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专业课程思政有效实施路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3
/ 3

师范专业课程思政有效实施路径探究

文嘉兴[1]

(重庆三峡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重庆,404100)

摘要:受制于专业类别、课堂教学、思政元素的复杂性,我国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仍旧不够显著,课程思政质量提升问题也逐渐成为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的核心议题之一。本研究以师范专业为例,通过对师范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现状进行剖析,并提出课程思政有效实施的路径策略。

关键词:师范专业,课程思政,有效实施

十八大以来,我党一直围绕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新时代高校承载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需要进一步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强化政治引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师范专业作为培养合格师资的摇篮,培养的正是未来的教师,他们同样承担着培养祖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因此,要促使我们未来的教师“守师范之本,行教育之源”则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课堂教学的育人作用,提升“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质量。

一、师范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一)国家战略规划的明确要求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明确肯定了“课堂思政”这一理念及其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这一指示,2020年5月国家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又一次吹响了课堂思政建设工作的冲锋号,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在此背景下,各高校有义务积极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努力培养优秀人才,为我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提供有力保证。

(二)师范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网络上不时曝光个别教师师德师风败坏、违法乱纪的现象,可见部分教师在职业道德和自我修养方面确实存在巨大不足。因而,在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紧密有机结合起来,一是可以引导师范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德性和素养,帮助师范生在未来的教师职业生涯中明确自身价值和社会定位,引导他们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信念。二是可以鼓励师范生将其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相结合,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还能激发其为国家学习、为民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三是有利于师范生将这些思想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引导未来的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培养具有良好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公民。

二、师范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现状

当前课程思政处于广泛开展的实践阶段,现以重庆市S学院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不同师范专业不同年级的377名师范生在课程思政建设需求、意愿、内容、途径等多个维度进行统计分析。

(一)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势

1.师范生对实施需求较为强烈

课程思政的目的是通过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要实现这一目的,学生对于课程思政的态度和接受显得尤为重要[[2]]。调查发现,师范生对专业课教师的需求远远大于思政课教师。超过90%的师范生认为专业课对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有影响,97.61%的师范生认为专业课教师有必要在专业课堂上融合思政教育。究其原因,64.46%的师范生认为专业课课时较多,教学中的潜移默化对自身影响非常之大,而思想政治课、课外活动及其他形式的思政教育活动因课程设置比例,对自身的影响相对有限。可见,师范生对课程思政的实施需求较为强烈,专业课应当成为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

2.专业课教师的实施意愿较高

高校教师是师范生人才培养和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高校教师课程思政实施意愿对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一般来说,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意愿越强烈,高校教师越有可能参与课程思政教学行为[[3]]。据统计,绝大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持积极态度,认为实施课程思政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社会交往和个人成长。同时,超过80%的学生认为他们的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其中,32.1%的学生认为教师非常注重,52.52%的学生认为比较注重,14.85%的学生认为一般,只有0.53%的学生认为教师不太注重。这表明大多数专业课教师不仅愿意在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而且还非常重视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

1.课程思政的元素融入不到位

与思政课程相同,课程思政也具有一定的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因此,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提高思想政治认同,是课程思政实施的基本要求。对于师范生而言,可以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包括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理解、爱国主义、奉献精神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分析来看,目前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元素,其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元素,再次为辩证唯物主义、集体主义、唯物辩证法和理想信念等元素,对职业道德、学习态度、法制教育、学习方法、国际理解、奉献精神等元素的融入还不够。

2.课程思政的实现途径相对粗放

目前,许多专业课教师对于课程思政还欠缺精心设计和严谨规划[[4]],一般选择在串联的知识链条中横向插入思政元素。虽然每个知识点都能映射出思政点,但这些思政点彼此割裂,不能很好地为课程主题和思政主题服务,有时甚至会出现“应付式”课程思政,即在专业课程开始或结束时象征性地衔接一些思政元素。对此,88.59%的师范生希望能丰富课程思政的教学活动形式,78.78%的师范生希望能加强与教师在思政观念的互动交流,75.86%的师范生希望课程思政不局限于理论讲授,建议多安排创新实践活动。

