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前预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3
/ 2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前预习

李广琪

黑龙江省大庆市东湖第三小学  黑龙江大庆  163000

摘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预习是最关键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环节。在开始新课之前,学生在老师、家长和其他教育媒体的协助下,可以提前预习课程内容,为整个教学过程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达到承上启下、温故而知新的效果。预习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提高学习效果,减轻老师的压力。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必须积极构建以预习为主体、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满足当今社会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求,创建真正意义上的语文学习型社会。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

一、组织预习小组

小学生更倾向于集体预习,老师可以组织预习小组,让学生进行预习。团队成员不能太多,通常五个人比较好。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设立一个小组的组长,负责安排学生的学习,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老师会在上半程对预习结果进行审核,并以小组报告形式对预习结果进行验收。这样,学生不但可以迅速地掌握预习的要点,还可以在交流、交流中扩展自己的思想,加深对预习内容的了解。在预习内容的选取上,应根据课本的内容进行预习,在安排预习作业时,将重点放在小组进行集中讨论,重点研究。

比如《观潮》,老师可以把预习的重点放在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上,比如生字词、主旨大意、课文朗读、课文重点的朗读。老师把课文的预习作业分发给每个小组,让他们自己做预习。在预习作业中,老师也会设定与预习有关的问题,例如「文章的主题是什麽?」“作者从三个阶段的潮汐中,总结了三个阶段的潮汐,要表现出怎样的情绪。通过问题导向,使预习过程中能更好地找到重点和难点,从而提高预习效果。为便于学生思考问题,老师还可以把课前预习问题设置为“预习题卡”,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解决问题、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得出结论。

在预习前,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指导。老师可以通过阅读和想象来感受钱塘江的壮观景象。在掌握了一定的语言知识之后,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都会得到极大的提升。通过使用词汇手册,了解词义、字形等基础知识,消除词汇的障碍。

二、了解文章背景,熟悉作者生平

每一篇文章,都凝聚了创作者的心力,在一定程度上传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若抛开作者的背景,仅仅从文字中解读自己的内心感受,这种认识就不够全面,也会产生理解上的偏差。教师应引导小学生在预习课文的时候,首先对文章作者、文章创作背景进行大致了解,在理解了故事背景和写作背景之后,应引导学生学会收集、处理信息,尝试用各种方式、多种角度来学习语文。

比如,教育部出版的语文小学教材“黄继光”,叙述抗美援朝志愿军英雄黄继光的英勇事迹。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图书、网络等各种方法收集上甘岭战役的史料,全面了解上甘岭战役的作战背景、作战条件等。使学生们对英雄黄继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也可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

再例如,作为柳宗元古代诗作的研究,柳宗元仅仅从字面上了解其压抑的孤寂,还远远不够。同学们查阅了作者的背景资料,了解到当时刘宗元改革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在流亡十年后,过了“囚禁”生活。他的生命价值和理想抱负在《江雪》一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其摆脱了世俗、高贵、狂放不羁的人格魅力,在这首诗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藉此,可让学生能更全面地了解柳宗元及其个性,并被其个性魅力深深触动,了解背景,熟悉作者的准备。

三、注重学生父母的反馈和评估,并加以改进

在预习阶段,家长要注意预习,要主动指导,解答问题,在需要的时候给予表扬。在预习中,如果学生的预习成绩达到了老师的预期,那么老师就应该给予相应的表扬和奖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在家长们的认同下,孩子们对于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预习会更加感兴趣,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他们的学习会更加的顺畅,这对于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有益的。同时,在指导孩子的时候,家长也要对孩子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估,并与老师进行沟通,让他们了解到,在学习中,哪些环节表现的更好,哪些环节出现了问题,如何解决,如何去找老师。一般来说,如果预习完成了,那么他们的学习水平就会更高。如果提前预习的话,他就能对老师讲的东西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自己的理解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在收到家长的反馈意见后,学校要对其进行修改和改进,以提高教育的质量。这不仅能让学生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更密切,也能加强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四、检查预习效果,达到有效预习

教师要对学生的预习进行及时的检查和评估,并对其进行评估和反馈,同时采用灵活的预习检查法,比如在课堂上抽出5分钟的时间,对预习进行检查,或者抽阅预习笔记,对预习进行适当的评估,从而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提高预习效果。比如,可以把同学分成几个小组,互相检查,然后由各个组长进行协调和指导,然后由老师进行检查。同时,老师可以通过听写词、连词、句群等方法来检测学生的词汇理解和掌握,然后对重点段落的朗读和理解进行测试。通过预习内容所想的知识,阐述所学知识的重难点或文章的精妙之处,不仅能使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习体系,还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结语

课前预习是一个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相互协作的过程。要有效地运用预习活动,不仅要加强教师和学生的预习意识,还要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有效合作,制定科学有效的预习方案和方法。同时,教师要主动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一种趣味性、探索性、时效性的教学过程,进而使语文教学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宋淑娟.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实践研究[J].中外交流,2021,28(5):1110.

[2] 王芳.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1(62):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