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语新承——“汉服热”背后的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2
/ 3

服语新承——“汉服热”背后的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第一作者:李悦 第二作者:丁佳欣,于佳鑫,邱成虎,滕雨辰

大连工业大学,116000

摘要:随着汉服文化的复兴,中国传统服饰也逐渐引起了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汉服作为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来获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在年轻一代中更是受到追捧。“汉服热”背后的实质,是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文化在新时代的复兴与传承。随着汉服运动在国内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穿起汉服,“汉服热”成为了当前社会上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本文基于“汉服热”现象,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方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汉服热”;文化自信;传承;弘扬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日益增强,人们对于文化自信的需求日益强烈,同时也更加注重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扬。而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民族魅力、独特的审美价值、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强烈的时代意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随着“汉服热”现象的不断升温,汉服所承载的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及大众喜爱。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人们对服饰的普遍认识不足,使得我国传统服饰文化传承出现了断档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大力弘扬与传承我国传统服饰文化。

一、汉服的意义及审美价值

汉服,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服装,亦称衣冠,服饰,汉服。汉服是中国的“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象征,具有中国优秀的染色、织布、刺绣、刺绣等艺术特色,同时也有超过30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手工艺受到保护。与“汉人”一词相似,汉服“汉”的词义范围也经历了一个从汉族向全民族扩展的过程。例如,在《马王堆三号墓遣册》中,对“汉服”的最早描述为:“简四四‘四女,二女楚服,二人汉服’”,其中“汉服”就是汉代的服装礼制,也就是《周礼》《仪礼》《礼记》中所说的冠服制度;而唐代所著《蛮书》中所载:“初袭汉服,后稍参诸戎风俗,迄今但朝霞缠头,其余无异”,“汉服”一词在书中是指汉族的服装和礼节。

汉服“始于黄帝,而成于尧、舜”,是由黄帝所制作的冠服演变而来的。在周代,又在汉代以四书五经为基础,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冠服制度,并成为道教的一部分。所以华夏王朝都以周法汉为宗师,将汉人的服饰作为国事,所以才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意思是上半身和下半身的衣服形状都是根据天意决定的,是一种神性的衣服。汉服也通过中华法律,对亚洲地区的一些国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等,他们的服装都是以汉服为基础的。

在日常生活中,汉服又能很好地满足人们对于审美的需求。人们可以穿着汉服上街,既不影响他人,也能让自己得到充分地展示。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汉服的审美也不断发生变化。现在社会上流行的汉服种类繁多,颜色多样。而不同种类、不同颜色的汉服在满足人们对于美的需求上也有不同程度地区别。现代人所穿的汉服大多数都是改良后的款式,既保留了原有汉服原有功能的同时又融入了现代审美理念。

二、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传承策略

(一)华夏衣冠,东方神韵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过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精心创造和不断传承,形成了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服饰文化。我国的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演变而来的,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内涵。汉服是中华民族传统服饰,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传统文化最直接、最集中、最鲜活的载体之一。在汉服中体现着中国人民对于生命和自然万物之美的深刻领悟与独特表达,它包含着自然万物之美,又包含着人文之美。汉服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朴素到华丽的过程。汉服在明、清两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现代汉服也已形成了以交领、右衽、盘扣、系带为主的基本款式。我国传统服饰文化不仅在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也具有重要影响力。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和实施,“中国风”不断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与欢迎,“中国风”正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汉服作为“中国风”中一颗璀璨明珠,必将绽放出更加绚烂夺目的光芒。

(二)“汉服热”——国家意志的表达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汉服同袍们身着汉服元素服装出席开幕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16年《中国传统文化1000问》出版。2022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汉服热”的背后是国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中国传统服饰的重视。在当前社会中,汉服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符号,更代表了国家意志。在新时代下,我们应当将汉服复兴视为一项国家战略。不仅要做好汉服的传承与弘扬工作,更要在对外交往中展示中国形象和中华文明。只有这样才能让全世界了解中国文化、了解我们的传统服饰。