3.课程思政的考评形式存在误区

通过对课程考评与课程思政的相关性调查发现,大多数师范生认为专业课教师在进行课程评价或考核中涉及课程思政的不多,其中认为有点涉及的占48.54%,认为不太涉及的占4.51%,不知道的占8.75%。由此可见,课程思政考评的第一个误区就是教、学、评未能实现一体化。同时,对专业课现有考评方式分析发现,现有考评内容大多倾向知识性的,而这些知识性考核方式并不能完全体现师范生是否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高尚的教育情怀,这是课程思政考评的第二个误区,即狭窄的量化评价。第三,课程思政的考评缺乏差异性。每个学生的的特点和需求不同,若不能根据师范生的兴趣、能力和发展情况来进行个性化的考评,则不利于充分关注学生个体的思想政治素质发展和提高。

三、师范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实施路径

课程育人是课程思政的最终目标。要实现课程育人,则需以问题为导向,思政目标、思政内容、教学形式和评价体系四管齐下,实现师范专业课程思政的有效建设。

(一)厘清专业特色,重构思政目标

师范专业培养的是未来教育工作者,其思想政治素养的高低不仅对师范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还对他们今后的学生意义重大。因此,科学的、有意义的思政目标是做好师范生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基石。专业课教师在设置课程思政目标时,首先应根据师范专业的学科背景、发展趋势、社会需求等,确定该专业的核心思政素养。然后再将确定好的核心思政素养系统化为政治思想教育、职业情怀培养、职业道德提高、职业理念更新、心理素质培训等多个维度。最后再针对不同维度制定出与课程相适应的具体目标,并按照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去体现。

(二)挖掘思政元素,凝练育人主题

课程思政要求将课程中能够挖掘出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范式和价值理念有机地、有效地、有意地融入学科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因此,思政元素的挖掘和凝练是师范专业课程思政有效建设的重要环节。首先,专业课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政理论和价值观念。其次,还需要在实践经验、教学案例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突破教学材料思政元素的局限。再次,应多关注与学科领域相关的前言信息,选择有重要意义和影响力的话题作为思政元素的切入点。最后,根据课程特点将思政元素凝练为与思政目标相契合的主题,并有机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去。

(三)优化教学形式,实现润德于行

面对当下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以及学生多样化的兴趣爱好,如何把握教育规律,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植入心田,是现阶段课程思政有效建设的重要问题。因此,优化课堂教学形式是师范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必然要求。首先,专业课教师要努力创设课堂讨论、演讲展示、小组项目、社区实践等多样化的任务形式。然后,可利用探究式学习,鼓励师范生主动参与课程,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究,帮助他们形成自己对思政教育的理解,并应用于实际。最后,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学工具、在线讨论平台等,增加教学的灵活性和互动性。

(四)优化评价体系,提高师生参与

建立和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仅能对课程思政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行科学、客观、全面地评价,还可以作为课程思政有效建设和持续改进的重要标准。首先,专业课教师课不仅可以采用书面作业、小组展示、项目报告等多种方式对思政育人的结果进行评价,还可以结合师范生在思政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其次,要适当引入自评和互评机制,鼓励师范生对自身思政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评估。再次,评价体系应注重及时反馈学习成果和问题,并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和建议。最后,要充分给予师范生参与评价的权利和机会,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 基金项目:重庆三峡学院高等教育研究项目“专业认证背景下我校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影响因素与保障体系研究”(GJ202007);重庆三峡学院校级教改青年项目“有效教学行为视角下我校师范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调查与提升研究”(JGQN2106);重庆三峡学院校级课程思政专项教改项目“小学教育师范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JGSZ2019);

通讯信息:文嘉兴(1990-),女,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和教育管理,Tel:15984890832,Email:499309433@qq.com。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6-12-08)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12/t20161208_291306.html

[[2]] 李海英,饶鹏,林柳等.高校课程思政效果评价实证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3(15):1-4.

[[3]] 张征华,刘婷,陈静等.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观察,2022,11(23):41-45+49.

[[4]] 叶迪,史艳明.高校基层教学组织践行课程思政的现实困境及突破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23,9(16):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