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肺炎患者中医证候特征与中医药治疗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09
/ 2

重症肺炎患者中医证候特征与中医药治疗进展

孙贺

嘉善县中医医院 浙江 嘉兴314100

摘要:重症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症。由于其发病突然,病情严重,常表现为高热,咳嗽,咳痰,气促,多脏器衰竭,极易继发感染。目前,临床上对重症肺炎的治疗以抗生素为主。通过对大量文献和临床经验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对在临床上应用中医药对重症肺炎进行干预的有关理论和中医证候要点和治疗进展进行了论述,并总结出了一套以临床实践为基础的重症肺炎病因病机、中医证型分析方法和治疗策略,以便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关键词:重症肺炎中医证候特征中医药

近年来,中医药在重症肺炎和败血症等方面的应用取得了长足进步,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与历代中医相结合,对重型肺炎的证候类型、演变规律、临证表现、临床治疗、预后变化等方面进行了持续的总结研究。当前,对于重型肺炎的认识和辨证治疗的文献分析要比过去的数据要好很多,并对其疗效有了一个较为客观深入的认识,使中医在个体化的辨证施治病毒性肺炎已自成一系[1]

1重症肺炎中医证候特征

根据以往的文献资料和项目组成员临证的经验,我们提出,该病的病机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虚,多为肺气亏虚,外因不固,或者某些老年人或长期患有各种疾病,多为肺肾亏虚,气短不能平,气短不能平,外感以风,热,寒,湿,毒为主。病毒性肺炎是一种以痰、热、瘀、毒、为本虚、标实的病机。中医辨证论治重型肺炎,以气血亏损为本,以痰、瘀血为标。可能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如长期卧床,机体免疫力下降,易传染,造成了内脏、血液、血液、津液的不可逆的损害,形成了“久病必虚”,“怪病多痰”,“久多瘀”的说法。

2重症肺炎中医论治旨要

重症肺炎讲究辨证施治,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相对于单纯西医,中医辨证施治更具临床经验特色。在现代医学中,已经逐步从病理组织学、分子基因水平等角度,对重症肺炎的发病机制、药物治疗靶点及有效性有了初步的了解。当前,中医药学界也已经确认,中医药可以从重症肺炎的发病机制、治疗特点等方面入手,将多靶点、多水平、多环节的研究手段整合起来,对中医中药可以对人体的免疫功能进行调控,可以抗机体的炎症反应,还可以对抗病毒、抗细菌等产生影响,还可以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降低组织的炎症损伤,改善预后,减少住院天数。本课题组根据其病因病机特点,归纳出“清肺化痰”、“通腑泻热”、“活血化瘀”和“益气养阴”四种治法。

2.1 清肺化痰

外邪、外邪、时疫都是造成本病的直接原因,当外邪侵入肺脏,毒邪与热毒、湿热在体内发生冲突时,就会产生一种“痰热”,症状就会表现为发热、咳嗽、咯痰,痰色黄白色或夹杂着血丝,或者是黄绿色的脓痰,这些痰液都会积聚在肺部,还会出现呼吸喘憋、痰蒙神窍,神志不清等临床症状。在中医的治疗上,可以使用清肺化痰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清金化痰汤等,它可以起到缓解炎症反应,醒神降温,稀释痰液和痰液等效果,这样可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2.2通腑泻热

重症肺炎患者常有大便干结、秘结,服用抗生素后易引起肠道微生态失衡,加重患者胃肠道症状,故提出“通腑泻热”是其关键。在现代医学看来,肠道是人体内最大的“内毒素库”和“储菌库”,也是引起严重肺炎并发多脏器衰竭的重要原因。中医理论认为,肺脏与大肠相合,肺脏受邪,往往会影响肠脏,导致气机不畅,肠梗阻。肠道机能紊乱,会导致传化失灵,排渣能力下降,从而加重病菌的毒性;如果肠道功能紊乱,还会影响到肺部的宣发、肃降功能,从而导致咳嗽、咯痰、胸痛、喘息等症状加重。现代研究发现,通里、泻下、涤肠等功效的中药可有效地抑制肠道菌群易位,降低内毒素吸收,控制炎症反应,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在重症肺炎的病程中,经常会出现胃肠功能失调的情况,比如:便秘、腹胀、呕吐,腹痛甚则肠梗阻等。在我们的临床观察中,可以使用“寒下、温下.润下”等方法来快速恢复胃肠道,将毒素排出,从而缩短病程,并改善患者的症状。

2.3 活血化瘀

重度肺炎严重时,严重时会出现严重的凝血病,出现弥漫型血栓形成,导致凝血病,因此,如何调节凝血病的发生,成为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组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分析,提出了“热毒邪入,扰乱营血,热毒邪结,凝而成瘀,气血不畅,血瘀越积越重,血瘀阻于脉道而导致的病理变化”的假说。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活血化瘀法,可调节病人的凝血功能,改善机体的稳态,提高中西医结合对重症肺炎的治疗效果,并可有效缩短病程。升降散及血府逐瘀汤是临床上常用的活血化瘀方。

2.4益气扶正

《黄帝内经》中说,“正气存于体内,邪气不能入”,而邪气在体内聚集,就会导致气血衰弱。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正气”就像是人的免疫系统,当“正气”衰弱时,就会出现“免疫”缺陷[2]。一方面,毒邪易侵肺卫不固、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病人,另一方面,又有免疫功能低下的病证,因此,我们推测,重症肺炎有“正气亏虚”的特征。在治疗重度肺炎时,扶正、扶正、积而不废。这主要是由于人体内气虚弱,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从而导致人体内气亏损,脏腑机能紊乱所致。重度肺炎的出现与病原体的数量、毒力的强度、机体的免疫能力等都有一定的关系。重症肺炎病人体内存在着促炎、抗炎因子平衡失调。

3.结束语

中医药治疗重症肺炎的内容包括了内治法、外治法和内外合治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呼吸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死亡率。当前,尽管中医药在治疗重症肺炎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其作用机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观察到的样本数量和指标比较少,同时也缺少对中医外治法和内外结合治法的研究。未来,我们需要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继续加强和加深对重症肺炎的认识,加速基础和临床的研究,以提高其治疗的有效性、针对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参考文献:

[1]章怡祎,张伟珍,陈伟.重症肺炎患者中医证候特征与中医药治疗进展[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22(11):4033-4038.

[2]罗成,叶远航,盛国光等.中医药治疗重症肺炎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23,32(05):929-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