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野下小学数学德育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4
/ 2

“立德树人”视野下小学数学德育探究

张剑锋

重庆市铜梁区金砂小学  402560

摘要:在双减教育背景下,学校把“立德树人”的教育理论融入到了教学课程当中,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立德树人”视野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思考如何在“立德树人”思维下发展小学数学的德育作用,从而促使学生个性与心理品质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数学;教育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真正落地,也标志着我国的学校思想政治教学体制正向着成熟化、全面化的方向发展。小学数学和其他课程同样承担着培养文化意识、激发道德情感的重要作用,将“立德树人”融入到数学课程当中,能够进一步提升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如何实现数学教学与“立德树人”的有机融合,开发数学课程当中的德育元素,这一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和解答。

一、“立德树人”视野下小学数学发展特点

“立德树人”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为数学教学体系注入了新的育人灵感。数学做为基础学科,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传统的教学指导活动仅在“数学知识”上发力,对于情感、道德等感性概念的解读,完全依赖于教师的传输。借助“立德树人”,小学数学课程正在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相连,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更为成熟。

数学的说理性,很容易被人所相信;数学的逻辑性很强,经得起时间检验,在教学过程中会“以理服人”。随着课堂教学的开展,学生也学会做事有逻辑性,相信科学、坚持真理,在德育渗透方面巧妙利用了数学生活性质的特征,更易于使学生自发地接受思想教育。

二、“立德树人”视野下小学数学教育模式中的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里,确定了现代数学数学课程的教育宗旨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教育目标从知识的本位向能力的本位过渡,并摒弃了过去片面强调知识和能力。所以,小学数学课程的“立德树人”教学,还体现了学生在面临生活中遇到困难问题时,要认识高于情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处理具体问题,充分发掘数学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三、小学数学课程中渗透“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策略

(一)激发情感,引入德育

小学的数学教育主要是理性论证的过程,“立德树人”教育更注重的是对心灵的感化和接受。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如果要想渗透“立德树人”的德育思想,就应该注意去启发和熏陶学生,来帮助他们建立基本的道德观念。在围绕“立德树人”落实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尝试以学生的主观意识为切入点,鼓励小学生主动接受德育,依靠情感上的共鸣,引入德育教育活动。

西师版六年级课本一单元,《整理与复习》中习题7:这块试验田今年能稻子多少公斤?要求学生认真地看老师给出的要求“如果这试验田去年产稻子800公斤,估计今年增收1成”通过找条件,分析计算出今年的水稻产量。再进行拓展:假设这块田水稻产量约为8000公斤,增收2成,3成,产量会增加多少?如果一个人每天的粮食消耗是400克,这些增加的产量可以让一个人能吃多久?鼓励学生面对问题,大胆探索研究。在学生找出答案后,老师讲解袁隆平和杂交水稻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入德育教育:正是他的不怕困难,无私奉献,培育了杂交水稻,让水稻增产,才让我们每一个人有饭吃。让学生在故事中明白,反思,思考未来在达成人生目标之后,应该怎样做一个“对他人有益的人”,从而使得德育教育工作体现出新的价值。有时数学课堂上看似不经意的言语,却恰恰体现了“润物细无声”的育人真谛。

(二)巧妙拓展,渗透德育

 “立德树人”视野下的德育教育不能是苍白无力的口头说教,而是要与整个社会、整个民族联系起来,让小学生形成使命感与责任感。在数学教育活动中,要巧妙拓展数学活动中的德育素材,依靠素材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小学生不断发展、成长,感悟德育的真正价值。

西师版六年级教材下第一单元《问题解决》课堂活动中,除了让学生根据问题和条件算出小餐馆上月盈利多少元。我还对知识点进行了拓展延伸,在延伸中也适时对学生渗透了德育教育。通过小视频展示国家在军事、城建、农村的巨大变化来告诉孩子,这些突出成就就有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贡献和付出。按照我国税收法律的相关条款,依照国家规定的税收标准将团体或个人收入的部分上缴国家,便是纳税,也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正是每个公民依法纳税,才为国家在各行各业的建设上提供了财力上的保证。指导中小学生以主人翁的心态和高度责任心,同一切偷税漏税的犯罪行为做斗争,以捍卫祖国的根本利益。

(三)实践活动,深化德育

随着学校双减工作的层层推进,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活动时间,我就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实际中来,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得到丰富资料,获得更多的认识,接受更多的教育,把掌握的数学知识运用在现实生活中,在实际生活中体现数学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上了《条形统计图》之后,我筹划了一个“我是小小监督员”的数学实践活动,组织本班学生分别对学校一到六年级的同学进行了一次细致的调查研究,由他们针对各个年龄段学生眼睛近视状况,动手做了条形统计图。针对条形统计图所反映的实际数据,制定出方案、给出建议并和学校老师进行了沟通:如何每天加大学生活动时间;保证老师不拖堂;尽量减少书面作业时间;确保学生每天眼保健操高效完成;多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正是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使每个学生都变成了社会的实际参与者,不仅掌握了书的内容,还学习了思考,如何全方面去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数学无处不在,抽象的理论知识原来在实际生活中就可以发挥很大作用,从而真正实现了寓教育于学习当中,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四)课外资源,延伸德育

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它既源于日常生活,也服务于日常生活。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开展的德育教育工作,不仅要考虑从“课堂”入手,更要结合“立德树人”的相关规定,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挖掘相关的德育信息,向课外环境积极延伸,逐步开发德育教育活动的最大价值。借助课外资源来铺垫课堂,让小学生在数学课上看见不一样的数学知识,为德育的落实创造有利条件。

小学数学教材中,都设立了“你知道吗?”这一专栏,有的介绍数学发展史,有的介绍数学家的故事,这些都是渗透“立德树人”德育的有效资源。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合理运用这些教学资源,并加以相应的扩展和延伸,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如在《圆柱与圆锥》的实践课程上,让孩子们通过独立研究、观察讨论后找到了圆柱的体积计算方式,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紧接着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让学生在“勾三股四弦五”勾股定理中感受先人的智慧;知道了《九章算术》是几代人共同劳动的结晶,它关于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意义。这些历史内容的丰富和拓展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思想,了解中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领域作出的巨大努力,进而培育孩子们的民族荣誉感和爱国热情。

四、结束语

双减背景下的“立德树人”,既要挖掘数学课程中的德育功能,教师又要善于将数学课程当中的德育素材、文化素材利用起来,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渗透“立德树人”教学,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站在民族观念、文化意识、个人修养等角度对小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小学生出色的道德观念,促使其形成甘于奉献、乐于研究的人生观,这是我们每个从教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参考文献

[1] 游柱然, 陈均土. 论优秀传统德育文化的课程思政价值[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9, 039(010):1-6.

[2] 汪昌德, 邓才容.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思政教育路径探析[J]. 当代教(4):2.

[3]张守亮.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的策略初探[J].科 学咨询,2020(10):157

[4]刘凤玲.浅析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的策略[J].中 国校外教育,2018(14):122