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带来快乐——谈谈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2
/ 2

分享带来快乐——谈谈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任丹

神木市第二十幼儿园  陕西 神木 719399

摘要:分享可以带来快乐,对于幼儿未来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小班幼儿个人发展的起步阶段,如何让幼儿理解分享的好处是学校与家庭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旨在探讨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以及探讨幼儿学会分享一些建议方法。本研究旨在促进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情感发展,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同理心,从而为幼儿提供更快乐和丰富的成长环境。

关键词:分享;小班幼儿;培养

一、引言

分享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基本行为,它体现了个体之间的互助和合作精神。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学会分享不仅有助于他们的社交和情感发展,还能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因此,培养小班幼儿分享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分享,幼儿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和互动,建立起积极的人际关系,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时,分享也能够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与他人和谐相处。其次,分享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通过分享,幼儿能够学会关心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并主动帮助他人。第三,分享是建立良好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基础。从小培养幼儿的分享习惯和能力,可以为他们的未来打下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

二、影响分享行为的因素

2.1 社会文化因素

分享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深刻影响。社会对于分享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氛围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分享行为。在一些文化中,分享被视为一种美德和乐于助人的表现,对于分享行为给予积极的评价和认同。这种文化背景下,幼儿容易形成分享的意识和习惯。相反,在一些文化中,个人主义和竞争意识较重,分享被视为一种损失和弱点,社会对分享行为的评价不高。这种文化背景下,幼儿可能会对分享感到抵触,难以形成分享的意识和习惯。研究表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幼儿在分享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以中国和美国为例,一项研究发现,在幼儿期,中国孩子相对于美国孩子更倾向于分享和合作,这与中国社会强调集体主义和家庭教育偏向合作有关[1]。因此,在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时,需要充分考虑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并积极塑造社会文化氛围,为幼儿树立正确的分享价值观念。

2.2 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教育是影响幼儿分享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是幼儿的第一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对于幼儿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家庭中,父母的示范行为和教育方式对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家庭的教育方式和父母的分享态度直接关联着幼儿的分享行为。父母如果能够以身作则地展示分享行为,幼儿更容易模仿并形成分享的习惯。同时,家庭教育中的沟通与互动也是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重要手段。父母应该通过和幼儿的对话和交流,引导幼儿理解分享的意义和价值,使他们明白分享行为对于自己和他人的积极影响。

2.3 学前教育环境因素

学前教育环境是幼儿分享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学前教育机构中,教师和同伴对于幼儿的教育和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和方法来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创建积极的学前教育环境,提供丰富的分享机会和激励,是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重要策略。在班级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性的活动,鼓励幼儿参与和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资源。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社交化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分享的乐趣和意义,从而增强其分享行为的积极性。

三、培养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方法

3.1 培养合作意识和分享意识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是培养其分享行为的前提。在小班幼儿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合作活动,如小组游戏和团队项目,来促使幼儿学会合作。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互相倾听、互相尊重,并共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研究表明,幼儿在社会参与中的经验对其分享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在社会参与中,幼儿学会了与他人互动、分享资源和注意他人的需求。因此,教师应该主动引导幼儿参与集体活动,如团队游戏、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在这些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分享和合作与他人建立联系,培养他们的分享行为[2]

3.2 提供分享机会和激励

给小班幼儿提供分享机会是培养其分享行为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活动和任务,鼓励幼儿分享他们的玩具、食物、故事和经验。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分享角”,每天安排不同的幼儿将自己喜欢的东西带到班级与他人分享。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幼儿互相赞扬和表扬分享行为来激励幼儿分享。介于幼儿在分享行为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有些幼儿天生具备分享的倾向,而另一些幼儿则需要鼓励和激励。因此,教师可以采取不同方式来激励幼儿分享行为,如给予公平的赞扬和奖励。这样可以增强幼儿分享的动机,并促使他们乐于与他人分享。

3.3 倡导爱心和同理心

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理心是培养其分享行为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教育来引导幼儿培养爱心和同理心。例如,教师可以让幼儿观察和评价他人的情绪,帮助幼儿理解他人的感受。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述有关友谊和亲情的故事来引发幼儿对他人的关心和理解。研究表明,父母和教师的示范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分享行为的榜样,表现出乐于分享和关心他人的行为。同时,教师应该与幼儿的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3]

四、结论

分享行为对于小班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分享意识,提供分享机会和激励,以及倡导爱心和同理心,可以有效地培养小班幼儿的分享行为。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增强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为小班幼儿创造一个愉快的分享环境,促使他们享受分享的快乐。

参考文献

[1]Deng, Z., Liu, L., Yan, B., & Zhang, W. (2015). 给予比接受更好:对儿童分享的跨文化考察.《英国发展心理学杂志》, 33(1), 94-102

[2]张毓丽. (2020). 幼儿园小组活动对儿童分享行为的影响研究[J]. 湖北社会科学院学报, 42(6), 123-128.

[3]韩月玲, 王玮. (2019). 幼儿园家园合作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研究[J]. 石家庄学院学报(理版), 35(3), 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