创伤骨病等诸多病症,而疼痛是诸多骨科病症的典型特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不管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均需要以快速康复为原则,为患者提供科学的服务。有研究表明[1],在快速康复理念中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可以获取良好的恢复效果,因此,本文以我院骨伤一科收治的患者为例,分析中医适宜技术在快速康复中的运用效果。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我科收治的患者中抽取此次研究对象,共计10例,均于2021-06至2022-03入院,并根据随机法将其分成两组,一组命名为对照组,一组命名为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范围:36岁-49岁,平均(40.08±2.31)岁;患病时间:25天-3个月,平均(1.43±0.11)个月。

观察组: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范围:35岁-48岁,平均(40.13±2.02)岁;患病时间:27天-3个月,平均(1.24±0.20)个月。

上述资料对比(p>0.05),无显著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管理:常规病情评估、肢体康复锻炼指导以及遵医嘱用药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中医适宜技术:结合患者的实际需求选取耳穴埋豆、艾灸、穴位贴敷、中药塌渍、食疗以及药物护理等,其中,脚腕针具备疏通淤血、缓解疼痛的作用,适用于痛症,而耳穴埋豆具备行气活血、活血祛瘀的作用,取神门、皮质下、交感、三个穴位,取王不留行籽按压在对应的穴位上按压;依照患者的病情选取适宜的中药方剂给患者服用,并注意烹煮的方式,同时调整室内温度、湿度,调节患者的活动时间,并取含有川穹、独活等具备强筋健骨作用的中草药对病灶处做熏蒸处理,每日一次,每次40min,熏蒸时需要充分考虑药液的温度,避免烫伤,并于熏蒸后,指导患者活动关节,促进血液流通,根据耐受性逐渐增加活动强度和幅度,促进肢体功能改善[2-3]

1.3观察指标

疼痛评分:通过VAS量表进行评估,满分10分,得分越低越好。

临近关节活动度:对距离骨折位置最近的1个关节的活动度进行测量。

护理满意度:通过我院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统计调查结果包括: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5.0对本文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接受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接受t检验,当处理结果显示p<0.05,即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疼痛评分

详见下表一所示,疼痛评分,干预前对比(p>0.05),两组无明显差异,而干预后对比(p<0.05),差异显著,其中观察组的评分更低。

表一  疼痛评分  (±s)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5

3.10±0.75

1.14±0.11

对照组

5

3.20±0.76

2.90±0.55

t

0.209

7.016

p

0.839

0.000

2.2 临近关节活动度

如下表二所示,临近关节活动度,干预前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对比(p<0.05),差异明显,其中观察组评分更高。

表二  临近关节活动度 (±s)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5

12.93±0.55

19.05±1.21

对照组

5

12.89±0.56

15.47±0.77

t

0.114

5.581

p

0.912

0.001

2.3 护理满意度

详见下表三,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满意度为80.00%,可见观察组满意度较高,但两组对(p>0.05),无差异性。

表三  护理满意度 n(%)

组别

n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5

4

1

0

5(100.00)

对照组

5

2

2

1

4(80.00)

X2

1.111

p

0.292

3讨论

近年来交通业、建筑业的发展,使得骨折发病率显著提升,加上老龄化趋势的发展以及运动人员的增多,使得骨质疏松、骨质增生以及踝关节扭伤等骨科病症的发病率显著提升,严重影响社会人口的平均健康水平,并且降低社会劳动力,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而在治疗期间,不仅需要以促进病灶处恢复为原则,还需要以缓解患者的疼痛,恢复肢体活动功能为主要原则,而中医认为,骨科病症的发生多与经脉阻塞,气血淤滞有关,加上骨科病症多需以休养为主,会导致关节和肌肉组织发生僵硬和萎缩的情况,不利于预后,因此,需要在重视营养补充、多休息、遵医嘱用药的基础上,辅以一系列的康复锻炼,同时,中医适宜技术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症采取多种干预手段,帮助患者提升治疗的效果,加快康复速度,例如:脚腕针可以通过针刺对应的部位达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效果,而耳部穴位众多,对应各个脏器,选取适宜的穴位做耳穴埋豆,可达行气活血,活血祛瘀效果

[4],并且可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疼痛阈值,起到解痉、镇静镇痛的效果,而熏洗可以将热力穿透表皮,配合按摩,促进局部的血液流通,不仅可以促进病灶处改善,还可以降低疼痛感。

综上所述,骨科快速康复理念中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可以促进病情改善,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何燕,沈丽佳.以中医为特色的多学科医护协作模式在骨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3,31(03):75-78.

[2]吴云.从中医理念探讨骨科疾病的管理要点[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3,31(03):232-234.

[3]陶茜楠,李嗣菁.基于中医药传承创新的中医管理模式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3,31(02):125-127.

[4]凌乐洁,杨嫦,周艳艳.中医整体观在完善骨科风险质控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3,31(02):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