(三)汉服复兴——文化自信的彰显

汉服复兴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必然趋势。汉服复兴行动体现了中国人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表现。但是,由于西方思想文化和西方设计理念的影响,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复兴和传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此,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传承传统文化精华、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体现时代精神上下功夫,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积极吸收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广泛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努力把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转化为强大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继承传统中发扬创新精神,在创新精神中弘扬传统文化。

(四)“汉服热”——时尚潮流的引领

“汉服热”不是复古,而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与现代审美进行的一次重新解构与创新。汉服复兴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服运动”,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汉服复兴”是在2003年,2003年11月22日,郑州一位电力工人身着汉服行走在大街上,他名叫王乐天。任凭王乐天被人指指点点,甚至被人取笑,他依旧平静而自信地行走在郑州繁华的大街上。王乐天身上穿着的这套汉服,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薄绒内衫,一个是蚕丝外衫,没有盘扣,也没有金属扣,都是用带子固定住的,都是王乐天他们几个人一针一针地缝出来的。很快,一张张穿着汉服的王乐天的照片,出现在了网上。新加坡《联合早报》的一位记者偶然发现了这组照片,并据此撰写了一篇关于汉服的报道,这也是世界上第一篇关于汉服的报道。于是,王乐天的这一举动便被广泛传播开来,得到了许多人的拥护与响应,从而掀起了一股汉服复兴的风潮,席卷了全国。

IMG_256

图1王乐天街头身穿汉服报道

从“汉服运动”到“汉文化热”再到“汉服热”,汉服复兴的脚步从未停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支持汉服复兴事业。汉服圈内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共同为汉服复兴出一份力。

(五)“汉服热”——民族复兴的标志

“汉服热”是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复兴,是中华文明复兴的一个缩影。“汉服”一词来源于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一词是对汉民族传统服饰的一种称呼,汉族传统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汉服,包括吉服和朝服。由于历史原因,在汉文化中“衣”和“汉服”出现了混淆。但不管怎么说,二者都具有一定的共性。在今天,汉服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华夏民族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统一国家,实现了大团结大统一,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光辉一页,也是中华民族不断走向繁荣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汉服的保护

汉服作为一种传统服饰,在日常生活中还是比较容易看见的。但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自己的目的,将汉服做成“戏服”、“奇装异服”,并加以网络营销和炒作,严重损害了汉服文化的形象。

在现实生活中,为了防止汉服被当作戏服、奇装异服被出售、展览,大家都会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在购买时尽量选择正规品牌、正规商家的商品;选择相对正规的购物网站;不要随意购买,防止买到假货;购买后记得索要发票。若遇到汉服商家或服装品牌以各种理由要求必须买“汉服”、“汉元素”,大家一定要拒绝。在日常生活中,为了保护汉服文化的形象不被歪曲和破坏,大家可以自发组织成立社团组织或志愿者队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汉服文化。如果是为了穿汉服而去学习汉服知识,那么大家可以通过网络查找资料进行学习和了解。

四、结语

“汉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从最初的简单服饰演变成如今的“汉服热”,背后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一方面,要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行业推动等方式来扩大汉服产业规模,提高汉服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另一方面,要注重对汉服文化内涵的挖掘,加强对汉服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人们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认识。

“汉服热”不是简单地“换装”,它需要我们以更深入地思考去理解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传统服饰文化进行新的解读,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命力,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参考文献

[1]潘美萍.从个体到集体省亲:外嫁女自我价值实现新方式研究--基于桂中双村的调查分析[D].2020.

[2]范清清.基于文化产品视角的旗袍购买意向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2017.

[3]任梦.中国旗袍与泰国筒裙服饰审美文化的比较研究[J].纺织报告.2022,41(12):44-45

[4]孙冰雪,熊文飞.中华传统服饰流变研究——以明朝服饰为例[J].纺织报告.2022,41(4):49-50.

[5]曹歆瑶,吴思彤,商庆清.汉服形制的演变与中国服饰的未来[J].艺术科技.2021,(3):144-145.

[6]吴雅雯.汉代传统纹样的传承与应用研究
——以服饰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2,(6):51-52.

[7]郭浩.晋祠圣母殿宋代彩塑人物服饰文化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