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学旅行+”拓宽大语文课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3
/ 2

“校本研学旅行+”拓宽大语文课程

林思杏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北郊中心小学   529000

摘要:在《关于开展研学旅行的意见》这一文件中,要求我国各中小学应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中,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统筹考虑,由此促进学校内部课程与研学旅行课程之间的有机融合。在此理念下,小学在办学过程中立足于当地的文化优势、地域优势、自然资源等要素,开展校本研学旅行课程,拓宽“大”语文课程路径,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研学旅行;语文;小学;课程体系

引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期间,不仅要关注到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还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此背景下,应立足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特点进行分析,开展校本研学旅行,引导学生在实践探索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思考与感悟,由此拓宽大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研学旅行+”校本模式,落实“三阶段法”

校本研学旅行活动在开展期间,利于语文学科进行分析,拓宽“大”语文课程,丰富课程内容,引导学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细致分析,由此提高研学旅行的实践效果,保证研学旅行活动的教育价值[1]

第一阶段为“预学”。预学环节在开展过程中更加关注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由此让学生能够拥有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带着问题开展相应的研学活动,提高该活动的教学效果。

第二阶段为“共学”。共学这一阶段在开展期间引入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在同班的互相帮助、互相引导下进行分析和思考。在共学阶段,重点关注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学生针对学究过程中的重点以及关键点进行针对性的学习。

第三阶段为“延学”。延学这一阶段更加侧重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延伸以及提高。延学阶段所开展的教育活动更具个性化,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进行分析,带有一定的开放性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研学旅行+”校本内容,“主题式+项目化”结构

(一)主题式

主题式研学旅行课程体系的有效构建,能够减少现阶段研学旅行课程中所带来的随意性以及碎片化的问题。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纪较小,接受能力和分析能力较为薄弱,在主题式研学旅行课程体系的全面贯彻下,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得学生自主接受本次研学活动的主要内容,确保研学活动的落实效果。在构建主题式研学旅行课程体系时,可以从国家课程整合中构建相应的体系内容,针对1-6年级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由此制定贴合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研学旅行课程,全面坚持学科融合,五育并举的教学理念。在主题式研学旅行课程开展期间,可以结合学校的地域优势、学校的内部资源等各类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挖掘和整理本土文化,从中梳理并开发研学主题课程[2]

(二)项目化

在校本研学旅行课程构建过程中,学校教师应针对学校的校情、学情、师情进行分析,由此选择出较为重点且针对性较强的内容,将其内容进行全面的整合与划分,使得重点知识能够以项目的形式出现,从而构建起实践性能较强的研学旅行年级主题课程。项目化研学旅行课程在开展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环境、生态、人文、科技、文化、历史。以上内容既包含了语文学科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能够加强学生对于我国文化以及历史的了解,由此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研学旅行+”校本实施,“三步走”推进学习活动

(一)课内学科融整学习

校本研学旅行课程在开展过程中需要立足于学科内容进行分析,在引导学生学习并探索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制定校本研学旅行的课程主题,由此提升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展效果。以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在开展本单元的教学工作时,教师可以深入分析教学要点和教学内容,由此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确定本次研学旅行课程的主题。第六单元主要针对景物进行描写,学生和教师则可以立足于当地所特有的自然资源,开展以“环境保护”或“生态建设”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在课上所产生的感悟,思考生活中的环境,挖掘当地的美景。同时,在研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也可以引入物理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在自然环境中思考“光”的变化,由此确保课内学科的整合。

(二)课外开展实践活动

课外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是对课内教学内容的延伸。在课外研学旅行活动中,学生能够积极应用自己所学到的学科知识与技能本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论述,由此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思考和分析,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课外研学旅行活动开展期间,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增加学生对于生活实际问题的思考,使得学生能够真正明确研学旅行学习的意义与价值,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综合运用提升深化

在课内矫正教学,课外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下,有效地夯实学生的理论学习基础,同时引导学生在经历真实情境的研学过程中,有效地应用自身所掌握的学科知识,由此在实践探索过程中获得新的感悟与思考。以小学语文学科为例,在教师立足于教材内容,开展课外研学活动时,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思考与探索。例如,教师在讲解有关于我国历史事件的文章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的博物馆、革命纪念馆进行观赏和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在场馆内部了解到更多与有关于历史和革命先辈的知识,由此加深学生的印象,引导学生再次思考课上所学的知识点,不断传承革命先辈的精神。在课外研学旅行活动结束后,教师再次带领学生回归教学课堂,针对该学科的知识内容进行扩展和延伸,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由此不断拓宽“大”语文课程,增加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知识的了解与探索。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开展校本研学旅行,拓宽大语文课程期间,教师应立足当地资源、结合语文学科教学内容规划,需要明确学习的方式、主题、内容以及实施措施,从而确保研学旅行活动的教育意义,保证其内容能够与课上的教学知识点进行有效衔接,由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嵩涛.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有效培育学生语文素养——以研学课程《元曲之路》为例[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4):110-112.

[2]廖纪元王芳.加强研学旅行主题课程的校本化探索[J].福建教育, 2022(5):6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