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07
/ 2

素养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初探

余美玲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校   245000

摘  要:大单元教学是教育领域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开展大单元教学,培养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是现阶段迫切需要面对的课题。本文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开展大单元教学的必要性,理解大单元教学的涵义和特点,探讨核心素养导向下大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一、开展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发生了相应的的变化。《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要着力培养学生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围绕核心素养,开展大单元教学,把教育的重心从传授知识和技能转变为培养能力与素养。

二、理解大单元教学的涵义和特点

什么是大单元教学呢?这和传统意义上以一个单元主题统领课时教学的单元教学模式截然不同,而是以单元为入手点,以核心素养为引领,创设一个大主题、大情境或者大任务,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整合和组织实施的教学过程。其目的是带领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力求构建整体的知识体系。由此看来,大单元教学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1.大单元教学是一种全新的以大任务、大情境、大问题为驱动的教学。

2.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站位要高、目标要远、内容要精、活动要真、评价要多元,能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3.大单元教学要与现实生活相关联,要将课程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注重素养形成的情境性。

4.大单元教学要关注学段之间的联系,可以打破了课时的限制,不再“以时间定学习”,而是“以学习定时间”,注重学习过程的完整性和结构化。

三、素养导向下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的策略

基于以上对大单元教学的理解,我们厘清了大单元教学的着力点在于“大”字,要从“大处”着眼,进而从“大处”着手。那么,在实际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实施大单元教学呢呢?

1.立足实际情况,精准把握教学目标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程度,决定着教学工作的整体质量。因此,教师要精准了解新课标的要求、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在制定大单元教学目标时,不仅要明确教学意图,还要考虑学情,保证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始终围绕核心素养展开,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对本单元中知识点进行整合,帮助学生从小单元理解中走出来,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父母分担》为例,根据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可以设置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2)提升学生自我认识,让学生懂得每个家庭成员都有义务参与家庭劳动。(3)强化学生法治观念,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总之,我们要在深入研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通过明确单元主题、细化单元教学目标,确定最优教学方案,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工作。

2.注重任务驱动,强化学生实践体验

大单元教学强调教学的实践性和整体性,所以不能局限于课堂,应该把视线转移到学校以外的地方,可以设计一个大任务引领学生走进社会生活,启发学生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在实践体验中提升能力和素养。

比如,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从“白色污染”说起》这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塑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明白“白色污染”的危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塑料制品大搜索”这样的学习任务,将学生划分成4—6人的活动小组,采用主题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家里、学校、超市等场所调查“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用塑料做的?”每个小组成员可以利用周末或者闲暇时间开展调研活动,并把调查数据记录下来,最终看看哪个小组找到的“塑料制品”种类最多,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塑料制品”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接下来,教师带领学生观看视频《塑料袋漂流记》,引导学生说说“白色污染”的危害。这种将学习任务引入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提升学生对塑料的认识,最终在引导学生权衡利弊时帮助他们树立环保意识,领悟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深刻含义,从而形成法治意识。

3.积极创设情境,营造良好学习气氛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如果想让道德与法治教学达到“知行合一”效果,教师就不能用“成人生活”替代“儿童生活”,因为成人和儿童的认知是有着明显差异的,如果用“成人生活”替代“儿童生活”,可能会导致学生因无法理解学习内容而疏远甚至排斥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不仅不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还影响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形成,与国家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背道而驰。所以教师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积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大情境,助力学生学习。

教育实践证明,有效运用多媒体也可以拉近教材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产生真实的感官体验,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效果。以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父母多爱我》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软件播放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的故事视频,我想大多数学生都能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直观、温馨的画面,感受到了大棕兔于小棕兔之间的爱。当学生沉浸在绘本场景中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觉得你的爸爸妈妈爱你吗?他们为我们做的每一件普通的事,其实都藏着深深的爱,你能发现这些爱吗?在问题的推动下,很多学生会在脑海中搜索与父母相处的画面。有的学生会说:“我的爸爸妈妈是爱我的,他们就像绘本中的大棕兔一样,总是想方设法满足我的愿望和要求。”也有人会说:“我觉得我的父母不爱我,他们总是对我提出各种要求,逼迫我参加不喜欢的兴趣班……”在不断的表述中,学生进入了真实的生活场景。教师则依据学生的表述情况,自然而然地就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

4.创新评价方式,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新课标对教学评价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强调了对价值观念、学习态度、过程表现等方面的评价,并要求将其贯穿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全过程和教学的各个环节。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推动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注重表现性评价和增值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1)教师要转变观念,关注学生的成长,不再一味地注重结果而轻视学习过程。

(2)授课时注意渗透过程性评价,关注每一个学生在解决问题、开展互动时的态度和取得的进步,并及时予以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课堂参与度。

(3)探索增值评价的个性化,关注每一个学生,减少横向对比,关注纵向对比,引导学生不断超越自我。

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还可以借助智慧课堂、希沃等软件,记录学生在每次的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取得的进步。最后通过数据统计和可视化处理,可以更加直观地掌握学情,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总之,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深化大单元教学理念,串联知识点,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系统化学习,进而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管晓红.立德树人视角下小学道德与法治主题单元活动教学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13):70-72.

[2]刘徽.“大概念”视角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构型——兼论素养导向的课堂变革[J].教育研究,2020,41(06):64-77.

[3]王庆冷.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策略[J].天津教育,2022(18).

[4]蔡瑾.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优化途径[J] .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