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护理应用心理护理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3
/ 2

血液透析护理应用心理护理方法

张庆

射洪市人民医院 629200

摘要:目的血液透析护理应用心理护理方法。方法以本院收治的25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时段为2021年5月~2022年3月,依据随机抽签法分组,组别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参照组12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13例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分析比较两组负性情绪、舒适度、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舒适度与参照组比较,显著提高(P<0.05)。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护理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后,有助于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舒适度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应用;心理护理方法

引言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它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将患者的血液引流到体外,进行物质交换后,清除体内代谢的废物,再将净化的血液回输给患者,从而维持患者内环境的稳定。对于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来说,往往具有比较高的临床疗效,但是由于治疗时间比较长、透析次数频繁、并发症较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利于患者的心理健康,容易产生不适感。有资料表明,15%~52%的维持性血透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因此,在日常的血液透析护理工作中,极需要我们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加强心理护理工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本院收治的25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时段为2021年5月~2022年3月,依据随机抽签法分组,组别为参照组与观察组。纳入标准:①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者;②意识清楚者;③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伦理委员会要求。排除标准:①存在认知障碍与沟通障碍者;②伴有心、肝、肾等脏器严重病变者;③中途退出研究者。参照组12例患者中,年龄20~80岁,平均(50.22±4.81)岁;透析时间2个月~10年,平均(3.36±0.76)年;男7例、女5例。观察组13例患者中,年龄21~80岁,平均(51.34±4.88)岁;透析时间3个月~10年,平均(3.41±0.78)年;男8例、女5例。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具体内容见下:给予入院患者悉心接待,指导其完成相应检查;在护理过程中加强抗感染支持,并指导患者正确健康的饮食方式,期间围绕患者病情开展针对性的健康宣教,血液透析期间保持正确且舒适的体位,做好病区及患者个人卫生清洁工作,积极与患者探讨病情,鼓励患者接受治疗,并针对患者用药进行科学干预,鼓励家属配合医方予以患者相应护理及监管。试验组基于常规护理原则上强化心理护理,具体内容见下。①维系积极护患关系:加强心理护理的基础需建立在良好且友善的护患关系原则上。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前,相关护理人员应保持亲切友善的态度,主动告知患者透析治疗相关事宜、并发症及自我防范策略,主动与患者交流疾病治疗相关流程,维系良好且正面的医者形象,有助于提升患者依赖度,进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充分良好的治疗前沟通工作,能够帮助患者巩固心理建设,进而在正式治疗开始前就取得与患者的较高配合度,从而保障血液透析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治疗过程中需时刻重视患者隐私,可主动予以患者既往成功治疗病例的案例宣教,帮助患者提升治疗信心与积极性。②心理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始终贯穿心理护理干预,耐心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血液透析治疗的优势与其必要性,告知患者该项治疗需要长期进行,患者及其家属配合医方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以简单易懂的语言与数据支持,告知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是一项成熟且应用广的新型治疗方法,同时亦需告知患者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提升患者治疗信心的同时,亦可有效避免后续因并发症问题导致的医患纠纷与对医方信任度的不良影响。在护理过程中始终保持细心、耐心的工作态度,护理动作需在专业基础上尽可能做到轻柔、细致,以提升患者护理舒适度。良好的服务理念、专业的服务内容,是稳定患者治疗前紧张、焦虑、不安心理的有效途径。同时提倡家属多予患者情感支持,帮助患者提升治疗意志力。③组内心理建设:由护理人员牵头,将医院各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纳入患者小组,并定期开展相应心理辅导及健康宣教会议,通过病友间互相鼓励的方式,可有效帮助患者积极心理建设;每次会议引导患者大胆地与其他病友分享自身护理经验,引发其他患者情感共鸣,进而更好地吸收与学习护理知识,体现健康宣教价值;鼓励在病期间,小组内各患者互相提供情感援助,多方法结合,提升患者积极心理建设。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对比

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舒适度比较

观察组舒适度与参照组比较显著提高(P<0.05)。

3讨论

对于终末期阶段的肾病患者来说,血液透析治疗是其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该治疗方式虽然能够对患者的生存时间进行延长,但受其治疗时间长、并发症多以及患者对该治疗方式缺乏认知等因素影响,往往会致使患者产生不良情绪和不适感,从而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极大的负担,容易产生较多的焦虑、抑郁、绝望情绪,甚至出现可怕的自杀行为,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遵医行为差,这不仅影响到患者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还增加了患者的再住院和死亡风险。因而,现代血液透析护理工作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患者血液透析管道的护理和宣教,更要求我们及时关注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等不良情绪,采取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和对血液透析工作的影响。心理护理工作要求我们严格落实以患者为中心,遵循现代护理理论,及时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方式对其进行改善,以提升患者的舒适度,从而为血液透析日常工作的良好开展打下基础,促进患者临床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日常工作中,我们给予血液透析患者正确的心理护理,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心理护理干预、团体心理指导等方面展开干预,致力于缓解和疏导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等不良心理和情绪。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SAS)评分和抑郁(SD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与参照组护理舒适度相比,研究组明显偏高(P<0.05)。说明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有利于优化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工作,有利于提升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舒适度。

综上,于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情绪状态,提升患者舒适度及生活质量,临床满意度高。

参考文献

[1]牟爱丽.心理护理联合舒适护理在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18,17(51):392.

[2]张洁.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护理联合术中舒适干预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1):1369-1373.

[3]王春玲,赵莹,赵娟.心理护理联合舒适护理在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9,26(1):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