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二十大精神照进课堂----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情景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2
/ 2

让二十大精神照进课堂----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情景化研究

李想

范县第二小学  457500

摘要:当前的教学模式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的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更是处于一种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之中。以情景化为方向的课堂教改,成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探索方向之一。如何在实践中对情景化模式进行有效探索,这是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问题。促进课堂情景化,对于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特别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情景化模式就更加彰显出其自身所蕴含的科学性和生命力。它是以情景来模拟教学的内容,通过学生对情景的融入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从而更能有效的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本文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际出发,准确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开拓学生思维,创新教学理念,以情景化为主的新的课改方式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 情景化 研究探索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可以在情景化教学当中体会教材,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从而学到知识。因此,学习效果也会很显著,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在教学中,必须对实施情景化的方式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特别是对其实施机制与路径进行归纳与总结。这是一种将情景化与学习合二为一的机制,因而使理论和实际有效的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从情景化体验入手,最终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因而是一种既科学又有效的方法。

一、推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情景化教学的必要性

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情景教学法的特点:

(一)形象逼真

情境并不是实体的复现,而是简化的模拟。能获得与实体相似的形象,所以给学生以真实感。

(二)情深意长

情境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学习和练习的情绪和感情的体验,通过教师的语言,把情感寓于教材内容之中,在课堂上形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情境教学倡导"情趣"和"意象",为学生创设和开拓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情境教学所具有的广远性,能促进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教材,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三)知、情、意,行融成一体

情境教学为了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就要运用生活显示情境,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直观再现情境,角色扮演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方法,把学生引入一定的情境和一组情境之中;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从而克服一定的困难和障碍,形成一定的志向,积极地进行练习,这样,就能把知、情、意、行融成一个整体。

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如果要想课堂教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对教学的情景化模式给予足够的重视,让使教学内容和情景化结合。通过对过去教学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在学生知知识基础的同时,不断的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能,就会使道德与法治教学收益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实施课堂教学情景化,这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说是极为必要的。这种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这种方式对教学方法进行提炼,可以完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创设情景,归纳课堂教学切入点的办法,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完成抽象到具体的过渡。通过将学到的知识点和鲜活的情景相联系,学生的思维不觉间实现了发散,也更加容易对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精髓深刻理解和把握。实施课堂教学情景化,还可以促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吸收能力的提高,学生在对知识点进行精准把握的同时,也会深切的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情景化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

在当前推行新课,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国家对学生在综合技能方面的培养尤为关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素质,是新时期对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为了在教学中实现这一要求,必须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摆正。然而,现实情况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课堂教学形式依旧如原来一样呆板。由教师进行硬性的灌输依然是主要形式,处于主体地位的不是学生,而是教师。至于学生,仍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得到发挥。这主要体现在教师占据了课堂的主体,学生独立表达自己的思想机会太少,作为教师,只顾按自己的意图授课,而对学生的实际需求有所忽略。在教学计划制定的过程中,教师未能着眼学生的实际,使得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课堂教学排斥的心理。

(二)教学形式过于呆板

现在的课堂授课形式,一方面为教师讲述,一方面为学生学习,这是一种陈旧的教学模式。这种方式的存在是就是以学生的被动学习为前提,既枯燥又沉闷,使学生感到很压抑,甚至产生厌学的情况。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抑制,也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得不到呈现。

(三)教学气息欠缺情景化

小学阶段特别是低龄阶段,正是心理、生理发育的关键期。这一级阶段的孩子正是处于对一切未知事物充满强烈好奇心的时候,他们对任何事情都非常感兴趣。事实证明,对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做到情景化,是最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受到吸引的学生的学习也会变得更加的高效。然而,现在的教学并没有体现这一点。课堂教学情景化的缺失,使学生的兴趣大为减少。

三、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情景化的实施策略

(一)凸显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育

在所有的人文学科中,道德与法治的人气是最旺的,所以小学语言的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必须特别注重学生在人文精神层面的有意培养。没有一种人文情怀,一个人很难成为社会有益的栋梁之才。

(二)注重教学中的情景模拟

在课堂教学中,近些年来引入了情景教学的理念,自从这一理念引入之后,确实给学生带来了新的生机。这是一种对情景加以模拟的教学方式,通过对学生置身于某种情景之中去对环境氛围进行感受,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应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同样会调动起来,教学效率也有效提升。模拟这种情景,对学生而言其效用是巨大的。这就要求教师对相关的能够体现生活气息的案例进行搜索,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三)增强教学中的生活体验

把学到的知识在实际中加以应用,这是新课改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体验感受生活气息。比如,通过媒体相关的生活内容进行展示,让现实中鲜活的生活案例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就会为之精神一振。通过展示相关的知识和案例,就可以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宽,让学生从中增长见识。这种体验的渠道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以这种方式进行教学,是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优势,更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优势,同时也是对那种传统的缺乏生机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的有效路径之一。

综上所述,随着教改的不断进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情境化教学法是一种教改后新颖的教学方法,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极大。如何运用情境化教学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已成为当前教学重点关注的问题。通过本文对情境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研究,进而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成。

参考文献

 [1]罗捷.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情景化研究[J],2020(28):3-4

作者简介  李想, 女,1992.04.10出生,范县第二小学,中小学二级教师,现任教小学语文,成绩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