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劳动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视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06
/ 2

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劳动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视角

刘云飞

兰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甘肃省兰州市 730010

摘要: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劳动力市场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数字劳动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之一,成为了劳动力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以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为视角,探讨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劳动的本质、特点以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首先,梳理数字劳动的定义、分类及其在数字经济中的地位;其次,分析数字劳动的劳动价值形式和决定因素;最后,探讨数字劳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促进数字劳动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数字经济;数字劳动;劳动价值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数字经济逐渐崛起并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经济以数字技术和信息化为基础,涵盖了电子商务、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引领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在数字经济中,数字劳动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劳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字劳动涉及到数据处理、软件开发、网络管理、内容创作等领域,是数字经济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深入研究数字劳动的劳动价值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数字经济的运行机制和劳动力市场的变革。

2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关于数字劳动的论述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对数字劳动的内涵进行研究。1952年,斯麦兹首次提出关于“受众是广告商劳动的‘盲点’争论”。他的受众商品论是西方学者进行数字劳动研究的起点。韩文龙和刘璐(2020)将数字劳动定义为在数字技术依托下以“数字化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资料的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二是对数字劳动的表现形式进行研究。福克斯对数字劳动的表现形式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他认为数字劳动的形式包含了数字信息交流技术行业价值链上所有的劳动形式。韩文龙、刘璐(2020)将数字劳动过程概括为四种表现形式。三是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对数字劳动进行研究。朱阳和黄再胜(2019)认为在数字资本主义社会中,数字劳动异化是劳动者主体地位逐渐丧失的过程,也是劳动者逐渐从属于雇佣劳动关系的过程。四是通过具体案例对数字劳动进行研究。刘懿璇(2021)揭示了网络直播中粉丝的情感劳动,并且阐明粉丝如何从受众转变为“数字劳工”。

综合上述分析,国内外学术界对于数字劳动的研究内容都较为丰富。但是在研究路径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国外学者倾向于把传播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结合。而国内则将二者分开单独进行研究,对于其结合方面,做的努力不足。

3数字劳动的劳动价值形式

3.1 数字劳动的劳动价值形式

数字劳动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劳动,在劳动价值形式上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在数字劳动中,具体的技术技能和知识被转化为抽象的劳动力量。数字劳动者通过运用自身的技能和知识,将其转化为创造性的劳动,创造出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数字劳动的劳动价值体现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生产一定数量的商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数字劳动的劳动价值受到技术水平、生产工具和组织形式等因素的影响。数字劳动的劳动价值形式还反映了其中所包含的技术含量。数字劳动依赖于先进的数字技术和信息化工具,技术含量高的劳动在生产中所创造的价值也相对较高。数字劳动的劳动价值体现了劳动的抽象一般性。在数字劳动中,劳动者的具体个体特征抽象化为一般的劳动能力,劳动者的个体差异不再是决定劳动价值的因素。数字劳动具有无形劳动的特点,即劳动过程和劳动结果的物质性和可触摸性较弱。数字劳动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信息的加工、创意的产生以及技术服务等无形的劳动活动中。

3.2数字劳动的二重性特征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一切劳动主要包括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两种形式,即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是指通过具体形式的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指无差别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任何一种商品所包含的劳动都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者不可分割。考察数字劳动,也需要考察其劳动二重性,考察是否创造出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显然,数字劳动具有劳动二重性的特征。一方面,数字劳动通过具体劳动创造出了数字产品的使用价值。人是社会的人,人类所进行的社会交往是人类所必需的社会劳动。数字劳动者们通过使用电子信息技术分享信息、交流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到的知识,让劳动者们满足了本身对于所需要的内容的获取,也为资本所有者贡献出了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数字劳动者们通过网络同别人进行交流学习,形成了网络交往的数字化平台,恰恰体现了数字劳动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数字劳动通过抽象劳动创造出了数字商品的价值。这种对他人或者社会有用的数字劳动产品,经过数字平台的收集、分析和归类,通过交易,使得数字劳动产品转化为数据商品,因此实现了其价值。这意味着数字劳动创造了使用价值,也创造出了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符合马克思对劳动二重性的分析。

4 数字劳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1数字劳动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数字劳动的发展使劳动力市场涌现出许多新岗位,劳动力需求增加,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数字劳动者通过互联网平台参与工作,使工作灵活性自主性更强。数字劳动改变了劳动力市场对技能的需求。随着对于数字技术技能要求的提高,劳动者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

4.2数字劳动提高生产力

数字劳动借助数字技术,实现了工作的高效率和高精度,减少了重复性劳动,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和质量。通过在线数据帮助决策者及时收集准确的信息以及市场反馈。利用大数据预测模型帮助企业进行决策,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生产效率。数字劳动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创新和创造力的释放。

4.3 数字劳动对经济结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数字劳动推动了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同时催生了许多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推动了跨境贸易和全球化的发展。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和数据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更加便捷,促进了国际贸易和合作的加强,拉近了不同地区的经济联系和互动。

5结论与启示

数字劳动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未来要加强政策支持和保障,以促进数字劳动的良性发展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因此,为促进数字劳动的良性发展,我们要加强数字劳动力的培养与教育,完善数字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推动数字劳动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提高数字劳动者在传统产业中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以此帮助我国提升数字劳动的质量和价值,促进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澳然,周尚万. 数字经济条件下数字劳动的特点——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分析[J]. 商业经济,2023,(07):15-17+140.

[2]刘懿璇,何建平. 从“数字劳工”到“情感劳动”:网络直播粉丝受众的劳动逻辑探究[J]. 前沿,2021,(03):104-115.

[3]韩文龙,刘璐. 数字劳动过程的四种表现形式及价值形成[J]. 社会科学文摘,2020,(03):55-57.

[4]郑吉伟,张真真. 评西方学者对数字劳动的研究[J]. 经济学家,2019,(12):100-108.

[5]朱阳,黄再胜. 数字劳动异化分析与对策研究[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9,(01):15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